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着力破除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者创新的障碍,着力破解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制约,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技术方案变成实实在在的工程应用方案,让创新成果惠及大众、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主要抓手。坚持全球视野,发挥“互联网 ”的协同优势,择优引进一批能够突破核心技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项目。认真分析研判人才需求,积极推进人才要素跨界流动,分梯队分类别引育一批创新主体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以更加创新更加聚焦的“双招双引”政策为抓手,汇聚融合国际优质科技资源,打造全方位开放创新新格局。

  坚持把数据资源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依托绿色数字技术,部署科技创新地图和锯切数据大脑,发挥大数据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产业诊断、故障预警、智造服务以及协同研发等方面的作用,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效的同时,为缙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链服务。

  坚持把科技金融改革作为重要支撑。针对缙云产业发展的金融痛点,完善面向“专项产业基金引导 社会资金参与”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应急金融保障机制,构筑起更加活跃的投资融资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金融链。

  (三)战略目标

  围绕缙云“3 x”产业发展生态,布局域内域外两个“3 n”创新动力体系,形成域内域外良性互动,线上线下支持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2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成效,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条件明显改善,创新合作更加开放,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价值充分体现,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重要引擎,在现代装备、健康医疗、智能家居等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构建形成以数字经济为时代特征的“3 x”生态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的“缙云经验”落地,积极创建省创新型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抓好“四个重大”,完成“三高两优”创新目标,把缙云打造成为具备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的浙西南科创高地。

  四个重大改革:

  重大平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氢产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重大项目:缙云县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杭州、深圳缙云科创飞地;智能家居、运动休闲创新联合体;聚焦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和前瞻引领技术,组织开展一批县重点研发项目,组织申报一批省重点重大攻关项目。

  重大改革: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构建“3 n”创新动力体系;科技数字化改革;开展“创新论英雄”改革。

  重大政策:完善科技政策,着力在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批重大政策,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确保落地见效。

  三高两优目标:

  科技指标高水平完成。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3%左右,保持与全省平均水平同步。高新产业增加值比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2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10%。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超120家,企业技术活动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0%以上。研发人员达10000人/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项。

  创新动能高质量提升。做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专精特”创新型企业,打造一批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国际一流、产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位居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带动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到2025年,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0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00家。

  创新要素高水平布局。实现“在缙云外再建一个科技缙云”。到2025年,围绕重点产业在杭州、上海、深圳布局3个创新中心(科创飞地),并联合企业共建联络站、孵化站、工作站等各类全球驿站20个,与域外高校联合建设研发平台10个,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引入技术、技能人才100人以上。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机构10家以上。投入科技创新引导基金1亿元以上,在域内外布局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缙云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全省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2亿元。

  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围绕3 x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平台功能及应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达到15家以上,新增孵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00家,毕业企业30家。建设5个产业化试验中心、临床试验中心等近产业化基地,国际幼儿园、小学、中学各1个。

  底层机制更加优化。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在资源配置、成果转化、人才评价、创新收益、科技金融等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人才、技术、成果、知识自由流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创新,基本形成开放、高效、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表1“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2020年 2025年

  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2.7 3.3

  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2.81 3.0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员数(人年) 106.6 200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8.57 20

  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覆盖率 / 100%

  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16.9 27

  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 0.88 2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54.1 60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81 280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家) 131 500

  创投管理资金规模(亿元) 0.1 3

  科技服务业规模(亿元) 0.2 2

  五、创新布局

  (一)整体布局

  十四五期间,缙云以“线上线下互动”“域内域外协同”理念为指导,根据创新要素集聚发展的需求,通过落地八大主要任务和三十余项工作计划,最终形成域内域外两个“3 n”创新动力体系,建成330科创廊道,集中集聚集约布局全县优质创新资源,全力打造“人才集聚、产业兴旺、绿色发展”科技服务新格局,从而将缙云打造成为全省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以及浙西南科创高地。

  域内“3 n”创新动力体系指通过布局中心城区、丽缙园、经济开发区3个科创平台,培育一批企业创新主体,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其中,“3”是指以县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锯床及特色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两翼的科技服务主平台,这三个平台分别布局于县域中心和两大产业平台,实现了科技创新服务要素在缙云县域内的全覆盖(其中,县创新中心布局在县城区,锯床及特色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在壶镇高新区,运动健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在新碧经济开发区)。n个科技创新载体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高端新型研发机构、德国小镇科技示范城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二是省级科技孵化器/产业小微园等科技示范园区;三是以重点企业研究院为龙头、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普通研发机构为基础的全域辐射的多层次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