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德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2023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六个率先突破”要求,全力推进“七大攻坚战”,承压奋进开启了“首善之区”建设新征程,全区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生产总值为511.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6.9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20.1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84.70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4:43.0:55.6。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101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15.1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7人。

  物价水平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持平,较去年同期收窄1.4个百分点,处于稳定运行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非食品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持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五涨三降”。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0%、0.1%、1.1%、0.7%、5.7%,衣着、居住、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降 0.6%、0.7%、2.7%。

  常住人口保持平稳。年末辖区内常住人口69.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4.37万人,农村人口5.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92.08%,比上年同期提高0.6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9.56万亩,总产量22.06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45.17公斤/亩。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39万吨,增长2.9%,园林水果产量1万吨,增长3.6%。年末存栏生猪1.68万头、牛0.46万头、羊2.44万只、家禽195.89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09万吨,禽蛋产量1万吨,牛奶产量0.16万吨。

  农业产业体系高效化。紧紧围绕打造中心城区“放心农场”“休闲花园”的总目标,以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为示范带动主体,引导园区引入“农业 互联网”“农业 共享经济”“农业 共享农场”等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13家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亿元,总投资2.3亿元,带动农民工就业3000余人。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积极争取全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达19个,全面打响“尚德诚品”农业品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行动,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生产持续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0%。从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2%。从增长面看,2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3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3%,从行业看,8个装备制造业大类中,有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专用设备、电子器械器材和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5.9%、19.3%和18.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3%。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资质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5家。完成总产值56.82亿元,比上年增长6.7%;竣工产值32.11亿元。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2家,完成总产值47.94亿元;竣工产值27.89亿元。专业承包企业34家,比上年增加9家,完成产值8.88亿元;竣工产值4.2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领域加快提升。坚持扩大有效投资不动摇,狠抓重点项目推进,持续优化投资结构,加速补齐基础设施领域短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向好向优增长态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9%;民间投资占比76.9%,较去年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93.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2%。三次产业投资实现全面增长,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4%。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59亿元,比上年增长55.7%。房屋施工面积362.2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95.96万平方米,增长1.2%。房屋竣工面积35.62万平方米,增长151.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8.15万平方米,增长176.6%。商品房销售面积86.54万平方米,增长4.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0.81万平方米,增长1.5%。商品房销售额70.81亿元,增长5.0%。其中,住宅销售额68.34亿元,增长3.9%。

  五、服务业和消费市场

  服务业增势向好。坚持扩量与升级并重、传统与新兴协同,激活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为49.4%,增长7.4%。骨干企业强力拉动,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5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增长14.1%。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主城优势,坚定不移聚人气、扩内需、挖潜力,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67亿元,增长9.3%,较去年提高9.2个百分点。其中,日用品类零售快速增长。全区限额以上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63.7%;升级类商品消费拉动强劲。全区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化妆品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72.2%、47.3%、38.8%、37.8%、35.8%。汽车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零售表现突出,增速领跑行业。全区限额以上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3%,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2%。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区进出口总额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9%。其中,进口84.9亿元,增长47.5%;出口2.9亿元,下降6.8%。按企业性质分,国有企业进出口11.9亿元,下降18.9%,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3亿元,下降20.3%,其他企业进出口69.5亿元,增长60.4%。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进出口77.6亿元,增长35%;其他贸易进出口10.2亿元,增长19.5%。出口市场中,对东盟、美国、欧盟、韩国分别进出口17.9亿元、5.8亿元、7.1亿元、6.2亿元,分别增长79.7%、43.7%、30.2%、1.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4.5亿元,增长41.3%。

  七、财政

  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02亿元,自然口径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31.76亿元,自然口径增长7.2 %,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72亿元,比上年下降3.2%。其中,民生支出达到40.6亿元,占比为85.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教育支出9.41亿元,增长1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80亿元,增长14.6%;卫生健康支出3.09亿元,下降13.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8亿元,下降68.4%。

  八、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前行。年末拥有各类学校56处,当年招生24181人,在校生92043人,专任教师5425人。其中,高级中学2处,当年招生1176人,在校生2293人,专任教师261人;普通中学11处,当年招生8691人,在校生23931人,专任教师1654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处,当年招生892人,在校生3020人,专任教师164人;职业中学4处,当年招生908人,在校生2307人,专任教师330人;小学37处,当年招生12510人,在校生60425人,专任教师2999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当年招生4人,在校生67人,专任教师17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幼儿园151所,在园幼儿24418人。新增公办幼儿园6所,新增公办幼儿学位0.18万个,公办率达到28.6%。完成石芦街小学等8所中小学改造提升,新增学位1755个,运动场地4.1万平方米;黄河涯、二屯镇4所学校加入集团化办学,中考成绩连年位居全市首位,获评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

  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全年转移转化科技成果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6%;5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年末,拥有重点实验室1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拥有医疗卫生机构448家,比上年增加30家。其中,二级医院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院5家。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003张,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20人。其中,医生2421人,护士2599人。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全面启用,建成6家中心村卫生室,“国医堂”覆盖率达到100%,辖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增长50.9%,医疗服务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入选国家卫健委区域医疗综合能力建设试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文化事业精彩纷呈。年末拥有文化馆(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3万卷(册)。博物馆、纪念馆4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其中,国家级2处。城市电影院5家,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628场,行政村覆盖率108.2%,放映公益电影732场次。“全民阅读”活动270场次,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4270册。新增4处明德书屋,现已建成开放17处明德书屋。完成生态廊道一期、九龙湾公园一期、运河人家等3个项目,打造大运河花园露营地网红打卡地。全区共接待游客约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3亿元。开展送春联、非遗展示、文艺演出、古街庙会、猜灯谜、非遗进校园、戏曲讲座、公益培训、书画笔会展览等2000余场次文艺活动。

  九、民生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坚定不移办实事、增福祉、兜底线,在保障改善民生上下大力气,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7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84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22元,增长8.0%。

  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新建“口袋公园”16处,提升公园绿地24处,获评全省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成智慧社区46个,改造老旧小区34个,品质提升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加装电梯20部,177栋居民楼焕然如新。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常态化推进综合执法进小区,整治居民小区145个、背街小巷50条,物业服务管理经验全省推广,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百日攻坚”,改造升级19个自然村道路,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提质增颜,农村环境焕然一新。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参保扩面增效提质。企业养老保险参保扩面11027人,累计参保9.4万人,参保缴费率达到9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扩面10607人、6902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持续强化基金征缴。征缴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基金13.64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创历史新高。社保待遇足额发放。连续第19年上调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长138元,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68元。发放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待遇15.6亿元,其中发放企业养老保险待遇8.19亿元。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推广完善“免申即享”经办模式,及时兑现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累计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105万元、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417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113万元。加快电子社保卡普及应用,联合支付宝团队启动“电子社保卡进社区”专项推广活动。累计发放实体社保卡31.19万张,激活电子社保卡20.31万张,分别扩面0.96万人和9.28万人。

  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分别比上年下降55.6%和50%,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百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78,道路交通事故十万人口死亡率0.4291。

  注:

  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且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指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包括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以及城镇个体户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

  6. 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1090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