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2月25日在南雄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雄市市长 柯建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韶关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1.9亿元、增长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29.8:23.3:46.9调整为27.7:25:47.3,工业占比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9亿元、增长1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增长10.1%,顺利完成市第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特色工业稳步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9.1亿元、增长10.1%,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8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家,培育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高新区完成全口径税收2.44亿元、增长9.9%,一期置换低效用地企业6家,二期扩园修编及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华电、彤置富等重点企业稳产达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朱安村风电场及华电丹布3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实现并网发电。二是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8亿元、增长6%。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3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2.27万亩、总产量20.72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完成黄烟收购15.08万担、2.27亿元。打造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专业村23个,珠玑镇被认定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完成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务,南药产业园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12221”市场体系建设,白果、葡萄、辣椒、脐橙等特色农产品产销两旺。三是现代服务业持续兴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2.4亿元,增长8.2%。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增长46.7%,实现旅游收入7.54亿元、增长16.2%。基本完成深雄酒店等项目建设,全市新增各类住宿场所24家,新建旅游厕所11座,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举办重走长征路、银杏文化旅游季等16场活动,引进艺术大师工作坊17个,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景区内涵,创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个,珠玑镇获评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我市被授予“中国银杏之都”称号。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改造提升农村电商站点138个。深化粤菜师傅名村建设,新增餐饮业经营主体484家,“梅岭鹅王”等地方特色饮食声名远播。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是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规划联动编制。大力开展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北城区学校、医院、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服务日臻完善。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一标段建设,智慧停车项目正式运营,博物馆新馆、迴澜门遗址公园建成开放,三影塔广场、光明市场和新城市场完成升级改造。深化片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139”乡镇整治提升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56亿元,镇域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出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工作系列文件,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22%、31.85%,分别提高0.85%和1.53%。二是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实施乡村振兴“12345”行动,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累计打造干净整洁村140个、美丽宜居村50个和特色精品村18个,建设“四小园”和“美丽庭院”6492个,珠玑镇获评广东省第二届乡村振兴大擂台“全省六强镇”,市乡村振兴局获评“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大力开展全域人居环境整治,获评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镇帮镇扶村全域覆盖18个镇(街)、208个行政村。三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质量水源林8061亩,森林抚育10万亩,完成驿道梅园森林生态综合示范园项目一期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97%,帽子峰镇林业工作站获评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鸦子寨森林康养基地被列入2021年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名单、新跃林场被评为广东省十大样板镇村林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红砂岭综合治理2.57万亩。常态化落实河长制,完成6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瀑布水库饮用水源水质综合评价达到国家i类标准。开展有机废气重点排放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高新区入选国家发改委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园区名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9.16%。全力配合保障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高质量完成督察组交办案件的办理工作。四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雄信高速公路建设全面启动,完成总投资8.12亿元。省道s342、s516路面改造扎实推进,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9.8公里,获评2021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成功列入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中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完成15宗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和23宗小型水库维修养护,1790个自然村实现集中供水和安全饮水全覆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8.16万亩,建成万里碧道10.6公里,新建5g基站330个,电网、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卓有成效。扎实推进10项国家、省、韶关市改革试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被评为2021年度韶关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547项县级执法类事权下放镇(街)。创新国企融资方式,成功发行企业债券3.5亿元。“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高新区体制机制、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事项取得重要进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等服务模式,市政务服务大厅获评全省“区县级标杆大厅”。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动产登记开启“交房即发证”模式。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取消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三争”工作成绩显著。全年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1.97亿元,排在韶关市各县(市、区)首位。成功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3281万元、增长198%。争取用地指标932.87亩,推动形成水田指标930.75亩。3个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名单,23个项目被列入省、韶关市重点项目。成功争取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国家级试点1项和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试点县等省级改革试点4项。三是科技创新亮点纷呈。全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0.69%,国家级检测中心、省级博士工作站及省工业设计中心均实现零的突破,工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2家,新增各类专利授权335项,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9家。成立人才发展中心,引进丹霞英才及急需紧缺人才153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3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