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围绕黄山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数字创意、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旅产业、体育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推进制造业企业向附加值高的服务环节延伸、服务业企业向制造业领域拓展,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以产业智慧化和制造业服务化为重点,推进“服务业 ”,拓展“智能 ”,加快形成服务型制造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引导农业生产向生产、服务一体化转型,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农村电商等业态。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金融、文娱消费等深度融合,加快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平台嫁接,推动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 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整合我市传统产业资源,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将我市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通过“云旅游”“线上影院”“云文化”“云演出”的形式,加强线上线下联动,通过预约服务、无接触服务、沉浸式体验等扩大优质服务覆盖面,实现线上线下双赢。

  专栏13 融合创新发展行动

  1.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创新应用。鼓励物流、快递企业融入制造业配送等环节。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规划围绕生物科技、智能制造产业打造屯溪区双融双创产业园。

  2.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继续实施“互联网 农业”行动,深入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重点围绕茶叶食品、徽州传统食品、健康休闲食品三大绿色食品领域,着力打造茶产业、菊花产业、山泉流水养鱼、特色养殖、天然饮用水等一批重点绿色食品产业。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共建,如,开发茶乡游、油菜花海游等。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各具特色的基地,形成环屯溪特色休闲农业采摘产业带。

  3.促进服务业内部融合。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旅游 ”,通过整合提升齐云山、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等高品质景区,带动文化旅游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创新培育全域四季旺游、全时畅游的业态服务供给,拓展文旅产业增值空间。顺应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需求升级趋势,促进“物流 ”“设计 ”“电商 ”“健康 ”等跨界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

  (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建立规上现代服务业企业目录库,选择一批骨干企业作为重点对象,鼓励其通过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设立服务业独立法人企业,组建服务业联合会,充分发挥其上下沟通、对外交流的平台作用。吸引全国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在黄山设立区域总部或功能型总部,培育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市服务业辐射能力。

  壮大中小微企业。建立健全中小创新型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体系,在研发创新、企业经营、人才技能培训、信贷金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发挥中小微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施规上(限上)服务业壮大行动,加大奖励力度,引导各地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入规入限,壮大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

  培育新型服务主体。鼓励各类服务业主体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创新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服务业商会、协会,促进资源整合,赋能产业发展。鼓励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业联盟。引导“政产学研用金”等新型科技创新创业组织快速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各类涉农服务主体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

  (五)打造“黄山服务”品牌

  擦亮文化自然“双世遗”金名片。深度挖掘黄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宏村·西递世界文化遗产,打造文化遗产、自然风光、红色文化、医药养生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提升以“徽州四雕”、“文房四宝”等为代表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牌价值,系统推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链条延伸工作,逐渐形成“双世遗”品牌效应体系。密切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地方政府的联系,拓展对外交流平台,扩大黄山文化自然“双世遗”品牌国际影响力。主动担纲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桥头堡战略定位,打响“徽州民宿”、“徽菜美食”、“五徽产品”等“徽字系”品牌国际知名度,提升“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等旅游ip的国际辨识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积极探索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坚持以标准引领品牌创新,立足文旅国际化发展导向,强化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探索开展民宿、徽菜、会展等文化旅游领域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积极推进服务企业服务认证示范,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探索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动服务质量共治共享,强化服务质量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构建市场主体规范、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消费者参与的服务质量共治格局,推广服务领域消费后评价制度。

  加快服务品牌培育发展。围绕服务业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产品和企业品牌、商标、商号、老字号等认定。支持会展企业与展馆、制造业企业、商会协会等开展合作,建立同业战略联盟,推动联合办展、办会,共创会展品牌,继续办好黄山发展大会、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旅游节、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等一批品牌节庆会展活动,持续增强优势品牌展会吸引力和影响力。鼓励高端服务业自愿认证,重点培育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品牌,创建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打造商贸流通、居民服务等生活服务业品牌。

  (六)扎实推进“双招双引”

  推动“多链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加快形成市场化、法制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施精准招商,推动“徽商回归”,创新主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文化资源招商、应用场景招商、产学研配套招商等招商形式。对接省级股权投资基金,放大市场化基金作用,精准对接服务业领域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深入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建设人才飞地,积极猎聘急需人才,善于开展柔性引才,拓展引才引智渠道,加大引才引智机构激励。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深度嵌入沪苏浙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引进和培育跨境电子商务龙头和平台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承载力的投资促进、贸易合作、对外交往等合作平台。与长三角地区共同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信息共享平台,在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制造数字化服务、绿色节能等重点领域,争创融合发展示范试点,推动产业链条整合创新,实现跨行业有机融合、跨区域无缝对接。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服务标准和监管体系建设,支持牵动性强的示范项目建设,参与服务业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注重服务品牌塑造、引进和共创,共同培育长三角高端服务品牌。

  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大力实施一批技术领先、业态新、影响力强、带动效应明显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市级服务业项目推进机制,制定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集中资源要素,强化帮扶联动和督查调度,促进及时竣工、发挥效益。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加强项目储备,实施动态管理。

  (七)推进消费扩容提质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实施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引领,培育康养、文旅、体育和农村消费等消费热点,提质扩容教育、家政等服务消费,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不断推进消费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依托黄山市智慧文旅平台,推动“云”消费新场景应用,大力发展网购商品、在线内容等数字新消费。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力度的促消费政策,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探索消费与5g vr/ar、5g ai等技术融合,推动“互联网 社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场景化新零售模式。不断培育和催生服务业新消费,促进供给与需求升级协同推进,形成产业结构高端、公共服务高质、与需求变化相适应的新型供给体系,实现由中低水平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提升。聚焦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夜间消费、农村消费、体育消费等重点方向,着力扩大贴近人民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文创产品、非遗产品、徽州美食、徽州特产等服务产品规模。

  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在黄山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各类放心消费单位,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努力建设区域性放心消费中心。完善消费领域信用制度,建立完备的消费权益维护体系。深化服务消费领域准入和监管改革,实施服务消费负面清单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