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美丽宜居,提升城市品质新颜值
优化城市功能。积极推进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和街区规划,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启动山石路建设,做好临临高速连接线、张博铁路改造工程建设。投资6.7亿元,提升改造青龙山片区、公平庄片区等16个老旧片区,改造面积16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万余户。加力推进伊家楼、西庄等8个还迁安置类项目。提升住宅项目品质,探索建设“第四代住宅”。加快推进西冶街特色文化休闲街区及周边商圈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和“年轻指数”。投资3200万元,实施供热管网扩容项目,新建高温水管网3公里,新增供热面积60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网10公里、新增天然气入户2000户以上。全力推进张庄、崮山等输变电工程建设。
美化城乡环境。继续实施“五化”工程挂图作战,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村居连片打造提升”行动、背街小巷“靓街提质”工程。全力抓好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新改建五龙花园、华庭苑等15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村镇公园,加强82处公园游园精细化养护管理,构建“全域大公园、门前微绿地”,为群众创造更加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推行“四位一体”物业管理体制,深化提升“红色物业”建设,支持标杆物业企业发展,带动提升全区物业服务质量。
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小集群企业升级改造、精细化管控,推进铸造、陶琉等行业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继续完善“智慧环保”闭环管理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完成“四减四增”各项任务,保障重点减排项目落地落实,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实施博山区东部拦蓄水工程,完成淄河干流14公里河道治理。投资4400万元,改造污水管网17公里、整治接点800余处,常态化开展河道及污水管网排查,持续加强孝妇河沿岸排污口管理,实现雨水直排入河、污水精准入网,水环境主要指标长期稳定改善。
(四)聚焦全域旅游,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加快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风景名胜区两张名片,围绕“陶琉文化、工业遗存、山地石屋”三驾马车,紧盯陶琉、美食、研学、康养、民宿、乡村旅游六大文旅业态,策划实施8个市级、33个区级重点文旅项目,推出一批营地游、假日游、采摘游、夜间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体验式消费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开展景区品质提升年行动,加强国有文旅公司运营管理,建立文旅企业监管等级评定、红黑榜制度,完善景区景点“硬设施”,切实提升“软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体验感。建设齐长城风景廊道,打造全省最美旅游公路。
加快陶琉文化品牌建设。深化文旅赋能陶琉产业,挖掘陶琉文化资源优势,做好陶琉产业顶层设计和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与中央美院、同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发挥陶琉大师“传、帮、带”作用,设计陶琉文创流量产品,全力做大做强陶琉产业。依托陶琉大观园及周边市场,利用抖音、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培育一批陶琉大师直播间,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办好陶琉双年展,组织陶琉骨干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不断提升陶琉文化知名度。
加快公共文化品质提升。完善文化场所设施建设,打造30个综合型便民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依托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场所使用效能。发挥文化带头人作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戏剧展演、合唱比赛等文化悦民活动6000场以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文艺作品创作,围绕陶琉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孝文化、乡村振兴等题材,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加强文物安全保护,促进非遗传承利用,推动文化“两创”。
(五)坚持强农富民,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镇一品”,策划实施“一村一业”项目415个,积极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大力发展猕猴桃、鲜桃、板栗等特色农业,持续扩大特色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与西北农林、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建设新品种示范园,不断提升农产品品质。成立农产品品牌协会,争创国家级农业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30个以上。积极搭建农超对接平台,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打造多渠道销售模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全力打造和美乡村。认真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科学做好村庄规划,合理安排村庄布局,拓展农村发展空间。实行连片规划、连片创建、连片发展,打造6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争创1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行动,常态长效抓好“五化”工程和“清底子”行动,深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施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新建3处千吨万人供水项目,农村供水规模化率达到70%。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示范区,打造省级和美乡村2个。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焦桐花开”系列活动,抓实移风易俗行动,倡导美德健康生活方式,选树培育身边榜样、道德模范,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正能量。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扎实做好农村“三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合同管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激活闲置宅基地、农房等资源资产,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集体经济增收行动,组建村企合作“联合体”,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40%以上。加强乡村人才培育,选配乡村振兴合伙人15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人以上。做好防止新致贫和返贫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