4.特色亮点工作突出。通过我市3年不懈努力,争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对我市农牧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2019-2020年共实施整合财政资金项目、东西部协作项目、玉田对口帮扶等产业扶贫项目115个,涉及扶贫资金1.76亿元,有效助力我市脱贫事业。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市农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7.7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10.5%,耕种收机械化率62.8%,在全市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应对干旱天气等自然风险能力仍然脆弱。
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矛盾突出。高耗低质低效作物仍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偏高;草食畜牧业占整体畜牧业比重偏低。
三是农业经营主体实力较弱。龙头企业销售收入额低,品牌知名度不高。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仍然偏少,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四是三产融合态势刚刚起步。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特色农产品的农业生产比例较高,新产业新业态少,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发展滞后、休闲观光业发展层次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园区建设比较落后,缺少带动力强的重大农业项目,虽已建立了食用菌、山杏等产业集群,但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五是制约农村发展短板较多。精深加工是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市场营销也是发展短板,特别是电商营销对产业带动能力弱,品牌建设还比较落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村庄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发展短板需加快补齐。
六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我市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和农业适度发展区,农业发展受生态因素制约大,生态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当然,我市农业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境内拥有“六线交汇”“两高一场”等立体交通优势,是京津唐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具备发展服务型、基地型、互补性产业的地缘优势。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平泉加速产业融合、借力发展的机遇良好、优势凸显。
二是生态优势。平泉处于冀北燕山丘陵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 7.3℃,水利资源充沛,地下水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资源总量3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 60%。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突出的生态优势,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丰裕的资源基础,是全国最佳食用菌优生区之一,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三是产业优势。我市确立了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畜牧养殖等“一主多辅”特色产业,食用菌总量达6.8亿棒、设施菜面积15万亩、经果林面积105万亩,其中食用菌主导产业已形成科技研发、工厂化种植、精深加工、保鲜仓储、贸易物流等一批产业发展集群。我市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平泉香菇”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平泉黄瓜”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四是政策优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产业扶贫任务的重心将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减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平稳转型,保证产业扶贫相关政策在完善提升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稳定,逐步调整为常规性、普惠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不发生新的贫困,为乡村振兴奠定经济基础。
三、“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措施,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发挥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坚持不移地发展食用菌、设施菜、经果林等“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锁定我市农业农村领域的突出短板,把“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提升农业综合市场能力、实施乡村振兴行动”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引进实施一批牵引性强、有利于生产消费“双升级”的现代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问题导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张承地区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并同步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和要求,整合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统筹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不高、集约程度不高、生态价值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2.坚持创新发展。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面向农业科技前沿,加强农业资源环境、绿色高效农业、智慧循环农业和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等领域关键核心科技的研发攻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强化区位环境优势,培养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产业、新特色和新业态。
3.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坚定不移地推动京津冀“两区”建设,探索北方农牧交错带转型发展新路径和环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环境支撑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以提升水质保护、水源涵养、创新能力、现代农业技术和立体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为目标,协调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