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月23日在铜陵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孔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克难奋进,勇毅前行,较好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实现复苏回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2%,省内位次较上年前移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4%,居全省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1%,省内位次前移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省内位次前移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1%。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城市发展收获标志性成果。历经6年不懈努力,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正式开工,相配套的铁路线从g3桥过江获国家发改委支持,为实现江北居民的“高铁梦”奠定基础。铜陵有色业绩创70年之最,跃居世界500强第407位、再进49位;铜化集团生产总值、营业收入双破“百亿”。资本市场“铜陵板块”再添喜讯,晶赛科技成为全国首批、安徽唯一北交所上市新股,国内湿巾行业第一股—洁雅生物荣登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数达到9家、居全省第4位。

  ——转型升级取得新业绩。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考评全国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获国家四部委通报表扬,“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5项工作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圆满完成“无废城市”试点任务,并入列国家推广典型模式,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全国124个小城市第一档第一名。成为全省唯一、全国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

  ——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年度92个“1 1 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按期完成,荷花塘水环境污染问题彻底消除,金昌冶炼厂问题整改通过省级现场核验,存续34年的六国化工磷石膏堆场变为绿地。地方高风险金融机构全部清零,市本级政府债务风险等级由红转橙。狮子山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全面启动。化解超期未安置3074户,一批群众喜迁新居。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定实体经济。全面落实中央、省系列惠企政策,市级涉企扶持政策实现40%“条款瘦身”、三分之二“免申即享”,新增减税降费超7亿元。坚持顶格倾听、顶格服务,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定期举办政企沙龙,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0条,“四送一服”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353个。成立全省首个企业信用唤醒服务联盟,帮助1142户企业修复信用,入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创新典型案例。统筹开展电煤保供,保障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用能需求。实施规上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分别净增80户、62户,均创历史新高。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及重点“小巨人”企业8户,安徽民营企业百强上榜企业7户。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6万户,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数分别增长35.8%和45.8%。

  坚定不移推进“链长制”招商,聚焦8大产业集群、12条产业链,促进明微电子集成电路封测等272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增长12.2%、6%。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铜冠超薄电子铜箔二期等237个项目开工建设,富乐德半导体晶圆再生等163个项目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38.6亿元。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完成405家企业资本市场业务培训,新增上市在审企业3家、辅导备案2家。全年直接融资122亿元。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基金总数达41支、规模201亿元。引导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9.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3.8%,科技贷投放金额增长29%。

  (二)聚焦聚力推进产业转型。坚持以创新赋能产业,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市建设,在全省首推科技服务团、创新产品首张订单,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3家,蓝盾光电入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皖江中心新一轮三方共建全面启动,中科大先研院医药和新材料研究院落地建设,省级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获批组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16个项目入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开展“铜揽英才 陵创未来”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出台“产业人才8条”等政策,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3个。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3.3%、居全省第3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7.6件、居全省第4位。

  坚定夯实产业基础,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完成产值1366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加快制造业集聚化、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转型,枞阳县、义安区入围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区),枞阳海螺、精达集团分别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企业,新增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1个、“上网入云”企业134家,主导或参与制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新增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17个、首台套16个。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7%,居全省第5位。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狮子山高新区和万华板业等4家企业获批省首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2家。积极培育电商新业态,举办首届电商直播大赛,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网络零售额增长20%。扎实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梧桐花谷获评4a级景区,浮山镇等3镇获评首批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大通古镇澜溪老街成为首批省旅游休闲街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32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