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打造三件招商利器
融合全县产业发展导向、区域承载能力、重点平台空间布局、项目准入标准和负面清单,完善地块坐落、交通、规划、相邻地块等配套信息,编制《缙云县生态工业招商指南》。主攻四大片区,上海片区主攻优质企业和承接大项目转移,浙江片区突出具有整体转移需求区域的项目承接,南方片区围绕创新性、科技型项目开展招引,北方片区突出外资企业、企业总部、科创型项目招引,编制《缙云县生态工业招商地图》。整合自然语言处理、机器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建立大数据精准招商平台,助力招商线索的精准匹配。
3.完善四个招商机制
强化“一把手招商”机制,落实重大项目“亲自接待、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深化项目管理、评价、决策、推进、达产、跟踪六个“一盘棋”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七评一看”项目评审机制(环评、危评、安评、能评、绩评、科技、土地评价,看企业实力),进一步完善各环节的推进流程及效率提升,深化“蜗牛奖”助推工作机制;固化专项资金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足额保障招商引资各项支出;注重招商实绩奖励机制,以项目签约落地为评判依据,进一步加大对招商人员和专业第三方的业绩奖励。
(四)聚焦制造方式转型,着力提升生态工业发展竞争力
积极落实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和数字化改革方略,构建数字经济系统总体框架,重点推进全县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绿色化转型和服务化转型,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缙云制造”向“缙云智造”转变。
1.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把智能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主攻方向,与省数字经济联合会等机构开展长期合作,试行“经费地方政府出、人员专业机构派、诊断行业全覆盖、项目运作商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区域cio制度。实施“智能化 ”专项行动,以“部分环节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 工业机器人、机联网、人机协同”为路径,实施以智能机器人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围绕助企“上云用数赋智”,出台企业数字化改造3年行动计划及专项支持政策,力争利用3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抓好“产业大脑 未来工厂 数字车间”。到2025年,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5家以上、未来工厂1家以上。
2.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把绿色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重要领域,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推进关键节能减排技术示范推广和改造升级。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工业企业主动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参照国家绿色工厂标准,结合行业特点,创建一批绿色工厂。以丽缙园和开发区为主体,积极创建绿色低碳园区。引进培育一批绿色制造服务机构,提升绿色制造基础能力。探索将排污权、碳交易权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试点绿色园区贷、两山贷、环境污染责任险、绿色贷款保证保险、安全环保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到2025年,累计创建绿色工厂20家以上,绿色低碳园区2家以上。
3.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把服务型制造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创新尝试,依托本地装备制造业基础,鼓励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拓展总集成总承包、租赁外包、专业化系统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等新业务。以现代装备为重点,实施“机器加芯”行动,发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监测追溯、质量控制、故障诊断、远程维护、设备监管等在线服务模式。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剥离重组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仓储、设备租赁等业务,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推动企业从制造向“制造 服务”模式转型。依托浙江省缙云锯床和特色机械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中国锯床数据中心,打造服务型制造入口。
(五)聚焦高端人才集聚,着力提升生态工业发展支撑力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引进培育相结合,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加快形成高端人才和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供给体系。
1.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
充分发挥在外创业缙云企业的众多优势,实施新一轮“缙商回归”工程,对在外创业缙籍人士开展大走访,组织大座谈,招引在外缙商回乡创业。持续实施企业家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开设企业家网络学院,组织实地考察学习,持续开设“缙商讲堂”,邀请各行业领域的专家、企业家来分享智慧和经验,加快企业家理念更新和知识更新,打造一支具有制造强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全面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营造“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的社会氛围,鼓励广大企业家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新时代浙商精神。
2.招引集聚高层次人才
持续实施“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绿谷英才”本土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型团队计划,引进培育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推动先进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探索实施“专人 专题 专业”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和一批高校结对合作,探索“学业 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允许学生独立创业、合伙创业或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创业,建立创业业绩与学分挂钩的新机制。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合力探索“创业学院 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园”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模式。到2025年,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
3.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
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新时代缙云工匠锻造工程,加快建设丽水开放技师学校,努力实现向丽水开放技师学院升级。统筹建设职业中专、工艺美术学校等中高职学校,为生态工业发展建设提供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保障。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支持龙头企业与县内外各类工程师学院、技师学院联合共建工匠学院、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培育基地等,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适用专业型技能人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推动杭州等地高职院校在缙云设立分校和工程师学院,或异地定向委培、建制化合作为缙云输送技工。持续举办“技展宏图”职业技能大比武暨“缙云百工”竞赛活动,营造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的浓厚氛围。
(六)聚焦平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生态工业发展承载力
高标准开展工业全域治理,加快推进工业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工业空间形态有机更新,整合零散的工业用地,深入拓展发展新空间,着力提升生态工业发展承载能力。
1.整合提升核心大平台
丽缙园整合壶镇镇、东方镇等产业区块,开发区整合东渡镇和五云街道的五东工业功能区、舒洪镇螺蛳岩工业小区、新建镇洋山工业小区,两大平台之外不再布局除民生项目外新的工业项目。严格执行“三线一单”,丽缙园“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发高铁区块、西山沿区块、姓汪区块、前沿区块等拓展空间,开发区“十四五”期间在三都区块、红狮区块、洋山区块等拓展发展,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方向,合力打造“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发展空间7500亩以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积极稳妥推进平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管用的平台管理体制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