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6日在汕头市龙湖区第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晓欢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在区委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推动经济社会取得新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5.3亿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增长4.8%,与全省增速持平,位列全省经济综合发展力第12名,是粤东地区唯一上榜的行政区。获得国家级奖项12个,省、市级奖项91个。

  ——一年来,我们坚持精准发力,推动经济回稳向好。重视经济调度。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全过程管理服务,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44亿元,增长7.7%;规上工业增加值100.3亿元,增长8.1%;工业投资额增长20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4.6亿元。提升政策效能。继续实施“两稳一保20条”、“优化营商环境16条”、“扶持企业上规上限9条”等政策措施,全年减税降费和退税缓费7.6亿元。近三年来新培育的85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快于全区平均水平。强化投资支撑。8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7%,其中72个市级项目完成额和进度均在全市排名第1。成功申报专项债项目30个,其中22个项目获得资金10.8亿元。有2个项目获得中央特别国债6.4亿元,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5117万元。提振市场活力。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50场,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爆,首届文旅节、和平精英全国大赛总决赛等活动引起热烈反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4亿元,占全市比重超两成。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8%。

  ——一年来,我们坚持动能转换,持续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聚焦龙湖主导产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1]。重点产业效益提升。“三新一大”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44.3亿元,增长3.3%,拉动全区规上工业增速1.6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6%,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区工业发展量质齐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4:35:63.6。产业项目建设提速。86个重点项目2023年度累计投资超100亿,超声电子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增加产值32亿元,美宝现代中药制造等15个项目顺利开工,累计投资近15亿元。认定现代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近16亿元。招大引强取得突破。充实产业链、平台、金融工作等招商引资新“工具箱”,首创街道“飞地招商”优惠政策[2],全年落地29个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投资总额超50亿元,实现翻一番。要素保障持续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亿元,珠峰路、兴安路等26条园区道路加快建设。全年共为11家企业提供发展用地190亩。实施“工改工”704亩,推动启智精密等一批企业增资扩产。

  ——一年来,我们坚持协同发展,“百千万工程”实现良好开局。统筹近10亿元投入“百千万工程”,各街道、村居城乡面貌有所改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津街道gdp总量全市最高。妈屿社区等5个村居被列入省首批典型村,龙华街道列入市首批典型街道。新海街道大兴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龙华街道大衙村获评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突出特色大抓产业。十一合艺术村美食街获评省粤菜美食街。淡水珍珠、狮头鹅、鱼丸等6个产品获评市级“粤字号”农业品牌。建成300亩现代海洋牧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8亿元、增长3.9%。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1620亩,垦造水田389亩。因地制宜优化环境。所有村居完成国土空间规划,所有街道完成农房风貌建设方案编制。基本建成“一横一纵”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农房“微改造”[3]超60栋。79个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治理率达95.2%。农村干路全部实现硬底化,建成机耕路37条15.6公里。借势借力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与深圳市坪山区对口协作契机,推动坪山—龙湖“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区、产业协同发展基地落地揭牌,企业在龙湖投资可享受深圳坪山资金奖励政策,推动“联东u谷·汕头科技总部港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10亿元。统筹资源强化保障。扎实推进“三资”交易监管,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15万元[4],13个行政村超500万元。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超1000万元参与“百千万工程”,11家建筑企业与街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开展文体广场改造、绿美小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助力项目。

  ——一年来,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市委赋予龙湖“城市核心区”功能定位,提升城市能级。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形成。强力推进5个重点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汕汕铁路龙湖段实现全线交地。嵩山路、浦江西路、龙华路、天山南路西半幅辅路建成通车,打通汕樟路连接万吉工业园、鸥汀连接龙华及夏桂埔片区内部堵点。改造提升30公里农村道路。加快推动潮汕大桥、昆仑山路、外砂路、南岭路、龙江路、金新北路等道路建设。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依托数字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违法违规案件实时交办、跟踪处置。村居实现“智慧安防平台”全覆盖。强力推进内涝整治,消除鸥汀片区、黄山路珠江路口等41个积水点。完成128个雨污分流项目综合验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高水平打造“获得电力”示范区[5],解决企业用电需求49项。政企“直通车”解决企业诉求698件。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推广“整村授信”模式[6],贷款余额近1亿元,精准服务农业、工业高质量发展。潮侨文化更为鲜活。金阳学校教育集团《潮汕华侨文化》读本正式出版发行,外砂华侨文化展览馆、华侨联谊中心、侨胞之家建成开馆,成为展示传播“侨文化”的新平台。

  ——一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发展的“金钥匙”。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梳理49个“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事项、257项“秒批秒报”事项及651项“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企业群众办事时限压减率达95.8%。调整下放1063项区级行政职权。国企、教育集团化、医共体、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积极构建创新生态。开展科技型企业“3 n”服务行动[7],加强与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水平院校产学研合作,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133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高企总数突破160家。加快人才强区建设。举办各类高端人才交流活动26场,邀请中国科学院知名研究员及博士后专家开展科研项目路演,认定高层次人才62名、青年后备人才44名。

  ——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绘就绿美龙湖新画卷。深入开展绿美广东六大行动,城乡环境更绿更美。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县。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妈屿岛作为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打卡点。对全区142棵古树名木进行造册保护,建成10个口袋公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建成梅溪河、红坟关线—上溪仔沟等碧道8.2公里。污染防治有力有效。鸥汀片区、上蓬围涝沟渠系水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完成直溪沟龙头段和华埠段黑臭水体整治。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21处。推广节能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有3家企业获评国家绿色工厂[8]。积极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累计并网容量超1万千瓦。创建节约型机关36家。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再上新水平。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区政府承诺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7700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5%,“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培训超3300人次。提高教育质量。连续四年在省对区县政府履责综合评价中获优秀等次,新增3个教育集团入选第三批省优质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建成经纬源小学、中阳学校、汕特中心幼儿园侨韵园区,新增公办学位4770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龙湖医院、珠池医院升级为三级综合医院。投入3.78亿元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龙湖医院住院综合楼等7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获评“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加快托育机构建设,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4个,获评“全国生育友好示范区”。加强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金超4300万元。新建长者饭堂18家,完成特殊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超360户,粤康颐养中心获评粤东首家“五星级养老机构”并入选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投入1.5亿元开展丹霞庄等17个第二期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平安龙湖。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3%。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成功防御“龙舟水”、台风“杜苏芮”等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此外,禁毒、海防、粮食、档案、保密、党史、地方志、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文联、工商联、残联、科协、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实干实效,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办理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件,“代表直通车”10件,政协提案、来信47件,满意率达100%,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公开政府信息5977条。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实施“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加强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到位。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区上下形成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2023年,我们始终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把“争一流、走在前”铭记于心。我们克服行业龙头不振、大宗贸易萎缩、建安投资下降等多重压力,稳住了经济大盘,工业发展逆流而上、社会预期不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广大群众、企业家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龙湖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向省市驻区各单位,向全区人民和所有关心、关注、支持龙湖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无坦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牢固,新兴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较慢;城市治理存在短板,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百千万工程”仍需加力提质;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距离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少数干部的服务意识、办事效率仍需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逐一解决,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龙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形势,尽管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特别是当前的龙湖战略机遇叠加,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优势持续显现,我们要坚定信心,在变化变局中抢抓机遇,在知重负重中攻坚克难,在苦干实干中奋勇争先,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视察汕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落实省委常委会在汕头调研时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区委七届六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发展思路,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建设城市核心区,继续在汕头市发展中担大责、扛大任、当好排头兵,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贡献龙湖力量。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进出口总额增长3%;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要鼓足干劲,以“争一流走在前”作为奋斗目标,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把准方向、坚定信心,变目标为现实。要迈好步子,坚持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做到走稳步、求真务实,迈大步、锐意进取,早一步、前瞻谋划,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要抓好落实,保持战略定力,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向前进,确保任务高质高效完成。

  今年要着重抓好七项工作:

  (一)奋力攻坚产业提质,在壮大实体经济上走出龙湖路径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牢牢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工”字为本,以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推动“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扩量提质,争取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仙乐健康、正超电气、美宝制药、潮庭食品等现代产业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全市“海上风电 ”产业战略布局,支持金晖隆等新能源企业向新型输配电、新型储能等新领域发展。发挥贝斯特、汉高、龙湖科技等重点企业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推动新材料产业朝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以超声电子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层次整体提升,发挥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作用,围绕5g通讯、智能汽车电子等领域开展专题研发,推动新兴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充分利用大健康全产业链优势,打造“研、销、运、购”为一体的全维业态,发展中成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支持玩具创意、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立足优势增品种、提品质。以皮恩希、骅隆、巨邦等新兴玩具企业为发展试点,推动“玩具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赋能。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落实省“技改十条”[9],鼓励企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力争新一年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企业出题、科技答题”,持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新增各类研发机构5家以上。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扩散应用,加快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开展优才成长计划,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深化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效应,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做好园区建设文章。加强与深圳市坪山区对口帮扶协作,推动两区在产业链上相互配套,促进上下游企业对接。推动启智精密、奕源塑胶、雄华新材料、兔宝宝科技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推进连片工业用地整备,完成2272亩工业用地征收工作[10]。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龙湖现代产业园外砂片启动区“一横五纵”[11]、南翔路改造、新津水厂北片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启动迎宾南路改造、东兴路、漓江路等园区道路建设。

  (二)奋力攻坚商贸发展,在推动消费扩容上作出龙湖示范

  商贸业发达是龙湖的鲜明特色,我们必须顺应发展的趋势,持续做大商贸体量、优化商贸结构、提升商贸环境。

  加强市场主体梯度引培。以大宗商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信息科技等企业为目标,建立招商引资靶向清单,发挥区位、市场、平台、营商环境等优势,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加强招商引资前置性服务,推动目标对象与商业载体、村集体等物业方对接。服务好金晖隆开关、优特机械等意向企业落地龙湖,完成招商落地资金60亿元。做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清单和差异化培育机制,兑现各类奖补政策,争取限上批发销售额突破千亿大关。培育新增“四上”企业135家。

  打造粤东地标商圈。协调服务好粤东城际铁路龙湖段各站点开发建设。持续巩固以华润万象城、苏宁广场为主的粤东消费核心商圈地位,打造集商务金融、文化休闲、商业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商务服务中心。辐射发展以合胜百货、海纳天地为主的北部商业带和以广大购物中心、星湖商业城为主的东部商业带,积极举办促销活动,发展大众化中端消费,与“万象城”商圈形成互补。进一步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推动品牌汽车销售集聚。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支持“懒角落”项目落地龙湖,打造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慧家居日用品生态谷”。动态发布商圈消费地图、美食榜单、旅游指南等,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商圈品牌宣传和推广。

  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加快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十一合村创建3a景区、妈屿岛创建4a景区。大力发展具有龙湖特色的夜景、夜娱、夜宴、夜演和夜购,撬动“夜间经济”提质升级。大力发展潮菜经济,促进传统老字号传承振兴,把游客“流量”变为消费“增量”。挖掘地方特色生活模式和人文历史的核心内涵,培育符合各街道或村居特色的文旅ip。完善文旅供给要素和产品服务体系,争取具备国家级资质的产权文化交易平台落户龙湖,为各类文化企业、文旅产品提供品牌拓展服务,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运用华侨试验区跨境电商优惠政策,主动为全区105家涉外贸进出口业务的规上工业企业及46家批发零售企业牵线搭桥。建设西之月跨境选品中心,支持龙湖名牌产品上线销售,打造跨境电商示范基地,推动“汕货”卖全球。

  (三)奋力攻坚“百千万工程”,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走出龙湖特色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统筹推动各街道各展所长、特色发展,各村居宜居宜业、全面振兴。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以服务争取省现场会在汕头召开为目标,倒逼各项工作往前赶、往实抓。落实“一把手”工作责任制,发挥区领导同志挂钩联系制度作用,项目化、清单化推动重点任务。继续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推动各街道“赛龙夺锦”,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深化典型培育示范,集中资源力量打造首批典型街道、村居,梯度打造第二批典型街道、村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带动全区各街道、村居整体提升。

  做优做强乡村产业。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深入推进“田长制”[12],整治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加快区级粮库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龙湖区农田整治提升暨数字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垦造水田906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14亩。建设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中远海域水产养殖。培育孵化一批农村电商直播基地、本土电商品牌。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生产 加工 科技 营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狮头鹅产业模式,推动牛肉丸、蔡社糖果、旦家园笋等“名牌”农产品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对接市场需求、提升工艺,生产“方便粉(粿条)”推向市场。

  聚力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三清三拆”和“三大革命”,完成“田头寮”清理整治[13],提升全域农田环境。提质升级“一横一纵”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一批潮汕特色、侨乡元素、业态多元的示范样板村居。以“绣花功夫”全域推进“四小园”建设,形成一村一韵,一地一景,点缀美丽乡村。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统筹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等诸多生产要素,凝聚发展合力。持续抓好建筑企业结对帮扶工作,加快推动50个共建帮扶项目落地建设。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打造新溪、鸥汀2个示范片,逐步实现整治工作扩面提质。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方式,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发展。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交易监管,稳妥处置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历史遗留问题,争取今年6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稳慎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14]。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服务产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探索以奖代补、“补改投”等方式,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力争今年实现30个以上村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5个以上村超1000万元。加快中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涉农片区延伸覆盖,实现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到75%以上。

  (四)奋力攻坚机制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激发龙湖活力

  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发挥改革突破先导作用,坚定不移破除路径依赖,进一步释放区域经济活力和发展潜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科学稳妥推进新一轮职权调整工作。推进国企改革创新,加大低效困难、停产停业企业出清力度。推动税费征管体系改革,由“搭框架”转入“优运转”。推动“数字政府”改革成果落地应用。规范清理中介服务事项,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工作。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降成本”行动,不折不扣落实上级一系列“惠企政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办电服务。鼓励优质企业采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拿地,全年计划“标准地”出让300亩。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行“政银担”贷款业务,健全工作机制,为企业和资本牵线搭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有效互动,常态化开展政企“直通车”工作。

  联动功能区协调发展。主动接受华侨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区重大平台功能辐射,复制推广一批改革经验,实现重大项目带动和创新成果对接。充分发挥行政区和功能区比较优势,推动资源重组、品质重塑、联动发展。建设产业对接平台,建立招商信息沟通共享和协调机制,加强写字楼、综合体等载体的招商合作。支持配合重大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育、医疗等硬件配套,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以我市筹办“两大盛会”[15]为契机,积极盘活侨务资源。传承弘扬潮侨文化,深化“童心同梦”汕港澳幼教潮侨文化交流,打响华侨旅居养老等特色品牌,持续打造“最美侨村”,推进“南粤侨创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聚侨经济,按照市的部署持续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拓展联侨机制,持续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国内归侨侨眷的联系。

  (五)奋力攻坚核心区建设,在提升功能品质上彰显龙湖作为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龙湖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全力推动空间大优化、环境大提升、功能大完善。

  加快打造交通枢纽。尽快启动漳汕铁路征拆工作,加速推进高铁站枢纽一体化、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项目征拆工作,为确保高铁站一期在今年9月底投入使用创造条件,提升城市形象,服务“两大盛会”召开。围绕建设“1359 ”交通工程[16]。协调推进泰山路北段和金鸿公路龙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容量;高铁枢纽片区主要推进长江路、韶山路改造,争取启动玉山路建设,改善高铁站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城市核心区域主要推进海滨路东延二期建设,缓解中山路交通压力;鸥汀片区主要打通韶山路北段,加强南北向通行能力;外砂龙华片区主要推进南翔路横向道路建设,打造迎宾路、外砂路、滨砂路竖向骨架道路;新溪新海片区主要建设韩津路、南岭路、东兴路三条南北向通道,加强与东海岸新城片区联系。完成建设“四好农村路”5.5公里。

  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围绕构建高质量城市管理新模式,打造智慧城区、韧性城区,谋划建设以“智慧停车”[17]“非现场执法”[18]两大板块为主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发挥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以精细化ai管理和全天候智能监管,代替人工巡查、蹲点,进一步迈实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的步伐。开展智慧停车泊位试点改造,谋划改造停车位3400个,实现“赶车入库”、“短停快走”,缓解停车难、停放乱等现状。

  强化城乡治理效能。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原则,以点带面、久久为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持续改善市容市貌,重点整治“门前三包”责任落实不到位、占道经营现象,全面取缔各类流动摊点。加大对公共区域的动态保洁力度,加强道路扬尘管控,开展在建工地环境卫生治理,落实“六个100%”[19]。推进14a垃圾压缩站改造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确保达100%。突出泰山路、中阳大道、金鸿公路等城市主干道及两高沿线等重点区域,对各类违法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建设“海绵城市”,实施龙湖区排水防涝系统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查清排水系统的“毛细血管”,开展“洗井洗管”[20]和错混接改造。稳步推进城中村治理,探索“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城中村网格化管理新举措,严厉打击“六乱一超”[21]乱象,深入开展消防安全整治,因地制宜推动城中村内部道路改造、智能停车场建设、外立面提升、三线规整。

  (六)奋力攻坚绿美建设,在推动宜居宜业上打造龙湖样板

  深入推进绿美龙湖生态建设,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动城乡一体增绿添彩。加快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22],提升生态空间质量和绿化美化水平,种植各类树木超2.5万株,建成“口袋公园”10个。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工作。开展村庄绿化,在“五边四旁”[23]见空增绿。打造绿美碧道,加快新津河碧道断点连通,新建下埔大桥、文明公园等生态节点,建设城镇、乡野型碧道[[24]3.76公里。广泛号召社会团体、乡贤、市民踊跃参与支持绿化美化建设,让特区发祥地四季常青、全年有景。

  推动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深入实施碧水攻坚行动,改善农村水环境,继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直溪沟下蔡村段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推动城乡污水治理,完成新溪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接驳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认真落实林长制和河长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

  推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围绕工业等重点领域稳步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强化能耗双控,加强节能审查和环评监督管理,推进用能大户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推动公共场所落实能耗管控措施。鼓励支持新能源项目建设,新增60个以上公共充电桩。全力消除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推动160亩低效用地再利用。深入推进垃圾分类,规范建筑垃圾管理和回收利用,争取建设成为“无废城区”。

  (七)奋力攻坚民生优享,在顺应人民期盼上体现龙湖温度

  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全力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构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00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强化欠薪问题源头治理,全力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统筹推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保扩面等工作。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竣工交付翠英庄27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启动第三期17个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机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巩固“全省双拥模范区”创建成果。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方案。深化教育集团化改革。建成蓬鸥中学二期并投入使用,推进新阳小学、金中新海学校、东海岸新津片区相关学校以及学前教育补短板等项目建设,增加优质公办学位3000个。巩固“5085”[25]成效,全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落实“新强师工程”[26],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倾力守护人民健康。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基层全科医学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引进ai人工智能中医诊疗技术[27],配建一批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剂中心。推动区中医院、区疾控中心、岳惠正骨医院等一批医疗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启动珠池医院门诊楼改建。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持续推进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健康龙湖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持续关爱“一老一小”。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呼援通”服务效能,完成区福利院二期扩建并投入运营。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28]的号召,按照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的原则,启动12个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一批长者饭堂。建设“全国生育友好示范区”,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开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加托位300个以上。加强儿童福利和权益保护,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推动省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试点工作,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

  守住安全发展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开展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推动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强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强化社会治安管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稳妥化解重点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风险隐患。

  各位代表,区政府始终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衡量标准,前期向人民群众、“两代表一委员”等广泛征求意见,梳理形成了“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样板;建设绿美龙湖;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安居宜居保障;建设更便捷的交通路网;提升‘一老一小’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水环境整治;实施高质量文旅惠民工程;推动智慧城区、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等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让民生实事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将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初心,坚守为民的立场和情怀,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永葆绝对忠诚。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中央、省、市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依法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推动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树立实干导向。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只讲“怎么干”,不讲“干不来”,让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蔚然成风。主动深入人民群众、深入市场主体、深入基层一线,全力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坚守纪律底线。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强化廉政风险管控,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带头过“紧日子”,严格压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支出再压减5%,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各位代表!我们身处伟大的新时代,必须创造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以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将时代赋予的使命镌刻在自己的“精神旗帜”上,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湖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名词解释

  [1] 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充分发挥“链长 链主”协同作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

  [2] 街道“飞地招商”优惠政策:支持街道间项目流转,树立全区各街道合作招商、信息共享的理念,鼓励符合全区产业发展导向但本街道暂不具备落地条件的有效投资信息,有序推荐给兄弟街道,对引荐项目成功跨街道流转并落地的引进街道,在招商考核中给予一定比例的投资配额。

  [3] 农房“微改造”:结合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工作,按照“保持现状一批、清拆整治一批、局部改造一批、加固修缮一批”的方式方法,因户施策,继续推进农村危险破旧泥砖房以及“两违”建筑整治清拆,全面推进微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整村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但不得过度装饰和大拆大建。

  [4] 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均超15万元:根据《关于印发<汕头市关于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汕委农办〔2022〕51号)的精神和要求,2023年龙湖区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要达到97%(即32个)、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以上要达到96%(即43个)。我区已全面完成任务。

  [5] “获得电力”示范区:协调解决工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龙湖区大项目、“工改工”重点项目用电问题,将优化用电营商环境、现代供电服务体系优质服务融入龙湖区招商引资惠企政策,打造具备“龙湖特色”的产业引进、转型升级专属服务。

  [6] “整村授信”模式:是指村行以村湾、社区为单位,基于乡村“熟人社会”特征,采集客户信息,基于客户经济能力、违约成本与客户软信息相结合的授信方式,通过村行与村委(社区)联合评议,集中授信,实现乡村居民方便、快捷用信,以满足乡村居民合理资金需求的批量化业务。

  [7] 科技型企业“3 n”服务行动:由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科技局)牵头,市、区(县)、镇(街道)三级联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服务机构等n个单位共同参与,联合开展科技型企业服务工作。“3 n”服务行动面向全市科技型企业开展,其中,重点服务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并处于在研阶段的企业。

  [8] 绿色工厂:根据工信部印发实施《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绿色工厂是指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企业,是绿色制造核心实施单元。

  [9] 省“技改十条”: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链长 链主”协同作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

  [10] 2272亩工业用地征收工作:包括万吉工业园区周边250亩、龙湖现代产业园新溪片首期1872亩和淮河路南侧产业用地150亩征地工作。

  [11] 龙湖现代产业园外砂片启动区“一横五纵”:龙湖现代产业园外砂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横是南砂路,五纵是蓬湖路、外砂路、竖五路、竖六路、竖八路。

  [12] “田长制”:是在落实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立的以村为主体,以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小组长、村民等为日常管护责任人的耕地保护分级负责机制,其核心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13] “田头寮”清理整治:在田间地头全面开展各类违规乱搭建硬底化的、破坏耕作层的、非农化的“田头寮”、工具房、看护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14] 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旨在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5] “两大盛会”:2024年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

  [16] “1359 ”交通工程规划:“1”指一个枢纽——汕头高铁站枢纽;“3”指三座大桥——潮汕大桥、长津大桥、新金津大桥;“5”指五条轨道交通——汕汕高铁、漳汕高铁、广澳港区疏港铁路、汕头至潮州东城际、汕头至揭阳潮汕机场城际;“9”指九条道路——金鸿公路龙湖段品质提升、泰山路二期快速改造、兴安路、龙江路、南岭路、昆仑山路、迎宾路、外砂路、东兴路;“ ”指韶山路北段、金新北路(嵩山路至泰山路)、长江路东延、玉山路等一批断头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

  [17] “智慧停车”:通过对停车泊位进行采取信息引导、高位监控等智能化改造建设,并将车位信息统一接入平台系统;路面监控智能识别车辆违停情况,第一时间通过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短信、电话等方式将违停情况推送给车主,引导车主至附近闲置的路侧停车位进行停放;可实现车辆进场、离场自动提醒功能,即车辆进场时及时记录车辆相关信息,车辆离场时自动弹出缴费界面,方便车主快捷支付。

  [18] “非现场执法”:通过利用ai技术深度学习各类城市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自动发现、触发告警、信息提醒,对未及时纠正违法行为的,自动截取违法事实图像、系统生成执法文书、平台确认缴纳处罚等一连串执法过程。“非现执法”板块建成之后,既能有效弥补了执法人员不足所带来的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又能避免了传统行政执法环节中与行政相对人的现场接触,严格实行“查”“处”分离,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最大限度的确保了阳光执法、公正执法。

  [19] 落实“六个100%”:施工现场100%围蔽,工地砂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洒水压尘,出工地车辆100%冲净车轮车身,暂不开发的场地100%绿化。

  [20] “洗井洗管”:通过对检查井及排水管道开展清淤检测,查清井内及管道功能性缺陷、结构性缺陷、雨污混接等问题。

  [21] “六乱一超”:开展城中村“乱搭建,乱堆放,乱张贴、涂写、刻画,乱设广告招牌、横幅标语,乱摆卖,乱挂晒,超门店经营”等“六乱一超”整治。

  [22]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实施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23] “五边四旁”:“四旁”即村旁、路旁、水旁、宅旁;“五边”即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24] 乡野型碧道:乡野型碧道依托流经乡村聚落及城市郊野地区的水系建设,针对乡野地区农田、村落、山林等景观美丽多彩特点,尽量维护保留原生景观风貌,减少人工干预,以大地景观的多样性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需求。今年龙湖区将结合实施上蓬围涝沟渠系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渠道工程二期)建设中线灌沟乡野型碧道。与此对应的城镇型碧道即依托流经中小城市城区的水系建设,针对中小城市及城镇地区人口相对稠密的特点,在满足居民康体、休闲、文化等需求的同时,要强调生态性,突显地域特色。今年龙湖区将结合实施新津河堤防加固及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城镇型碧道。

  [25] “5085”: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占比达到85%以上。

  [26] “新强师工程”:《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新强师工程”,该工程提出三大具体目标,即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7] ai人工智能中医诊疗技术:引进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医综合问诊、图像采集 处理、自动匹配生成中医临床基础处方、药品供应链等功能。

  [28]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一种或多种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nan/113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