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3月15日在英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英德市市长 翟永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清远市工作要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1]战略机遇,突出“讲政治、拼经济、惠民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5亿元,同比增长4.8%,增速在清远市南部地区领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8.6%,增速连续两年居清远市各县(市、区)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0.6亿元,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增长7.3%,增速居清远市各县(市、区)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亿元,增长6.6%,总量居清远市各县(市、区)第一;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63.38%。现有市场主体7.19万户,增长7.41%。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6%。

  ——百亿农业产业发展成果丰硕。麻竹笋种植总面积80.81万亩,增长23%;全产业链产值71.31亿元,增长78%。“麻竹笋 ”高端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麻竹笋加工年产值31.09亿元,增长110%。建成西牛麻竹笋展览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引导金融机构向麻竹笋客户群整体授信28亿元。英德红茶亮相中法元首茶叙,品牌声誉度在红茶类中位居全国第四,区域公用品牌价值43.29亿元。英德被授予“世界红茶之乡”称号,茶叶年综合产值75亿元,加工年产值23.52亿元,均增长25%。英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国家级认定,英红镇、西牛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重大项目建设交出亮眼答卷。18个省、清远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16亿元,超出年度投资计划25个百分点。石门台水库工程有序推进,市职校迁建项目正式动工。国道g358线英城至大湾段改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省道s292线延长线一级公路新建工程建成通车,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白石窑枢纽船闸工程完工通航。粤北重要电源支撑点国能清远电厂一期工程成功并网,国内首台全国产化g50燃机在高新区正式投运。科城铜业英德产能基地建成投产,广晟新材异地搬迁升级改造项目竣工试产。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抓项目、强产业,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招商引资提档加速。坚持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招商引资主阵地,新引进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103.0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出色完成“招商年”任务。健全项目落地保障机制,出让土地34宗1397亩,解决用地规模1471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4407亩,新增动工项目71个、竣工项目54个。工业发展稳中向好。完成工业投资95.97亿元,增长10.1%。21家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推动5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72个。戴卡旭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康生化成功上市,台泥、佳美达上榜“广东省制造业500强”。高新区英红园区废水预处理厂顺利建成,广德园管理机构正式揭牌成立。组建化工企业综合事务管理中心,三大化工园区均达到c级园区标准。旅游产业亮点纷呈。顺利举办“绿美英德进湾区”等大型推介活动,全年接待游客337.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6.02亿元,分别增长55.16%、76.35%。全力打造“研学之城”,规划“绿美英德之旅”等6条精品研学线路,研学旅行产业研究院挂牌成立,计划总投资30亿元的广东文教智谷清远园区启幕开营。英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红茶飘香大美英德”茶文化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红旗茶厂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宝墩湖生态旅游景区被授牌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奥园巧克力王国成为清远市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二)坚持抓改革、谋创新,县域高质量发展迸发新活力。重点改革不断突破。组建财税工作专班,创新政府投资项目联审机制和财政节流“八条”措施,核减项目资金7.19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位列粤北地区第三。成立“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办公室,有效化解一批“办证难”问题。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市国资公司实现六大功能类[2]板块化经营。盘活屋顶光伏、砂石料、闲置土地等国有资产2.92亿元,市属国企资产总额增加8.35亿元,增长10.01%。创新驱动明显增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申报省、清远市级科技项目27项,2项科技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稀美资源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清远市级企业工程中心分别达25家和63家,柔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61人。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推行129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推深做实首接负责制、否决报告制、限时办结制和跑腿代办制,探索创新招商引资项目线上审批机制,全面加强政府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一网统管”英德试点“政务服务”专题应用建设,288项高频事项进驻粤智助政府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91.97%。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合计6.6亿元。

  (三)坚持抓统筹、促振兴,“百千万工程”激发新动能。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北江东岸城区大站防护工程竣工验收,完成迎宾大道绿化美化改造和龙山公园汛后修复,何公桥人行便桥开放通行。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个、农贸市场13家。建设智能停车位5401个、充电站点19个。中心城区居民小区楼道撤桶率达100%,24个镇街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实现无害化处理。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6座,新改扩建城镇污水管网24.73公里。英城街道增设城东社区,城市精细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万亩,复耕撂荒耕地4.8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58.86万亩。累计建成省“菜篮子”基地16个。九龙镇连片整治1.3万亩耕地,推行“玉米 大豆 油菜”春夏冬三季高效连耕模式。完成408个农网改造项目,灌溉面积达7.13万亩的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试点项目完成建设。累计创建和美乡村3710个,5个村被评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城乡融合步伐加快。累计挂牌流转各类农村资产资源119宗3693万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改革实现镇街全覆盖,完成连樟样板区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建库和验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零的突破。全部乡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连樟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带被清远市评为“优秀”等次,1镇、13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名单。

  (四)坚持抓治理、强保护,绿美英德生态建设开启新篇章。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完成31家涉vocs[3]排放企业定级工作,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26宗小型病险水库完成除险加固,20宗小水电如期清退。170宗河湖“四乱”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完成盗采稀土旧矿点生态修复1200亩,滃江流域稀土矿区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项目顺利验收。矿山石场治理复绿118亩,12家在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累计办结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案件61宗。生态屏障更加牢固。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绿美英德“六大行动”[4],完成林分优化3.39万亩、森林抚育5.25万亩,大洞镇松材线虫病疫点实现首年无疫情。荣获“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称号,洞天仙境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大樟坑连樟段小微湿地列入省首批示范点名录。成立英德市储备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稳步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绿色底色深入厚植。动态调整“两高”企业[5]清单,核定17家企业年综合能耗总量,完成水泥行业8条生产线scr技改工程验收,20家企业稳步开展清洁生产。26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台泥公司107兆瓦电力储能系统项目投入运营。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超83万亩、产值超13亿元。

  (五)坚持抓实事、增福祉,社会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完成民生支出71.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1%。较好完成十件民生实事。深入实施“三项工程”[6],新建纺织服装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户外招聘市场投入使用,新增城镇就业7965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21人。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584户,全额代缴困难群体城乡养老保险费,医疗救助政策落实率达100%。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残疾人家庭环境无障碍改造共559户,英西北区域性敬老院投入运营。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市九小全面投用,黄陂中学教学楼、浛洸中学宿舍楼等新建项目顺利竣工,新增公办学位1640个、寄宿制床位500个。组建义务教育集团9个,英德中学与英中附中顺利合并,英城等6个镇街通过省级教育强镇复评验收。英德被确定为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位列全省第五,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成功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整合市妇幼保健院院区,市慢病医院、英城街道卫生院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完善黎溪、英红、沙口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岩山寨遗址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名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11.1%。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质量工作考核均获评a级。深入推进平安英德建设,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6.03%,信访满意率达97.62%。深入推进“两化”“两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东华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被国家人社部评为“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市劳动保障监察综合执法大队获“全省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群众安全感在全省排名第二十四、在清远市排名第一。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7],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8],全力打造廉洁高效务实政府。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坚持带头过紧日子,从严从紧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认真做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政务公开、“八五”普法等工作,着力提升依法行政效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49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整组、兵员征集和双拥共建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退役军人、统计、人防、气象、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龄、工会、红十字、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部署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英部队和各驻英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英德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英德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与辖区面积、人口和资源规模不相匹配,县域经济“潜力板”有待全面激活;二是产业层次不够高、结构不够优、链条偏短,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有待培育打造;三是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镇能量”有待加速释放;四是个别职能部门政务服务效能还不够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必答题”有待答好答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英德撤县设市(县级)3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清远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英德市第十四届党代会第三次会议和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9]和清远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业绩。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相比去年的经济增速,今年的目标既是“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目标,也是有条件、有基础、有必要的目标。我们要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奋勇争先,着重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以扩需挖潜为着力点,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和外贸的驱动作用,筑牢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服装纺织等产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项目4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70亿元以上。坚持招商引资和增资扩产“双轮驱动”,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推动国能清远电厂(二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力促东顺精细化工年产3.2万吨新材料等20个项目落地动工、银坑矿区等15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93亿元以上。发挥债券资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资金支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力激活消费潜力。用好促消费政策措施,着力提振汽车、家电、建材等大宗消费。培育发展体验式消费、直播电商等新型消费,持续壮大餐饮、住宿等消费规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消费需求,加大英德红茶、麻竹笋、清远鸡等特色农产品推广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供应体系。加快仙湖温泉旅游度假区、水边温泉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推动英西峰林片区提质升级。积极引导民宿规范化发展,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行等产业蓬勃发展。

  全力稳定外贸增长。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积极落实稳外贸惠企政策措施,加强外贸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支持重点外贸企业稳产能稳订单。发动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粤贸全球”等境内外展会,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拓展对外合作空间。推动汉威泰、广康生化等外贸企业增资扩产,加快雷诺丽特等在建外资外贸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外贸新增量。抢抓清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引导英德红茶、麻竹笋等重点行业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增强外贸发展后劲。

  (二)以工业立市为突破点,加快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坚持制造业当家,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县域工业提质增量。

  加快提升工业企业匹配度。着力提升集约用地效能,清退、盘活、整治工业用地180亩以上,力争新增项目用地1200亩以上。加大存量企业凯发k8国际的服务支持力度,推动24家工业企业实现“小升规”。用好省“技改十条”措施,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2个以上,助推水泥、钢铁、玻璃等传统产业往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改造。促进低端、高耗能粗放型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开展化工企业综合管理工作,加强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推动化工行业“投入-产出”匹配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工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工业产业“十百千”计划,发挥佳纳、科恒、广晟新材等头部企业的牵引作用,催生和吸引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梯次发展、支撑有力的百十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天堂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大力发展新能源、新型储能等绿色能源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坚守“安全、环保、效益”三条底线,有序引进综合实力强、带动效益明显的优质化工项目,积极推动现有化工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增效,壮大精细化工产业规模。

  加快推动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配套服务,夯实产城融合发展基础。积极为园区企业产销对接、业务合作牵线搭桥,引导上下游企业进行供需匹配。推动工业项目入园集聚发展,打造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园区“管委会 平台公司”体制机制,明晰行政机构与平台公司的职责职能,推动形成“小机构、大服务”“小行政、大市场”管理服务格局。鼓励园区企业大力引进高素质职业经理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发展效益,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推动三大化工园区创建d级园区,擦亮化工园区“金字招牌”。

  (三)以创新驱动为关键点,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坚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打造一流的营商和发展环境。

  更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县(市)。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主题,整体推进“九大建设任务”,将英德打造成粤北地区创新高地。推动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清远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家,推动85家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不断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精准靶向引才、以需引才,深化产学研协同育才,全方位多举措用才惠才留才,全面激活“人才能量”。着力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力争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7%以上。

  更深层次推进重点改革。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重大项目投资审核和全流程绩效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税收共治协调联动,完善市镇两级利益共享机制,规范重点行业税收征管。深化国企改革,推动市属国企开展股权重组,优化管理层级和薪酬制度。支持国企参与产业项目、工业园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健全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力争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以上。推进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盘活浛洸糖厂、原长湖山庄等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本与财政、金融、社会资本良性互动。

  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对标广清营商环境一体化要求,优化“拿地即开工”、并联审批、承诺制、容缺受理、联合验收等措施,最大限度压缩审批用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主体分级分类培育,力争实现“个转企”30户、市场主体总量增长6%。持续深化“数字政府”改革,优化“四免”[10]政务服务,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加快“智慧交易”建设,推动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共享。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四)以“百千万工程”为主攻点,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奋力在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上实现新跃升,力争成功创建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全覆盖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动东岸南、北片区排涝站竣工投用,启动西岸城北排涝站建设,积极构建高效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补齐停车位、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滨江公园品质提升,完成英州大道桥、和平北桥和浈阳东湖栈桥建设,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做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和转运监管,扎实推进“六乱”[11]整治,全面提升城市文明卫生水平。

  全链条发展农业产业。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75万亩,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长”。坚持以工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理念驱动“2 2 n”特色农业产业[12]提质增效,力争麻竹笋率先突破百亿产值、英德红茶综合产值达90亿元。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深度参与产业链发展,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高标准打造西牛麻竹笋“补改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绿色食品深加工园区和九龙镇豆制品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级标准化大型屠宰企业。扎实推进广东供销天业(英德)冷链物流产业园建设,推动智慧冷链物流为预制菜产业赋能增效,全面提升预制菜产业发展能级。

  全过程推动城乡融合。“一镇一策”精准推进城区镇、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和普通镇差异化多元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东华、浛洸等具有活力的县域经济发展副中心,带动英东、英西连片发展。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挖掘运用对口帮扶资源,全面加强产业共建、产需衔接,促进城乡要素便捷流动、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连樟样板区改革试验和浛洸镇省级城乡融合发展中心镇试点建设,深化“三块地”改革[13],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努力探索更多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英德经验”。

  全方位建设美丽乡村。持续深化“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统筹抓好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75%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14]改造提升,新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供水项目381宗。新建5g基站650个,不断完善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因地制宜推动黎溪-连江口-英红-横石塘和浛洸-西牛-九龙等乡镇的产业、生态、文化特色资源串珠成链、联动发展,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全面带动各镇村依托自身优势走好特色化、多样化发展道路,把亮点纷呈的镇村“小盆景”培育成百花齐放的县域“大花园”。

  (五)以绿色发展为支撑点,扎实推进绿美英德生态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提升发展“含绿量”“减碳量”“含金量”,让绿色成为英德的鲜明底色。

  全力建好绿美生态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林分优化4.43万亩,新造林抚育1.26万亩,森林抚育5.25万亩。积极配合创建广东南岭国家公园,统筹推进森林乡村、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高标准打造绿美生态建设示范点。坚持以竹为特色,因地制宜加强“五边”“四旁”绿化美化,全域打造“四小园”[15]“口袋公园”等一批小生态板块,持续推动城乡绿化提质升级。夯实“一长三员”“三长联动”机制[16],常态化抓好森林防灭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三线一单”[17]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精细化管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纵深推进河湖长制,狠抓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巩固岩下水库和门洞溪稀土工程治理成效,主要江河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严厉打击盗采稀土矿、非法倾倒固体废弃物等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分类施策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1200亩。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成果巩固,守护好英德的蓝天、碧水、净土。

  努力走好绿色发展道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引导工业生产循环化改造、低碳化转型,促进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节能技术创新和能效提升。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支持推广绿色建材和绿色建造。加快推进国储林项目落地建设,做大做强油茶、麻竹等经济林产业,推动林药、林菌、林果、林茶等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能低碳意识。

  (六)以民生福祉为落脚点,大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兜底线、惠民生、保安全,让群众美好生活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尽心竭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保障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力争建成石门台水库,国道g358线英城至浛洸段改建工程完成主体工程80%以上,市职校迁建项目完成总进度80%以上,推动浛洸大桥建成通车。加快桥头镇中心小学等3所小学新改扩建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1500个。加强学生身心健康安全教育。支持教育集团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深入推进“新强师工程”,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持续推进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支持市中医院创“三甲”。推动英城街道、东华等4个乡镇卫生院医养结合项目建设,更好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推进岩山寨遗址和青塘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千方百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落实“稳就业十六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持续提升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合理提高优抚、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发放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400户。加快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15个“长者饭堂”建设,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落实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推进普惠性托育服务发展。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和双拥优抚,再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毫不放松兜牢安全稳定底线。深化平安英德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打防并举全力遏制涉电诈、涉盗抢骗、涉黄赌等突出违法犯罪。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1 6 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8]建设,全面排查化解房地产、劳资、金融等领域纠纷,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建成九龙镇等3个乡镇消防救援站,加快市消防战勤保障中心建设,有效提升消防应急处突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危化品、城镇燃气、非煤矿山、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动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双下降”。从严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持之以恒做好统计、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对台、人防、地方志、档案、气象、水文、地震、工会、团委、妇女儿童、残联、慈善等工作。

  (七)以效能提升为出发点,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严从实抓好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忠诚、实干、法治、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高站位打造忠诚政府。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把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

  高要求打造实干政府。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完善常态化督查和激励机制,整治庸政懒政怠政行为,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深入开展“比学赶超”亮点创建工作,大力弘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精神,主动寻标对标,找准突破路径,用好比较优势,打造亮点实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基层一线检验成效、研究对策、破解难题,增强政府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协同性。

  高水平打造法治政府。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坚持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19]集体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20],加强镇街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高标准打造廉洁政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坚定不移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反弹回潮。聚焦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等重点领域,加强和规范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坚决惩治重点领域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鲜明导向,从严从紧抓好预算执行,持续缩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节用裕民。

  各位代表,扬帆起航,善谋者行稳致远;勇立潮头,实干者奋楫争先。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央、省、清远市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英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英德新的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百千万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简称。以全省122个县(市、区)、1609个乡镇(街道)、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为主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目标,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2.六大功能类:能源水利投资类、建筑工程类、城乡融合投资类、交通建设投资类、文化资产投资类、园区建设投资类。

  3.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4.绿美英德“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5.“两高”企业: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6.“三项工程”:“粤菜师傅”工程、“广东技工”工程、“南粤家政”工程。

  7.“第一议题”制度:聚焦政治建设这个党的根本属性,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作为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及其他党内重要会议的第一议题,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

  8.“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9.省委“1310”具体部署: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部署,其中“1”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3”是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10”是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10.“四免”: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提交,政府部门形成的业务表单数据原则上免填写,可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

  11.“六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设摊点、乱拉乱挂、乱贴乱写乱画、乱扔乱吐。

  12.“2 2 n”特色农业产业:全力打造麻竹笋、英德红茶两个百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丝苗米、清远鸡2个重点产业以及豆腐、蚕桑、水产、肉鸽、水果等“n”个十亿级农业产业。

  13.“三块地”改革:农村承包地、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

  14.农村供水“三同五化”:农村供水实现“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15.“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16.“一长三员”“三长联动”机制:“一长三员”是指林长、护林员、监管员、执法人员;“三长联动”是指“林长 警长”“林长 检察长”联动。

  17.“三线一单”:“三线”是生态保护红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质量底线;“一单”是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8.“1 6 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1”是综治中心,“6”是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是其他综治力量。

  19.“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

  2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42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