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将成为渔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当前,我国已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时代,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力量为驱动,推动传统的捕捞、养殖第一产业与加工、休闲等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推动“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将成为增强渔业产业活力和竞争力,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和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实现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智慧渔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为关键要素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到来以及劳动力红利消失,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加速向渔业领域渗透并被广泛应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检测与感知控制的先进传感设施设备为载体的智慧水产养殖、渔业物联网、渔业大数据、渔业“新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将取得蓬勃发展。

  (二)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现代渔业发展创造更多新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渔业作为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同时,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为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渔区繁荣、渔民增收创造更多新的机遇。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不仅对作为水域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现代渔业发展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我市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和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另外,远洋渔业作为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性产业,仍需要承担重要使命,发挥重要作用。

  2.我市现代渔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与环境稳定向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渔业发展,2017年,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内渔船管控 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通知》,2019年,农业农村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政府持续实施的“一打三整治”、“幼鱼保护”和“伏季休渔”三项行动的组合拳以及印发的《关于促进远洋渔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为我市现代渔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多年来,各级政府在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开展增殖放流,创建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强渔惠渔投入资金持续增加,为我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食物需求成为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新的驱动力。目前,我国水产品人均年摄入量为12.7千克,仅占推荐量的54.4%,“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概率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追求健康生活带来的消费升级,水产品作为优质动物蛋白,其消费需求将显著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国际粮食供应链变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成为我市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新的驱动力。

  4.渔业要素资源在国内的比较优势是我市现代渔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舟山渔场是世界著名渔场,渔业资源丰富,舟山渔业历史悠久,素有“中国渔都”之称,为全国海洋捕捞业发展实力最强的地级市。近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占全国的10%以上,全省的40%以上,其中,远洋捕捞产量约占全国的25%,全省的80%以上。舟山作为我省乃至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捕捞大市,多年来,围绕海洋捕捞业发展,形成了渔具生产、水产品加工、船舶修造、冷链物流、贸易、金融服务、旅游、休闲渔业等完整的渔业产业体系,拥有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两个发展平台,集聚在舟山的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高校院所,为我市现代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渔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复杂,一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贸易战等国际经贸摩擦加剧,使我市渔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并有可能常态化,全球渔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严重影响水产品加工流通与贸易;三是经历了多年的超强度捕捞、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后,海洋捕捞控规模、促转型、强管理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渔业新的发展模式将不断迭代,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将成为发展新常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渔村振兴和渔民安居乐业将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市的渔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不到位。渔业物质基础条件总体上仍然落后,10人以上高危渔船过多,老旧渔船的设施装备改造亟待提升;多数养殖池塘的养殖尾水处理能力不足;水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体系仍然落后,鱼产品初级化比重大、高值化亟待加强;渔港、渔业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现代渔业发展要求;人才人力紧缺,基层管理力量薄弱;产业发展中深层次的结构性、体制性制约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产业规模化不够,融合发展不充分。产业链延伸不够,全市具有捕捞、加工、销售、服务完整产业链的企业不多,渔业发展模式仍处于“低、小、散”状态,渔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组织化、产业化生产经营程度不高。

  ——渔业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治理能力亟待提升。如不同作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制衡机制不完善,渔业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对海洋捕捞渔业资源利用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渔业执法队伍、执法装备配备不足。

  ——渔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有待提升。高危渔船和渔业生产安全管理存在短板,商渔船碰撞时有发生,尤其是渔船挂靠问题突出,渔民反响很大,也影响伏季休渔管理。

  ——国内捕捞强度仍然过大,渔业资源养护水平亟待提升。渔业资源持续衰退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需要持续推进减船减产;违规捕捞和违禁渔具使用时有发生;现有的生态修复和渔业资源养护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生态修复的手段和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舟山市委市政府“四个舟山”建设的战略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渔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一条鱼”全产业链发展以及渔业智慧化建设为重点,坚持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和扩大内需基点,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进渔业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渔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和效益,促进新时代舟山渔业提质增效、海上生产安全、渔场秩序稳定、渔村和谐美丽,打造“重要窗口”舟山现代渔业风景线,争创远洋渔业中国第一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生态统领、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并举,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沿岸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科学评估舟山渔场资源总量和环境承载力,合理开展增殖放流;转变渔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水产健康绿色养殖,积极推行水产品综合利用和绿色加工;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减轻近海捕捞压力;加快推进国家绿色渔业实验基地建设,着力构建绿色渔业管理体系,努力推进舟山渔业绿色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5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