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1236”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发展韧性逐步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提升,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9.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增长4.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第二产业增加值63.25亿元,增长14.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1.31亿元,增长11.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689元,按2023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0457美元。
据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6192人,比上年末减少1476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417人,出生率为5.52‰,死亡人口2045人,死亡率为7.96‰,自然增长率为-2.44‰。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91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534人。
全市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强劲态势。农林牧渔业(不包含农林牧渔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9%,拉动gdp增长0.1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0%,拉动gdp增长3.74个百分点;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4%,拉动gdp增长0.4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6%,拉动gdp增长7.8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贡献率为24.47%,拉动gdp增长2.9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贡献率为23.29%,拉动gdp增长2.8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贡献率为3.29%,拉动gdp增长0.40个百分点;金融业贡献率为5.06%,拉动gdp增长0.61个百分点;房地产业贡献率为0.19%,拉动gdp增长0.02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率为1.59%,拉动gdp增长0.19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率为6.82%,拉动gdp增长0.8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6140公顷,比上年增加58公顷,增长0.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5195公顷,增加4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76公顷,增加13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7056公顷,增加9公顷,小麦种植面积8139公顷,增加31公顷。
全年全市粮食产量86969吨,比上年增产0.6%。其中,夏粮46761吨,增产0.6%,秋粮40208吨,增产0.7%。
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3652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3036吨,增长2.6%;牛肉产量136吨,增长1.5%;羊肉产量202吨,增长1.5%;禽肉产量278吨,下降1.8%。年末生猪存栏20580头,下降7.1%,生猪出栏39242头,增长2.8%。奶类产量2236吨,增加16.4%;禽蛋产量3892吨,增长28.9%;水产品产量942吨,增长7.0%。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机械耕地面积12.1万亩,比上年增长2.5%;机械播种面积22.7万亩,与上年持平;机械收获面积22.5万亩,同比增长1.1%。全市农机化服务收入4365万元,比上年增长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采矿业增长145.7%,制造业增长24.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5.9%。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门类看,采矿业0.92亿元,增长91.8%;制造业155.38亿元,增长1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08亿元,下降12.6%。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95亿元,增长11.2%,共签订合同额22.43亿元,下降9.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6万平方米,增长19.6%。
四、能 源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为32.07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0.2%。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6.4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10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0.6%;第二产业用电10.53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64.2%,其中,工业用电10.4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3.18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19.4%;城乡居民用电2.60亿千瓦时,占全部用电量的15.8%。
五、服务业
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1.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0.48亿元,增长1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7.75亿元,增长19.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24.7%;金融业增加值9.37亿元,增长11.0%;房地产业增加值10.79亿元,增长0.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75亿元,增长4.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90亿元,增长5.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27.5%。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9公里,与上年持平。
全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4661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034万元,电信业务收入19627万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1.69万部,移动电话用户30.8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36万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7部/百人和121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9.79亿元,增长17.8%。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82亿元,增长12.4%。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76.62亿元,增长10.7 %;餐饮收入额2.56亿元,增长16.6%。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比上年增长0.4%。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比上年增长11.7%,民间投资下降8.7%。
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比上年增长1.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15.1%,其他投资增长40.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8%。
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80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1.51亿元,增长5.6%。其中,住宅投资10.01亿元,增长15.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07亿元,下降89.6%。
八、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新口径)海关进出口总额3.4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其中,进口额1.35亿元,增长295.3%,出口额2.13亿元,增长5.4%。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4.81亿元,增长1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9.8%;非税收入1.22亿元,下降7.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0.2%。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49亿元,增长19.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1.8%,公共安全支出增长4.6%,教育支出增长29.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4.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1%,卫生健康支出下降13.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2.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4.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5.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51.58亿元,比年初增加45.35亿元,增长14.8%。贷款余额175.24亿元,比年初增加20.98亿元,增长13.6%。
全年全市保费收入8.35亿元,增长10.8%。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98亿元,增长3.5%,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37亿元,增长23.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中等职业中专1所,普通中学11所,小学2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注册幼儿园66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六年巩固率100%,初中三年保留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
2023年,我市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新建、改(扩)建“新田育智园、育英园、育德园、育慧园、育乐园和东城小学、侯马第二中学、紫金山第二小学”的“三校五园”教育重点工程。
全年我市共申报专利272件,比上年增长34.0%。专利授权数261件,其中,发明专利39件。全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家,民营科技企业总数达到17家。
年末,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临汾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5个。
年末,全市共有65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4家企业通过了“3c”强制性产品认证,3家企业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8家企业取得“sc”标志。
十一、文体和卫生
年末我市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体育场馆1个,体育场所及设施475处,体育场地面积达到59.2万平方米。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节目1套,有线电视节目112套,有线电视用户7045户。
2023年,我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达到1个,省级项目18个,市级项目37个,县级项目47个。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0家,其中医院21家,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家,门诊部9家,城市诊所137家,村卫生室7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家,疾病控制中心1家,卫生体育执法队1家,采供血1家。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816张,其中医院床位1715张,卫生院床位91张,卫生人员,30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04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65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17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0元,增长7.8%。
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8125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665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5401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2072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838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8280人。
全年全市领取低保金人数1823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95人,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70万元;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328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21万元。全年城乡医疗救助4327人次,发放救助金150万元。
十三、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总用水量5000万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量408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3102万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73.1毫米,较上年减少39.3毫米。
2023年,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市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为219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32天。
年末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89.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100%;市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8%。
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起,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人,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5人/亿元。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邮电业务数据来自侯马市邮政、侯马市电信、移动、联通公司。
6.保险数据来自临汾市保险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