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利用黟县良好生态环境、丰富水资源,建立农业生态循环体系,发展高效生态设施农业,打造皖南地区生态农业强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加快农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力争在产业振兴、乡村旅游、环境提升、强村富民、公共服务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产业品种、种养模式、经营体制、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式升级,着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产业形象突出的农业区域品牌。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农业产业形成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种养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五黑”农产品、茶叶为重点的精致农业,重点加强畜禽养殖业和“五黑”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2万吨以上;养殖业产值达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明显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黟品五黑”区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生态宜居呈现新面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2%,畜禽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基本形成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农村现代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健全,乡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乡村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养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11%以上。

  ——城乡融合谱写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到2025年,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表2-1 黟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增速(%)

  农业产业现代化 农业总产值 亿元 7.8966 9.155 3

  农业增加值 亿元 4.6229 5.36 3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亩 7.34 7.9 /

  高标准农田面积 万亩 2.6285 3.7 7

  生态茶园面积 万亩 2 4 15

  黑果种植面积 万亩 1.4 1.9 6

  黑粮种植面积 万亩 0.4 1 20

  黄山黑鸡 万羽 35 50 7

  黟县黑猪 万头 3 5 10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家 5 6 /

  家庭农场 家 246 320 5

  无公害农产品 个 12 15 /

  通过认证的三品一标总数 个 25 35 /

  绿色生态现代化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耕地保有量 万亩 12.2 12.5 /

  森林覆盖率 % 84.78 85 /

  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 91.46 92 /

  农民生活现代化 农村恩格尔系数 / 23.9

  城乡居民收入比 / 1.8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1.84 3.27 12.2

  新型职业农民中大专(含)以上学历人数占比 % 29 50 11

  三、主要任务

  (一)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依托农业农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与地形特点,坚持绿色、生态、康养之路,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畜禽养殖区等区域。围绕“精致农业”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按照“扬传统、重创新、育良种、挖特色、造精品”的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形成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以黄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为抓手,把我县打造成精致农业创新示范区和示范基地。重点做大做强茶叶、玉米、果蔬、酒(饮品)、木竹、特色养殖等深加工业,构建乡村产业“一心三区四园”的农业空间发展格局,补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薄弱环节,打造特色产业全链式发展格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专栏1 农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心:碧阳镇。作为黟县中心城区,碧阳镇产业配套完善、休闲资源丰富,在全县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商贸,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形成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强大驱动力。

  三区:(1)北部生态田园示范区,结合田园和山地,兼顾发展水稻、茶园等生态农业,拓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等功能,建成具有特定山水环境下的生态田园示范区。(2)中部高效水田示范区,重点发展水稻等粮食作物,建成基础设施现代化、产品优质安全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的示范区。(3)南部特色茶竹示范区,重点打造优质茶竹种植,建设集现代茶竹产业综合服务、现代高效设施茶竹加工物流、全产业链一体的特色茶竹示范区。

  四园:一是依托省级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利用富硒富锌土地资源,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目标,发展优质大米、富硒功能大米、有机大米等优势品种,重点打造“优质稻米产业园”;二是根据我县茶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区域布局,以黟西北茶叶原种分布区为核心,延伸拓展茶业产业链,建设“生态茶园”;三是发挥我县“五黑”产业优势,结合智慧农业园建设布局,在县城区域建设“五黑”为主的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是依托现有黄山黑鸡、皖南花猪养殖基地,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园”。

  2.以优质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发展

  全力抓好粮油生产。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以粮油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广粮油生产优质、高产、高效集成新技术,突出优特黑粮示范区建设。从2021年开始实施全域粮油生产优质化,采取农药化肥零增长、有机肥替代等农艺农机综合措施,到2025年实现优质稻米生产5万亩。

  推进茶叶品质提升。一是实施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提升行动,建设生态高效茶园。根据低产茶园的不同类型和成因,采取改园、改土、改树、改种和改管理等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更新复壮、优化结构、改善茶园面貌。在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在7万亩的基础上,依托清野茶厂、天方茶叶、青岭山生态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抓好夏秋茶的生产,提高茶园亩均产值。二是全域推进茶园绿色防控。按照全市“一年打基础、两年强推进、三年见成效”的茶园绿色防控工作要求,推进全域7万亩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茶叶质量安全稳步提升。三是提高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探索实施茶园“机器换人”行动,大力推广机采技术应用,降低茶叶生产劳动力成本。四是拓展延伸茶产业链。大力推进“科创 茶业”“旅游 茶业”,开展茶产品深加工,积极开发各类花茶、花草茶。推进茶文旅融合,提升打造一批名茶主题庄园和休闲茶庄,进一步延伸茶产业链条,提升茶叶附加值。五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开展新产品开发、加工工艺研究和创立品牌、开拓市场、培育知名茶叶品牌。以“五黑”博览会为重点的县内宣传推介为主,积极参加市组团的杭州茶博会、安徽茶博会和北京茶业展等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我县茶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化畜牧业生产。推行“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循环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畜禽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对我县15家黄山黑鸡和黟县黑猪规模养殖场进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提升改造。全面推进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黄山黑鸡的林下生态养殖技术,提高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全县规模养殖无公害或有机认证实现全覆盖。探索发展种养产业,将畜牧养殖业与精准农业、智慧农业、高新生物技术农业相融合,稳步扩大草食畜牧业发展规模,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实现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循环农业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