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2日在清远市清新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远市清新区区长 黄国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千万工程”,紧扣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全面推进“四个清新”建设,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实现整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2亿元,同比增长3%;农业总产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亿元,同比增长9.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亿元,同比下降5.3%;实际利用外资2.29亿元,同比增长70.6%。
一年来,我们围绕全面开启清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抓项目、强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一是全力打造发展新高地。总投资约104.8亿元的经开区基础设施项目成功纳入市产业转移主平台项目库,成功为经开区云龙产业大道一期、富康路等项目申请专项用地指标220亩。统筹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扎实推进产业园扩园工作,补齐园区基础设施短板,园区市政配套设施、供水提质改造及智慧园区建设等3个子项目已开工,完成新旧2家滨江水厂收购、禾云片区倚云路以及太平片区大笪路建设,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打造华南地区首个消防应急产业园,已储备意向落户消防应急制造企业11家。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力推动粤检消防检测中心、盛同供应链等25个项目动工建设,敏实二期、清新水泥二期等35个项目建成试产。40个区重点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完成投资42.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1.3%,其中17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6.6%。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253户,实现“个转企”30家、“小升规”10家。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攻坚年”为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推动胜龙牛业等63个项目正式签约,投资总金额113.7亿元。招引8个产业融合项目,投资金额达28.02亿元。华农保险清远中心支公司正式开业,实现市级金融机构落户清新“零的突破”。与海珠区共建产业投资促进中心,探索设立“反向飞地”[1],拓宽产业帮扶模式。四是用好管好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全年获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23个(其中一般债券项目1个、专项债券项目22个),成功获批债券资金14.5亿元,债券资金额度居全市前列,资金支付率达100%。五是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聚焦科技创新企业梯度培育发展,培育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3个项目进入省级科技项目库、5个项目获市科技项目立项,成功创建省级农业科技园。抓好工业技改工作,66个项目完成工业技改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34.5%。推动62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4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二、坚持打基础、促融合,区域发展持续推进。一是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创新开展“清新擂台·六比六拼”活动,扎实推进8个镇35个亮点项目建设,太平镇及太和镇新洲村等11条村入选全省首批典型镇村名单,在全市率先召开“百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暨“六比六拼”点将赛以及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动员会暨典型镇、典型村培育工作推进会。建立高效宣传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百千万工程”常态化新闻发布会制度,召开发布会45次。二是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围绕6项改革试验任务,稳步推进18项重点任务,22项城乡融合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9.84%。参与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三是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打通笔架南等“断头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扎实实施6项城市更新项目,4项已完工,2项有序建设。持续推进城镇排水管网改造工程,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造工程(二期)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管网长度8.5公里。四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清花高速公路清新段建设完成投资7.45亿元。河滨路建设扎实推进。220千伏滨河输变电工程全面投产,为今后清西片区工业发展用电打下坚实基础。持续推进高标农田建设;大秦水库除险加固、茅舍岭水闸重建等水利工程顺利完成。建成天然气管道147.2公里,打造太平镇龙湾村委会小秦桥南村“气化示范村”,在全市首次试点天然气进村入户。建成村级垃圾收集点330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区城乡垃圾收运一体化”工作。五是城镇建设稳步提升。太和飞水新城、太平产业新城、三坑温泉新城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山塘镇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水稻)。全市乡村运营现场会在三坑镇举行。持续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配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期、二期工程,6家农贸市场提升均达到三星级以上目标,全区8个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
三、坚持筑根基、强品牌,乡村振兴持续加快。一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创新安排驻镇帮镇扶村资金2000万元,用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区累计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5.28万亩,粮食生产面积达38.62万亩,超额完成市下达计划任务,总产量达14.67万吨。全力推进水田垦造,新增水田指标578亩,排名全市第一。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个、产品加工企业1家。二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清远鸡、桂花鱼等六大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延伸。着力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新增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7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8家。强化农业品牌建设,新增无公害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机产品认证13个。三是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33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或以上,占比73.1%。浸潭镇及太和镇坑口村等8个村被认定为2022年度全省乡村治理示范镇(村),浸潭镇六甲洞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进展顺利,三坑、浸潭镇示范带考评获市优秀等次,龙颈、石潭镇示范带基本建成。
四、坚持聚人气、增活力,文旅融合持续深化。一是提升文旅产业质量。拓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温泉”“漂流”核心景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年共接待游客2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74.5%。加快重点旅游项目升级改造,清新温矿泉河中温泉、清泉湾汤泉民宿、千影悦农旅度假区已完成改造并开始运营。二是深化文旅品牌创建。古龙峡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工作加快推进,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玄真古洞旅游度假区被评为第二批南粤森林人家、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大角禾场生态度假村被评为2022年度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三是强化文旅融合发展。市旅游发展大会主会场设在我区,市温泉季活动在三坑镇拉开序幕,成功举办第二届桂花鱼产业发展系列活动。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活动季被授予中国当代节事逾20年“卓越品牌”奖。四是培育壮大民宿产业。规范民宿发展,成立区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培育打造特色民宿产业,新增精品民宿2家(谷里民宿、泉现温泉民宿),现有精品民宿21家。5家民宿(西溪子、二十一度山居、三季稻、知行、米墅)入选省百家高品质民宿,数量超全市一半(全市9家)。米墅、世外温泉度假村民宿入选广东首届“向往的民宿”大赛榜单。
五、坚持优服务、促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建立企业开办专区,实现全流程“零成本”“零见面”“一网通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稳步推进“跨域通办”,与广州市海珠区、从化区签订合作协议,框架合作区域达到4个。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目前有18个单位、5个企业进驻政务大厅,设立业务办理窗口60个,进驻事项900项,共受理各类办件21.4万宗,实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零红牌。强化企业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创新实行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等机制,通过现场办公,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二是抓好工程领域改革。推行建设项目“并联审批”,1540个事项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同步发证”。社会投资类项目主流程业务平均审批用时由117个工作日压缩至37个工作日,审批时长缩减68.37%。三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承接全国首批数电发票“纯单轨”切换试点任务,覆盖率达100%。加快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新方式的推广应用,全市第一笔以数字人民币凯发k8国际的支付方式扣缴的税费在我区成功扣缴入库。开发“督审数先锋”应用系统,精准防控数据风险,提升“以数治税”能力,在全市税务系统推广使用。四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探索托管镇公共事务,依托区农投集团公司,在全区8镇设立全资子公司,受托管理镇公共事务,在镇级资产盘活经营、镇村事务管理运作等方面展开合作。五是资源整合成效明显。重点抓好土地、林业、旧校舍和零散耕地等资源整合,通过整合、盘活、收储后,三坑温矿泉核心区可重新出让土地共2081亩,通过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成功争取用地指标并落实批复面积3067亩,是2022年(获批933.84亩)的3倍多,资源整合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
六、坚持重保护、抓治理,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vocs(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推动敏惠、中骏森驰等企业完成分级提升,完成10家涉vocs低效治理设施企业整治和113家企业帮扶检查工作。积极稳妥应对不良天气,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3.6%,同比改善4.9个百分点。争取到上级生态环境专项资金6290万元,持续开展漫水河、滨江河流域水质保护工作。狠抓河长制落实,巡河发现问题260个,办结率达100%,完成两轮“清漂”专项行动、97宗河湖“四乱”图斑销号和5.3公里碧道建设。清理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场所)92家。按时高效完成111宗新增违法乱占耕地建房整改工作,成为全市首个实现清零的县(市、区)。成功申报中央资金1368万元,推进新洲金矿矿区历史遗留废渣废水治理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绿美清新”建设。完成省、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6.21万亩,完成率达100%,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8.26%。在全省率先以区级国有企业为主体实施国储林项目,已完成5.43万亩林地林木价格价值评估,完成林地林木收储面积3.1万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初期任务,稳步推进三坑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成功打造太和洞森林公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和4个森林乡村。我区连续两年获林长制考核全市第一,区林业局获2022年度省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贡献突出单位。三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支持企业创建林业产品优质品牌,推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新建成投运17座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站、81个充电桩;稳步推进林泉风电场扩建、中兴120兆瓦农光互补等7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9.4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8%。
七、坚持守初心、担使命,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投入42.13亿元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01%。“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亿元,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孤儿养育等底线民生补贴稳步提高,全区首个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春风工作站”实现镇级全覆盖。二是全力以赴稳就业。发放就业专项资金1512.3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3053万元,开展各类招聘会47场,提供岗位6万多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6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99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4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9%、109%、356%,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三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区职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区实验学校,改(扩)建三坑镇中心小学、区二幼、区三幼,新增优质公办学位5220个。启动区人医创三甲工作,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区医共体总院(区人医)升级项目建设。四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宣讲活动覆盖线上线下群众超20万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调解决了269宗群众的“微诉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五是平安清新建设成效明显。深入推进“质量强区”建设,我区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获2022年度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等次,排名全市第一。毫不放松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为全市首个也是唯一获评“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县(市、区)。深化“两化”“两员”工作体系建设,建成区多元共治综合服务中心。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统筹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森林防灭火、旅游景点、地质灾害隐患点、“三小”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抓好校车安全、防校园欺凌和防溺水等工作,坚决守牢校园安全底线,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区消防救援大队成功获评全国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先进大队,基层消防工作治理经验被省、市两级推广。我区连续两年获得平安清远建设考评全市第一。
八、坚持提效能、转作风,政府建设持续加强。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涉“三重一大”事项均提交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召开政府常务会议12次、讨论议题151项,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深化全国第三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被省推荐作为示范候选地区;2022年度法治清远建设排名全市第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协和各方监督,高质量办理区人大代表建议53件、政协委员提案91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三是武装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全面摸清辖区国防动员潜力底数,高质量完成年度兵员征集任务,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有效推进,民兵工作考评全市第一,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四是坚持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纠正“四风”与树立新风并举,坚持厉行节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严格防范和严肃查处重点领域腐败问题,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此外,妇女儿童、青少年、审计、统计、双拥、档案、物价、保密、民族宗教、老区、残联、外事侨务、对台、史志、科协、文联、机关事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在清新投资兴业的朋友们,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清新部队和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清新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几年低于全省、全市,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增长多方承压,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大。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区传统产业居多,项目增资扩产和扩能增效的能力不够强,科技、高新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偏少,特别是规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推动企业上规模发展较为困难。三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需强化。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有待优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供给仍存在短板弱项,尤其是中心城区学位依然紧缺。四是持续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太和、太平镇尚未串联成片,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有待提升。五是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增强。部分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还不够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仍不足,主动作为、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担当还不够,真抓实干的作风、善作善成的能力有待强化。这些问题和挑战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有长期也有短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直面挑战、妥善应对,努力加以解决。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八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十大行动方案”,加快“四个清新”建设,以“‘百千万工程’提速年”为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清新实践迈出更大步伐。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全力建设有为政府、有效市场。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实体促产业,拼出经济增长加速度。一是狠抓产业平台建设。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挥经开区主战场、主平台优势,持续优化“一区三园”规划布局,加快构建三个百亿产业集群、两个五十亿产业链,推行“标准化厂房 招商模式”,引导更多企业入园集约集聚发展。打造禾云片区约1000亩消防新材料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太平片区约700亩现代纺织产业园以及约1100亩的先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3个特色园区。用好用活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以及海珠区对口帮扶资源,继续升级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与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合作,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互助。二是推动招商引资扩量提质。依托清新海珠产业投资促进中心平台和清远深圳两地产业合作对接机制,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通盘谋划布局,开展精准招商。以海大集团“千亩园区、百亿产值”全产业链产业园为龙头,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延链强链。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40个、合同投资额90亿元。三是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发挥重点项目对投资的牵引带动作用,切实抓好清花高速、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胜龙牛业、三汇锆钛等签约项目动工建设,粤检消防检测中心、盛同智慧物流等在建项目早日竣工。把握中国(清远)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探索引进、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引导先导、广硕、万邦、敏实、宏全等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元水平。四是服务好存量企业。全面推广企业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暖企服务”专项行动,抓好区四套班子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统一制发服务手册,形成标准化服务机制,以问卷式、提纲式收集情况,以台账式、清单式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加大创新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加快工业“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加大技改和创新力度,力争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专精特新”企业[2]3家,工业技改投资增长5%以上。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持续推进工业匹配度提升,加强匹配度综合评价结果运用,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六是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重点短板弱项、重点产业领域等,提高项目谋划储备的精准性、前瞻性,切实做好项目库常态化储备工作,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不移优布局强镇村,下好区域发展先手棋。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3],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着力推动中心城区向西南拓展,规划建设好回澜、飞水片区各类基础设施,引导更多产业和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在清西片区合理均衡分布,打造更多宜居空间,吸引更多人选择在清新“二次置业”。二是落细落实“百千万工程”。以“六比六拼”活动为抓手,多措并举激活区、镇、村发展动力,打造强区促镇带村的清新样板,抓好太平典型镇及太和新洲村等11条典型村建设。三是主动融入大市区。积极参与“广清一体化”、融入“广州都市圈”,借助海珠区在城市更新、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优势,提升我区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市规划建设北江生态经济带为契机,着力推进北江沿岸港口、码头、船舶装备产业园建设。四是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切实抓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改革试验任务落地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产业为主导狠抓镇域经济发展,提升城镇“造血”功能,重点抓好三坑镇温泉新城、太平镇产业新城建设。持续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完善浸潭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五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交通方面,尽快启动旧107国道分段拓宽改造、清西复线等工程建设,加大沿江西路堤路结合工程推进力度,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水利方面,启动迳口水利枢纽除险加固、清西运河水闸重建、五结合泄洪闸重建等工程建设。供排水方面,加强城镇供水建设管理,抓好清新供水一张网(一期)、滨江自来水厂取水泵站等工程。扎实推进城市内涝整治工程,进一步增强城市排涝能力。供电方面,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抓好110千伏花清输变电、220千伏清新润阳500兆瓦渔光互补、2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等工程建设。
三、坚定不移提品质强农业,锻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一是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用好驻镇帮镇扶村2000万元资金,持续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土地整合利用,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和“国资 供销社 运营公司”经营模式。加快高标农田、三坑镇育秧中心、龙颈镇水稻烘干仓储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构建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二是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做大做强清远鸡、桂花鱼、丝苗米、南药等优势产业集群,持续抓好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南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太和镇“稻薯轮作”、山塘镇食品加工(腊味)、石潭镇稻茶果等镇域特色产业园发展,扶优培强清新山茶、乌鬃鹅、竹笋、鹰嘴桃、鸡心黄皮等特色产业。搭建专家支持、金融保障、宣传到位的桂花鱼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饲料桂花鱼养殖业,大力推广饲料桂花鱼养殖保险,推动桂花鱼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各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一批。聚焦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打好特色牌,争创更多“国字号”“粤字号”品牌。四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统筹乡村布局、村庄建设、农房风貌“三个规划”,以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引领,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乡村运营试点为动力,着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空心村”整治,健全落实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五是抓好“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支持鼓励农业生产主体积极申报优质农业品牌和基地认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监管力度,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确保蔬菜、肉禽、水产、水果等重要“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
四、坚定不移彰特色树品牌,强化文旅兴市新功能。一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推进与海珠区的旅游区域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目的地。培育文旅新业态,持续促进“温泉”“漂流”两大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打响清新特色民宿品牌。以质量等级评定为抓手,做好文旅品牌申报工作。大力支持古龙峡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二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优化旅游资源布局,继续抓好古龙峡(二期)、下迳小华山、珠珠峡、畔山温矿泉公馆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发展红色研学旅游,进一步挖掘秦皇山、五星庙仔岗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打造更多特色项目吸引大湾区游客。依托各镇特色资源、民俗、农产品等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优势文旅项目建设,创建消费新场景,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财气,提升对珠三角及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的吸引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科学规划“商圈”建设,培育特色街区、商贸综合体,持续推动美林广场、中恒广场等商圈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地。
五、坚定不移抓改革促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力。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实施“容缺审批”机制,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作用;全面推广企业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暖企服务”专项行动,完善重点项目落地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和“挂图作战”推进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二是深化资本要素改革。大力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强税源培植,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做好土地收储工作,加大对矿产、河砂等资源盘活挖潜创收力度。提前谋划,主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盘子”,并实行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鼓励金融创新,落实好金融扶持政策,更好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力提升国企竞争力,推动国有资本、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强化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资产运营方式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充分彰显国资国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作为。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重大改革,推动“三块地”等改革试点扩面提质,抓好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体系改革等工作。五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聚焦经开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育留用”,着力打造产业人才高地。
六、坚定不移抓生态优环境,打造绿美建设新高地。一是抓好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期任务建设工作,加快创建三坑镇省级森林城镇。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建设7.48万亩,抓好白湾、太和洞、燕子岩等区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强化野生动物、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实生物防治,力争全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加快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打造绿美广东的清新样板。二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各项工作。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抓好vocs(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治理工作,积极应对不良天气,确保全区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太平镇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狠抓告星污水处理厂扩建、禾云镇圩镇排水管网改造(二期)、飞水片区污水管网、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末端管网完善工程等城镇污水管网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滨江河、漫水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修复,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启动第三期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厉打击稀土盗采和非法倾倒固废行为。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推进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下坪抽水蓄能以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国储林项目经营新模式,推动项目一期示范点建成并形成带动效应,确保完成收储林地林木2.7万亩任务,争取项目二期获批落地,打造林业产业“一园两区”(林业产业园,林下中草药种植示范区、林材加工产业示范区),力争到2030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大力收储有价值的地上建筑、地块,整合林业资源发展文旅项目,推动林下经济加快发展。
七、坚定不移惠民生增福祉,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一是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聚焦关爱“一老一小”,健全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深入推进特殊群体排查救助专项行动,推动城乡低保、特困、优抚、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补贴补助稳步提升。二是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健全区、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完善供需对接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推动稳就业促增收。三是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优化集团化教学模式,实施“新强师工程”,加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配合做好迁建市职校和新建市四中工作,加快回澜中学、陈广纪念小学扩建工程建设。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将区职校建设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加快江南理工职校建设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区疾控中心异地新建、区医共体总院(区人医)升级项目建设,持续抓好太平、浸潭镇基层卫生院异地新建等工作。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着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新型阅读空间、农家书屋等城乡“文化微地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八、坚定不移强执行抓落实,打造廉洁高效有为政府。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巩固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清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高质量高标准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三是加强国防双拥工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和武装工作,着力夯实国防动员基础,深入推进民兵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化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提升优质兵员征集质效,加强双拥共建,营造军政军民团结浓厚社会氛围。四是深化廉政和作风建设。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强化执行力建设,以“‘百千万工程’提速年”为抓手,全面提振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有效减轻基层负担。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五是深化平安清新建设。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对城镇燃气、旅游景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风险突出领域常态化监督检查,以及有限空间、烟花爆竹、工矿商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强化校园安全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推进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全民禁毒、防范电信诈骗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1 6 n”[4]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排查化解涉劳资纠纷、涉房地产领域及其他重点人员矛盾,切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高压严打违法犯罪活动,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聚力开新局,实干促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忠诚尽职、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清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加快“四个清新”建设、奋力谱写清新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