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统计局

  202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聚焦稳存量、抓增量、破变量,大力实施工业企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四大突破攻坚行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持续落地显效。全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gdp)311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8.6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232.62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56亿元,增长2.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59%、39.56%和50.8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679元。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99.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2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415.3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5.8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23%,比上年末提高0.6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1.30%,比上年末提高0.29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72万人,出生率为6.82‰;死亡人口2.42万人,死亡率为6.06‰;自然增长率为0.76‰。

  城镇新增就业5.63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增长1.08%。

  202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3%。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2%。

  2023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比上年末增长7.1%,资产负债率比上年末增长0.8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34.21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70.6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72.54万平方米,增长42.14万平方米。

  二、农 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14.1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7.88千公顷,增长1.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48.64千公顷,增加0.2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23千公顷,增加1.12千公顷;甘蔗种植面积77.73千公顷,减少2.4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6.74千公顷,增加4.27千公顷;果园面积85.26千公顷,减少1.50千公顷;桑园面积31.80千公顷,减少1.92千公顷;茶园面积17.77千公顷,增加0.27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4.73万吨,比上年增长0.15%;油料产量3.48万吨,增长4.5%;甘蔗产量612.11万吨,增长6.1%;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30.33万吨,增长4.5%;茶叶产量2.08万吨,增长3.3%;园林水果产量144.10万吨,增长4.9%。

  全年肉类总产量23.97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其中,猪肉产量14.58万吨,增长4.5%;牛肉产量1.37万吨,增长1.9%;羊肉产量0.46万吨,增长0.0%;禽肉产量6.82万吨,增长5.9%。牛奶产量0.58万吨,下降8.9%。全年生猪出栏184.48万头,增长4.3%。年末生猪存栏101.4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2%。全年蚕茧产量6.53万吨,增长6.3%。全年水产品产量7.52万吨,增长3.1%。

  全年木材采伐量464.0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增长2.5%。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下降8.0%。

  规模以上汽车、冶金、机械三大支柱行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 %。其中,汽车工业总产值下降0.3%;冶金工业总产值增长8.7%;机械工业总产值增长7.9%。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2.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增长43.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总产值下降29.1%;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下降8.6%;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下降11.9%;纺织业总产值增长2.2%;烟草制品业总产值增长5.3%;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总产值增长48.1%。

  2023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3家,总数达1334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338家,超百亿元6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51.0亿元,比上年下降0.6%;利税总额168.2亿元,下降1.9%;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0.6亿元(同期亏损0.3亿元)。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3.9亿元,比上年下降8.4%。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53家。总专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值739.5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5.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8.2亿元,下降42.0%;项目投资增长9.0%。

  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3.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7.6%。

  全年商品住宅投资91.7亿元,比上年下降42.8%。商品房施工面积3459.35万平方米,下降5.7%,其中住宅2479.70万平方米,下降7.2%。商品房竣工面积264.26万平方米,增长117.7%,其中住宅201.80万平方米,增长144.7%。商品房销售面积203.17万平方米,下降27.1%,其中住宅177.90万平方米,下降24.8%。商品房销售额135.81亿元,下降28.9%,其中住宅118.36亿元,下降25.2%。

  2023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11.31亿元;保障性住房(棚改)计划开工3467套,较2022年18695套下降81.4%;保障性住房(棚改)基本建成3552套,较2022年8119套下降56.2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6.19亿元,比上年下降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77.91亿元,下降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28亿元,增长17.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133.53亿元,增长14.0%,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162.66亿元,下降2.0%。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102.17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5.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72.45亿元,下降4.9%;粮油、食品类零售额37.52亿元,下降12.6%;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33.26亿元,下降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0.14亿元,下降1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0.3%,日用品类下降4.8%,烟酒类下降1.0%,饮料类增长3.1%,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1.2%,书报杂志类下降1.6%,金银珠宝类增长0.5%,五金、电料类下降25.0%,通讯器材类下降12.6%,化妆品类下降17.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1%,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下降21.5%,家具类下降10.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49.8%。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出口251.80亿元,增长13.8%;进口101.23亿元,增长30.6%。

  全年全市商务口径利用外资354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7.66%。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57亿元,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99.36亿元,增长2.0%。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9.36亿元,增长4.8%。

  全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202.22亿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037.54亿元,比年初增长10.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291.90亿元,比年初增长13.4%。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015.07亿元,比年初增长9.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277.02亿元,比年初增长13.1%。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16962万吨,比上年增长5.7%;水路货物运输822.7万吨,增长6.2%;民用航空货物运输1794.9吨,增长32.5%。公路旅客运输量776.29万人,下降1.9%;水路旅客运输量61.86万人,增长352.2%;民航旅客运输量69.11万人,增长124.9%。

  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9.53万吨,比上年增长323.40%。

  年末机动车拥有量145.81万辆,比上年增长4.81%。其中民用汽车109.68万辆,载客汽车100.21万辆,载货汽车9.15万辆,摩托车35.35万辆,挂车0.78万辆,其他28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7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2.51亿元,增长5.6%;电信业务总量49.35亿元,增长14.9%。

  2023年接待国内旅客人数8066.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4%;入境游客2.69万人次,增长809.9%。国内旅游消费883.89亿元,增长60.9%;国际旅游(外汇)消费904.14万美元,增长803.3%。全年实现旅游总消费884.54亿元,全市共有星级饭店27家。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16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7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

  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7098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9345元,增长8.5%;衣着类支出1792元,增长8.3%;居住类支出3242元,增长9.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支出2049元,增长8.3%;交通通信类支出4792元,增长8.0%;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3291元,增长9.6%;医疗保健类支出1766元,增长10.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821元,增长8.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

  全年农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83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食品烟酒类支出4730元,增长4.5%;衣着类支出549元,增长4.6%;居住类支出3599元,增长3.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支出692元,增长4.7%;交通通信类支出829元,增长7.0%;教育文化娱乐类支出941元,增长4.9%;医疗保健类支出1755元,增长8.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支出288元,增长5.1%。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5.3%。

  2023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63.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1.22万人,比上年增加 2.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132.42万人,比上年增加1.57万人。失业保险 61.68万人,比上年增加3.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9]369.2万人,比上年减少4.03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94.15万人,比上年减少0.04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75.05万人,比上年减少3.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3.67万人,比上年增加3.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60.01万人,比上年增加0.91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含机关单位)38.2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3.25万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2722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数81041人次。

  2023年市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770元。全年全市累计有45.56万人次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减少0.73万人次;全年累计有124.47万人次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比上年减少1.96万人次。

  2023年末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303个。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5252张,收养各类人员2232人,其中全市公办养老福利机构共有床位数4452张,收养人数1668人;儿童福利机构床位数300张,收养人数190人;市社会福利医院床位数400张,年末在院人数374人。接受社会捐赠物资价值1050万元,其中救助药品价值92万元,助医专项救助115万元。

  十、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2023年全市共有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专任教师1442人,在校学生3.35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3.30万人);全年普通高中招生3.03万人,在校生8.87万人,毕业生 2.78万人,专任教师6583人。普通初中招生5.58万人,在校生16.36万人,毕业生5.45万人,专任教师11743人。普通小学招生6.05万人,在校生34.67万人,毕业生5.20万人,专任教师19994人。特殊教育招生185人,在校生1073人,毕业生246人。学前教育招生4.04万人,在校生13.60万人。

  2023年,我市荣获2022年度获广西科学技术奖21项,其中,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4个;广西技术发明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自然科学奖1项。

  全年专利申请量3462件,授权专利4822件。共签订技术合同738项,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61.16亿元。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演出场次367场,观众人数12万人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个,藏书总量 3366.84千册。文化馆10个,群众艺术馆1个,博物馆60个。

  十一、卫生和体育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21个。其中医院8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机构13个,妇幼保健院7个,卫生院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5个,诊所(室)1309个,村卫生所921个,其他卫生机构117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4.2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0万人,注册护士2.00万人。全市卫生床位3.2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2.56万张,卫生院床位0.57万张,妇幼保健机构床位0.11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床位0.04万张。全市甲类传染病无发病;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30417例,报告发病率725.75/10万,报告死亡率10.45/10万;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56723例,报告发病率1353.40/10万,无死亡病例。

  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体育场所 32个,体育馆21个,练习馆(房)42个。当年发展体育运动员7398人,当年发展等级裁判1422人。柳州体育健儿在世界比赛中获20枚金牌,6枚银牌,5枚铜牌,2次打破亚洲记录。在全国比赛中获30枚金牌,30枚银牌,27枚铜牌。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市区平均气温20.7℃,比上年升高0.8℃。市区年总降水量963.4毫米,比上年偏少40.7%。市区年末总蒸发量1078.0毫米,比上年减少3.3%。

  全年全市现有水库31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99座。年初蓄水量为7021万m3,年末蓄水量为10613万m3,年末蓄水量比年初蓄水量增加3592万m3。全年全市水库最大蓄水量为13252万m3(9月下旬),最小蓄水量为6330万m3(1月下旬)。全年蓄水工程供水总量为17615万m3,全年蓄、引、提供水总量为22350万m3。

  2023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2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09%。全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3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24%。活立木蓄积量0.8838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0.957亿立方米。

  2023年柳州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达到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柳江流域地表水持续保持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部分监控断面达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3%。

  全年全市建成区面积316.18平方公里。全市绿化覆盖面积15302.47公顷,增长0.66%,其中建成区13976.84公顷,增长0.72%。园林绿地面积12991.52公顷,增长0.78%,其中建成区11917.03公顷,增长0.85%。公园绿地面积3207.3公顷,增长2.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9平方米。公园105个,面积3193.5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37.69%,提高0.30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21%,提高0.31个百分点。

  市区建成区面积261.52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面积 12482.08公顷,增长0.78%,其中建成区11606.08顷,增长0.84%。市区园林绿地面积10770.36公顷,增长0.90%,其中建成区9803.52公顷,增长0.99%。市区公园绿地面积 2560.56公顷,增长1.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7平方米。市区公园81个,面积2564.18公顷。市区建成区绿地率37.4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8%,提高0.37个百分点。

  全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13.09万立方米/日。全年售水量3.85亿立方米,其中生产运营用水1.29亿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61亿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0.46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日生活用水242.68升。

  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87.40万立方米/日,处理量28460 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9.11%,提高0.05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3.03%,提高0.64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燃气普及率99.22%,用水普及率100%。城市道路长度2744.75公里,增长0.10%。全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3.85平方米。

  经初步核算,2023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58.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3%。

  2023年生产安全事故(全口径统计)死亡198人,比上年下降13.54%。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全口径统计)死亡率为0.0635,下降7.7%。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054 起,造成162人死亡,94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0.48万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09,下降26.35%。全年火灾事故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1829.12万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

  [3]常住人口指在柳州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柳州、外出柳州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主要产品产量历史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种植面积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不包括果园、茶园、桑园面积。

  [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的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报告期数据与上年所公布的同指标数据之间有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计算增速。

  [6]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2年价格计算。

  [7]电信业务总量按2022年价格计算。

  [8]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统计口径为实际缴费及领取待遇人数,往年为参保登记人数(含登记未缴费人员)

  [9]按自治区统计报表要求,从2022年开始,欠费或者6个月(含)以上不缴费的人员,不算入参保人数内。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物价、城乡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柳州调查队;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进出口总额数据来自柳州海关;商务口径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航空数据来自柳州机场;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车辆管理所;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余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余额数据来自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最低生活保障、社区服务中心及设施、收养性福利单位床位数、收养人员、社会捐赠款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专利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艺术表演团体、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市体育局;气候数据来自市气象局;水利数据来自市水利局;植树造林、森林数据来自市林业和园林局;水质、空气优良率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各类保障性住房投资、建成区面积、绿地面积、供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城市道路长度及面积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其余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nan/1094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