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业特色产业转型步伐缓慢,产业链条延伸、营销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效益还不明显;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现有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贡献率不足;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市场主体活力不强,消费增长乏力,带动能力有限;重点项目数量偏少,社会投资偏低,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发挥不够;一些群众观念比较保守,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繁重;城乡建设仍然有短板欠账,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要;政府自身建设还需加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

  二、2023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们将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坚决把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县党代会部署要求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推进“四强”行动,做细做实“五量”文章,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类型,立足“一地两区”发展定位,构建“六大特色产业板块”,持续在打造产业大县、康养福地、人文胜地、生态花园、幸福家园上下功夫求实效,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清水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投资稳增长,在项目建设驱动发展上出实绩。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争取财政投资,扩大社会投资,促进有效投资,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

  更强力度争取项目。抢抓国家“政策发力适度靠前”窗口期,围绕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财政贴息等支持方向,做好谋划储备和对接,争取一批支撑财源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紧盯国家“十四五”期间102项重大工程,围绕“两新一重”、产业建设、城市更新、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申报争取一批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带动性强的好项目。落实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500万元,做实做细项目本子,动态优化调整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进“单子”、资金进“盘子”。鼓励乡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全年谋划储备清陇高速等项目14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争取各类债券资金5亿元以上。

  更新方式招引项目。深入实施“招大引强”行动,严格落实领导招商、全员招商责任制,开展多层次、高频率的招商活动,既招“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引“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全力提高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破解招商难题,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鼓励以商招商,形成以企引企的联动效应。紧盯发展需要,围绕康养及大健康、文旅农康融合产业,编制目标企业清单开展精准招商,组建招商小分队,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上下游配套项目,形成产业链集群效应。推行“线索抓对接、对接抓签约、签约抓开工、开工抓投产”工作机制,力争引进招商项目30个以上,确保省外到位资金27.5亿元,增长10%以上。

  更实举措推进项目。全面推行项目建设“1466”工作法,落实“1512”全流程全要素保障措施,抓好总投资235.8亿元的汤浴水库、温泉大景区开发、智慧停车场等172个新续建项目,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亿元以上。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项目转”,优化审批流程,强化要素保障,做好规划选址、土地征用、“五通一平”等基础工作,破解项目落地难题,确保前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推进、竣工项目全面达产,推动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二)抓产业促增收,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上提质效。坚持强农增收、产业富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全面对接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依托省农科院清水试验站,创建全省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构建小麦良种“育、繁、销”一体化发展体系。实行撂荒地动态排摸、动态清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4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18.3万吨以上。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耕地进出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持续推动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帮扶和监测机制,紧盯1954户8457人监测对象,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措施,有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抓好各级督导检查、审计评估反馈问题整改,加强扶贫资产管理运营,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发挥扶贫项目联农带农作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不断深化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在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16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