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智能装备产业链主导区县作用,持续加强与关联区县对接合作,提升地产地用、互采互供水平。扎实推进誉滕医疗器械、华岳环保设备等15个项目建设。聚焦不锈钢、家俱、丝绸纺织三条特色产业链,支持万志达新材料、凤阳家居、恒利纺织等龙头企业扩产扩能,新布局文泰家居、大染坊丝绸文化创意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加速向精深加工、个性化定制和品牌营销转型升级,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预制食品等新兴产业,实施山耐功能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加速培育一批产业龙头。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培育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晨星工厂2家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典型应用场景2个以上,加快实现产业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化管理。
三是聚力统筹区域发展,持续优化地区功能布局。牢牢把握“济淄同城、张周一体、新区融合”重大机遇,持续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发展重要节点城市。
加快济淄同城先行区建设。坚持周村、文昌湖一体打造,主动对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深度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系统梳理济南产业重点和发展规划,依托文昌湖生态优势、王村镇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和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形成与济南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链群。配合做好经十路东延工程,深化与山东大学等驻济高校院所合作,积极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成果转化项目。
加快张周一体示范区建设。加强与新区融合办沟通对接,调动全区优质资源要素,全力支持新区开展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用好大学城园区科教力量,全面提升金城医药研究院、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园等研发孵化能力。谋划推动深圳路等特色街区建设,以海月龙宫、太学里、水晶城等商圈串联形成城市活力片区,策划打造孝妇河滨河活力带。配合做好重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中心城区更高标准互联互通。主动对接市级教育、医疗优质资源,聚力打造教育、医疗“两个高地”。
加快与文昌湖一体化建设。高标准落实周村——文昌湖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园bc区、济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共用,策划实施明阳路(周隆路至庆淄路段)和周村东站项目,统筹推进仓储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把文昌湖自然景观与古商城文化底蕴相结合,大力实施景区联动、一体推介,创造性做好“流量 ”文章,擦亮叫响“鲁商故里·生态文昌”文旅品牌。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一体化发展水平。
四是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美誉度吸引力。坚持把品质活力要求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近悦远来的现代化城市。
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促进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27个在建棚改项目建设进度,提升改造24个老旧小区。全力抓好5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建设,启动30个片区智慧供热二级管网改造。编制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持续做好易积水点改造。推动城乡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实施物业服务提升工程,引导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强化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持续释放城市发展活力。聚焦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用好周村古商城、淄博(文昌湖)露营港等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多样化活动和高能级赛事,汇聚年轻、时尚、活力元素。在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周村会客厅,促进地区间双向交流。加快城市数字化、智慧化进程,启动省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工程,探索搭建镇级智慧平台,新型智慧社区建成率60%以上。
聚力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塑城,系统挖掘区域文化底蕴、文化资源,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充分融入城市特色文脉和文化气息。全面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不断丰富线上阅读资源,持续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好各大高校资源,在丝绸纺织、家俱等领域开展时尚创意大赛等活动,引入创意设计等业态,打造周村文创产业品牌。依托周村古商城等平台载体,持续抓好老字号企业引进培育、非遗技艺传承展示,统筹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凸显城市文化特质。
五是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以城乡等值发展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实施“六大攀升行动”,繁荣发展农村各项事业。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29万亩(含文昌湖0.21万亩),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扎实推进“一镇一业”乡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继续向规模化种植、品牌化打造发力。深化实施“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 n”模式,积极推行“数字农业 ”,新创建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5家以上,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突出城乡学校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力争王村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新改建农村公路15公里,新创建2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推深做实党建引领系统集成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积极打造乡村善治新局面。
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乡贤等人才返乡创业。落实种粮收益保护和农资保供稳价政策,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享受全链条增值收益。统筹做好镇、村商业设施布局,鼓励农民参与工商业发展和多渠道就业。
六是聚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事项整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拓展“互联网 执法”运用,借助自动监测、用电监控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力争95%以上重点企业实现智慧监管。突出抓好工地、道路及重点区域3公里范围内扬尘污染源管控,探索研究污染物协同治理路径,扎实推进重点行业治理设施提升改造,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入河排口、涉水企业环境监管,在关键河段加设监测点位,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危固废精细化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深化减碳降碳十大行动,策划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引导支持企业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新增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2家以上,提升新能源供给水平和消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