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沉着应对复杂疫情,有力有效保障民生,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吉林省、长春市的坚强领导下,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干部群众保持定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勠力同心、艰苦奋斗。
一、综合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2.7亿元,同比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138.3亿元,同比增长9.8%。三次产业比重为32.3:16.0:51.7。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9851公顷,同比增长3.88% 。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6150公顷,同比增长10.85%;玉米播种面积158499公顷,同比增长2.88%;大豆播种面积2417公顷,同比下降35.5%。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20万亩,完成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132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1.52亿斤。大力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新扩建千头养牛场5个,肉牛发展到11万头;生猪、肉鸡等畜禽养殖业稳健发展,畜牧业产值实现92.34亿元。农牧产业融合发展。厚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德大公司、德翔牧业两个一亿只肉鸡项目加快推进,佳龙牧业20万头生猪育肥场建成投产,吉地嘉禾绿色有机食品试运行。德惠市生猪产业园晋升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朱城子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德惠经济开发区位列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首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24.2%。
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32家,比去年增加5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5亿元,同比增长25.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后劲,继续发展动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49.0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工业投资13.91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4%;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2亿元, 同比增长13.9%。
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引进了吉林汉华汽车零部件等15个项目,投资总额30.58亿元;与中车建投签订合作协议,着力打造“新能源 生态治理”德惠示范区。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开发区由创新设立转入实质性建设,核心项目长春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一期)试运行;汉华汽车零部件一期投产、二期开工建设;凯源一般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建设;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开工建设;与中国电建水利水电六公司、长春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签订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积蓄低碳循环经济新动能。
五、贸易
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1.8亿元,同比增长9.1%。
六、财政和金融
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7.3%。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12.0%;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4.5亿元,同比下降8.4%。在支出上,优先保障了工资和各项民生事业等支出。
分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127631万元,比上年减少1418万元,同比下降1.1%,完成年度预算的85.6%;财政部门完成48578万元,比上年增加13431万元,同比增长38.2%,完成年度预算的164.1%。(全口径财政收入)
分部门看,税务部门完成74715万元,比上年减少187万元,同比下降 0.2%,完成年度预算的114.9%;财政部门完成48578万元,比上年增加13431万元,同比增长38.2%,完成年度预算的164.1%。(地方级财政收入)
从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完成5.9亿元,同比增长0.3%;企业所得税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8.5%;个人所得税完成 0.3亿元,同比增长18.6%;耕地占用税完成0.1亿元,同比增长34.4%。
银行类金融机构8家,小额贷款公司3家,保险机构10家。各项存款余额435.4亿元,同比增长8.2%;各项贷款余额146.7亿元,同比增长10.2%。
七、教育、卫生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9所。其中,小学85所,初中35所,高中5所,职业中学5所,幼儿园96所,特殊教育学校、朝鲜族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教职工9855名。其中,小学教师3095名,初中教师2279名,高中教师1103名,职业学校教师166名,教师进修学校教师79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5名,幼儿园教师752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3名。在校学生83386名。其中,小学学生35260名,初中学生19396名,高中学生16666名,职业学校学生1388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5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