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韶关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韶关调查队
2024年3月30日
2023年,韶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新成效。
一、综合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620.83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8.71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559.16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822.97亿元、增长4.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677元,增长4.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14.4:35.6:50.0调整为14.7:34.5:50.8。
韶关市区生产总值768.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7.4%;县域生产总值852.68亿元、增长3.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2.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36.01万人、比上年下降0.2%,其中城镇人口151.3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04%。年末常住人口285.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0.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65%、比上年末提高1.11个百分点;乡村常住人口115.3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3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5万人,出生率6.82‰;死亡人口2.40万人,死亡率8.39‰;自然增长人口-0.45万人,自然增长率-1.5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0.25万人。
全年韶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上涨0.4%。
表1 2023年韶关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指标 价格指数(上年=100) 比上年涨跌幅度(%)
居民消费价格 99.7 -0.3
食品烟酒 100.1 0.1
其中:粮食 100.6 0.6
食用油 97.5 -2.5
鲜菜 104.5 4.5
畜肉类 90.2 -9.8
禽肉类 103.7 3.7
水产品 100.9 0.9
蛋类 102.3 2.3
衣着 101.2 1.2
居住 99.0 -1.0
生活用品及服务 99.7 -0.3
交通通信 97.6 -2.4
教育文化娱乐 101.2 1.2
医疗保健 100.6 0.6
其他用品及服务 101.8 1.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2.91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农业增长4.5%,林业增长7.3%,畜牧业增长8.5%,渔业增长1.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1.96万亩、比上年下降0.8%,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53.49万亩、下降1.2%;糖蔗种植面积0.61万亩,增长36.2%;油料种植面积62.16 万亩,增长 2.7 %;蔬菜种植面积95.90万亩,增长2.4 %;中草药种植面积 4.72万亩,增长6.1%。年末生猪存栏185.84万头,下降4.0%。全年生猪出栏313.27万头,增长11.3%。
表2 202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75.52 -0.5
其中:稻谷 万吨 67.04 -0.9
蔬菜及食用菌 万吨 154.72 3.2
糖蔗 万吨 3.39 32.9
花生 万吨 13.92 3.5
烟叶 万吨 2.18 12.2
园林水果 万吨 75.28 5.4
蚕茧 吨 4716 -7.8
肉类 万吨 33.32 6.2
其中:猪肉 万吨 24.52 7.4
水产品 万吨 8.48 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5家,比上年末增加21家。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6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7.23亿元,增长4.5%。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5.5%,制造业增长5.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工业324.72亿元、增长3.8%,外商及港澳台工业60.07亿元、增长8.3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109.8亿元、增长2.3%,重工业增加值277.43亿元、增长5.3%。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09亿元,增长4.6%。
表3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比上年±%
钢材 万吨 994.46 19.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44.72 24.7
其中:铅 万吨 13.09 104.8
锌 万吨 31.63 7.3
电动车辆(电动叉车) 台 17107 -3.9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258.09 8.6
其中:火电 亿千瓦小时 219.71 10.5
水电 亿千瓦小时 16.91 -9.4
水泥 万吨 745.57 -7.1
滚动轴承 万套 236.30 -23.1
布 万米 4285 5.2
卷烟 亿支 203.65 -3.4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40.39 6.6
表 万只 1223.56 -1.4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3%,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3.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35.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4.9%。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3.4%、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20.5%,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0.1%,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26.8%,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4.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1.3%。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1%、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9.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2.9%,汽车制造业下降14.2%。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19.1%,建筑材料下降7.1%,金属制品业增长7.6%,食品饮料业增长6.6%,家具制造业下降70.0%,纺织服装业下降4.2%。
高耗能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下降2.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6.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4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8.75亿元、下降51.7%,亏损企业数占33.2%。国有控股企业利润25.69亿元,增长213倍。股份制企业利润41.18亿元,增长15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5.83亿元,增长63.8%。采矿业利润13.35亿元,下降29.3%;制造业利润21.03亿元,增长65.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扭亏为盈,利润12.47亿元,比上年增盈23.64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7.27元,减少0.96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66%,提高1.4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01亿元,比上年下降0.5%。年末资质建筑企业358家,比上年末增加6家。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8.06亿元,下降3.1%;实现利润总额3.93亿元,增长3.6%。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76亿元,增长7.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12.4%;金融业增加值89.91亿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105.77亿元,下降0.6%;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1.77亿元,增长13.5%(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8.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09.29亿元,增长6.3%。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7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66.50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57.5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7%,其中私人汽车52.86万辆、增长5.3%。民用轿车保有量34.70万辆、增长5.8%,其中私人轿车33.52万辆、增长6.0%。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 28.91 亿元,增长15.8%(按上年不变价计算)。邮政业务总量10.81亿元、增长12.6%(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2.97亿元、增长15.3%。快递业务量4200.61万件,增长21.2%;快递业务收入6.36亿元,增长15.1%。
年末电话总用户359.12万户,增长3.0%。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0.68万户,下降5.4%;移动电话用户328.73万户,增长4.0%。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7.93万户,增长7.4%。年末移动宽带用户288.8万户,增长4.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下降6%,民间投资增长6.4%(总量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7.8%),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2.9%。分地区看:韶关市区增长1.4%,县域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2%(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4%,占固定资产投资35.9%。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7.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2.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06.78亿元,比上年下降6%。分地区看:市区55.06亿元,增长5.7%;县域51.72亿元,下降15.9%。按用途分:商品住宅投资85.69亿元,下降4.5%;办公楼投资2.43亿元,增长3倍;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1.69亿元,下降7.8%。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4.5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80.93万平方米、下降16.5%。
表4 2023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106.78 -6.0
其中:住宅 亿元 85.69 -4.5
房屋施工面积 万平方米 1926.94 -6.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498.02 -6.2
房屋新开工面积 万平方米 211.05 -2.2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68.28 -1.5
房屋竣工面积 万平方米 197.71 -13.0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52.80 -15.3
商品房销售面积 万平方米 204.58 -17.7
其中:住宅 万平方米 180.93 -16.5
本年实际到位资金 亿元 149.18 -12.5
其中:国内贷款 亿元 4.33 -54.9
个人按揭贷款 亿元 44.17 7.3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464.02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42.73亿元,增长8.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5.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6.6%,化妆品类下降16.0%,日用品类增长2.6%,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63.6%,书报杂志类增长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4.3%,中西药品类增长2.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0.2%,家具类下降14.4%,通讯器材类下降5.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6.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4.2%,汽车类下降18.7%。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6.79亿元、下降7.0%,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的5.3%。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95.49亿元,比上年下降0.8%。其中:出口87.28亿元,下降4.1%;进口108.21亿元,增长2.1%。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出口57.02亿元,下降1.1%;加工贸易出口30.26亿元,下降9.4%。按出口商品分:玩具出口下降10.1%,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4%,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出口下降22.7%,服装出口增长54.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下降13.5%。按出口市场分:对香港出口增长4.3%,对欧盟出口下降14.6%,对美国出口下降3.3%,对日本出口下降26.7%。全年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9个,实际利用外资2.38亿元、下降54.0%。
表5 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指标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195.49 -0.8
货物出口额 87.28 -4.1
其中:一般贸易 57.02 -1.1
加工贸易 30.26 -9.4
其中:机电产品 38.76 2.4
高新技术产品 9.13 -13.5
其中:国有企业 2.96 23.8
外商投资企业 40.39 -8.9
私营企业 40.92 -0.5
货物进口额 108.21 2.1
其中:一般贸易 95.48 3.2
加工贸易 11.24 -3.7
其中:机电产品 12.32 -17.8
高新技术产品 3.34 -17.6
其中:国有企业 85.94 14.2
外商投资企业 14.59 -19.4
私营企业 7.63 -39.0
货物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 -20.9 —
七、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95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税收收入52.01亿元、增长19.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8.32亿元,增长3.7%。其中:教育支出64亿元,增长3.3%;卫生健康支出41.21亿元,增长1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18亿元,增长15.0%。民生类支出288.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4%。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05.0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28.74亿元、增长11.4%。各项贷款余额1800.76亿元、增长9.0%,其中住户贷款883.11亿元、增长7.4%,企(事)业单位贷款910.76亿元、增长10.8%。住户贷款余额中,个人消费贷款684.13亿元、增长2.8%,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654.77亿元、增长3.1%,短期消费贷款29.36亿元、下降4.9%。企(事)业单位贷款中,短期贷款211.88亿元、增长5.6%,中长期贷款626.95亿元、增长15.9%。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87%,比年初上升0.2个百分点。年末存贷比66.57%,比上年末回落1.56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6.5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33.51亿元、下降0.1%,财产险保费收入20.07亿元、增长7.6%,健康险保费收入11.47亿元、增长14.9%,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50亿元、下降15.5%。全年共赔付支出26.50亿元,增长20.1%。其中:寿险赔付支出8.08亿元、增长60.6%,财产险赔付支出13.01亿元、增长6.9%,健康险赔款支出4.83亿元、增长10.8%,意外伤害险赔款支出0.59亿元、增长16.3%。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66元、比上年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05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03元,增长6.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78,比上年缩小0.04。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455元,比上年增长4.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9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10元,增长5.7%。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7.2%(其中城镇36.5%、农村38.7%),比上年降低0.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含离、退休人员)78.8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3.87万人,下降0.5%。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86.64万人,下降0.4%。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0.71万人,增长2.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5.93万人,下降1.4%。参加失业保险37.38万人,增长3.9%。参加工伤保险47.94万人,增长3.7%。参加生育保险42.48万人,下降4.7%。年末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待遇的离、退休人员25.92万人,增长5.0%。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享受低保人数 4.85万人,其中城镇居民0.58万人,农村居民4.27万人。全年发放保障资金 3.04 亿元。共有8188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其中城镇819人、农村7369人。
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10671张,收养救助人员4696人。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158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5个。年末敬老院88所、床位数3471张、在院人数1360人,社会福利院11所、床位数1979张、在院人数906人。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2.81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83亿元。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6.95个。注册志愿者人数63.2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70.71小时。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数17.44万人、比上年增加3.6%,在校生66.11万人、减少1.5%。拥有全日制高等学校2所,技工学校3所,普通中学153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小学215所。
表6 2023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
指标 招生 在校生 毕业生
数量
(万人) 增长
(%) 数量
(万人) 增长
(%) 数量
(万人) 增长
(%)
普通本科 0.74 134.3 2.49 3.6 0.65 13.1
普通专科 0.56 18.1 1.80 -20.0 0.93 99.1
成人本科 0.07 -39.8 0.20 -25.5 0.12 6.8
成人专科 0.41 4.0 1.03 6.6 0.23 3.9
技工学校 0.62 -18.5 1.73 -5.2 0.34 2.3
其中:市属 0.30 -3.8 0.75 -5.5 0.13 -9.7
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不含技工学校) 1.18 0.5 3.40 -1.1 1.12 6.7
普通高中 1.90 1.6 5.60 2.5 1.75 2.0
初中 4.49 1.8 12.94 7.4 3.64 1.4
小学 4.67 17.0 26.67 0.5 4.49 2.1
学前教育 2.79 -16.0 10.17 -14.3 4.67 16.1
特殊教育 0.02 2.7 0.09 4.6 0.01 2.2
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33家、比上年净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1007.09亿元。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比上年增加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3个、比上年增加23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
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8.96件,比上年增长29.1%。专利授权总量3034件(其中企业获得专利授权量201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22件、实用新型授权量1685件、外观设计727件。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7件,比上年增长40%。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2564件、比上年末增加579件。
全市建成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4个。全市建成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1个,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
年末全市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128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1011、718和632家,分别比上年底增加55、68和74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40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总藏量381.9万册。文化系统公办艺术表演团体2个,博物馆(纪念馆)13个,文化馆11个。年末全市有广播电视台1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1%。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2.7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0.8%。202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1.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17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国内过夜游客565.05万人次,入境过夜游客7.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5亿元,增长60.0%。年末拥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29个,当年新评定3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个。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健康机构215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54个、卫生院9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村卫生室1293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62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6万人、注册护士1.29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26万张,其中医院拥有1.72万张。全市99家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35人、床位3440张,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1人,9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7人。甲乙类传染病28883例、发病率1009/10万,死亡41人、死亡率 1.43/10万。
韶关体育健儿在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2000米项目中获得金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亚运会首金。圆满承办了2023全国柔术公开赛、2023年中国•韶关乳源城市铁人三项公开赛、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等重要赛事,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十六届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赛,2023年环丹霞山自行车赛,2023丹霞山马拉松赛等户外体育赛事。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99.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9.8%。全市平均降雨量1702.4毫米,比上年减少19.8%。全年日照时数1635.8小时,比正常年份多95.5小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等价值)899.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3%。全社会用电量180.18亿千瓦小时,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119.61亿千瓦小时,增长5.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9%。
全市13个“十四五”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优良率为100%,ⅰ~ⅱ类水质的断面比例91.2%,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8.8%。
韶关市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12 微克/立方米、 14 微克/立方米、38 微克/立方米、 24 微克/立方米、 126 微克/立方米、 0.9 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韶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aqi≤100) 358 天。
全市县城(城市)共有污水处理设施16座,本年新增建成县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1座(3万吨/日)。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1.7万吨,增长6.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0.16万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0.23万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0.88万公顷,中幼林抚育2.22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74.59%。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1.27 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 2个,面积3.14万公顷;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区2个,面积约3.22万公顷。
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4起、死亡81人,直接经济损失2298万元,未发生较大和重大事故。全年发生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18起、比上年下降8.5%,死亡65人、上升22.6%,受伤113人、下降18.7%,直接经济损失629万元、上升72.4%。
注:
1.公报中的2023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市区指武江、浈江、曲江,县域指始兴、仁化、翁源、乳源、新丰、乐昌、南雄。
4.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调整为20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增速为可比口径。
5.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外包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总部经济八个产业。先进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钢铁冶炼及加工业、石油及化学制造业。
6.出生、死亡数据为常住人口抽样调查数。
7.年末电话总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移动宽带用户数据与全省保持统一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