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年11月

  目 录

  一、迈向高水平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强区新征程 1

  (一)现实基础 1

  (二)面临形势 5

  二、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新蓝图 8

  (一)指导思想 8

  (二)战略定位 9

  (三)基本原则 10

  (四)发展目标 11

  三、确立全域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14

  (一)突出“一廊”引领 14

  (二)强化“四城”联动 14

  (三)统筹“双单元”支撑 16

  四、着力实施三大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行动 17

  (一)创新攻关优势主导产业技术领域 17

  (二)升级抢滩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域 20

  (三)前瞻布局科技服务产业技术领域 27

  五、重点任务 28

  (一)科技企业倍增行动 28

  (二)创新平台造峰行动 32

  (三)区域协同创新行动 33

  (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 35

  (五)科技惠民利民行动 37

  (六)创新生态优化行动 38

  六、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40

  (一)强化组织领导 40

  (二)强化科技招商 41

  (三)强化要素保障 41

  (四)强化考核评估 42

  (五)强化氛围营造 42

  “十四五”期间是浙江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时期。为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引领鄞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宁波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迈向高水平建设全国一流创新强区新征程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是鄞州区经国务院批准调整行政区划后,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关键期,也是科技创新大有可为、推动鄞州跻身全国一流强区前列的跨越期。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争做全国“双创”优等生和全国一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科技争投”主要指标全面完成,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全省、全市领先。

  1.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获批全省唯一以县级行政区域为载体的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并受国务院督察激励,列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获评2016-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示范县(市、区)。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创新百强区前十位,其中2019年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国百强区首位。2020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1.6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6年的52.4%提升到2020年的65.7%。累计实施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47项,其中吴慧明博士参与的“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零”的突破。

  2.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积极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建设,整合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众创孵化体系,大力培育院士工作站,实现高端产业、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集聚。截至2020年,宁波城南智创大走廊形成“一带两中心三谷四园”空间布局,科创平台、孵化空间、高教资源、制造基地串点连线,其中环湖新经济产业带宁波院士中心被列入首批“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中物科技园、鄞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创新中心累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275人,引进和孵化企业近290家。全区备案双创平台48家,各类“双创”载体面积近5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各类双创平台数量和质量继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累计建设市级院士工作站2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2家,柔性引进院士创新团队35个,位列全市第一。

  3.企业创新能力更加突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实现倍增,分别增长至2020年的506家、2685家,数量均居全市首位,其中韵升、东睦等11家企业入选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占全省数量近十分之一,奥克斯、博格华纳等5家企业入选2020年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20年规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合计45.03亿元,同比增长7.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9.97亿元,同比增长35.1%,占工业投资比重65%,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16年2.3%的提升到2020年的2.9%,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市级企业研究院30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49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5件,远超浙江全省34.1件、宁波全市31.5件的平均水平。

  4.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业发展迅速,进一步夯实创新产业服务支撑。鄞州科技大市场投用,吸引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东部中心)等22家入驻机构,成立全市首家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中心,完成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首批应用试点,2020年全区实现技术交易额共计25.58亿元,同比增长22.3%。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在全市首推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业务,“十三五”期间,科技银行“风险池基金”贷款企业65家,授信额度21.49亿元,贷款额度达到19.64亿元;科技保险总计为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116.11亿元的风险保障;由科技局统保的高管人员和关键研发人员意外险提供保障6.31亿元。科技服务业公共平台和机构广泛布局,2020年市级以上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达6家,数量全市领先。

  5.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密集出台科技双创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研发投入专项激励资金的使用管理、科技信贷风险池基金管理、科技创新券推广应用等一揽子政策文件,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进一步健全直接资助与间接资助并行、事前资助与事后补助相互结合的财政资金扶持机制,为全区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科技创新券使用及兑现金额连续多年保持300万元以上居全市首位。推进“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编制完成课题研究和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高水平建设全国一流人才强区创新强区的决定》在区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审议通过,成为推动全区创新强区、人才强区的纲领性文件。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宁波大学、诺丁汉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省内外30多所高校形成了常态化走访机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