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商品创新连连。举办了伴手礼、徽州特色美食和“徽州优品”展示会暨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围绕“把一份徽情带回家”特色商品落地,努力将文创作品变成产品,将产品变成产业。打造古街巷、老作坊以及谢裕大、竹溪堂等“徽情店”,让文创产品成为景区和博物馆重要的盈利点。竹艺轩、徽墨堂等文创企业开发了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徽文化产品,进景区、进机场、进高铁站。

  融杭活动步伐加快。与杭州市萧山区、桐庐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策划跨区域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镇—名村”旅游产品线路。将黄杭高铁沿线及温州、嘉兴等十个城市作为重点,做细旅游攻略,强化精准营销,组织旅游企业和民宿、农家乐业主赴杭推介“徽州周末”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徽州传统特色美食、美景、美宿、美礼,积极参加杭州都市圈各类文化旅游互动,深入推进两地沟通交流。

  二、文化事业和产业取得新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不断健全。相继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细则》、《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徽州区乡镇文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持续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文化岗位工作,配备9名文化协管员和9名文物保护员。不断强化文化系统干部职工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十三五末,全区共有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 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48个农家书屋,4个省级中心村农民文化乐园, 4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徽州区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三级馆,完成徽州区公共文化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先后获得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成功纳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潜口民宅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大力扶持民办博物馆发展,建成谢裕大茶叶博物馆、黄山徽茶文化博物馆、乌金园猪文化博物馆、黄山市徽派雕刻博物馆、徽明坊古典家具博物馆等7家民办博物馆。

  公共文化服务举措层出不穷。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服务中心等文化场所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安排文化惠民活动,吸引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积极采取网格化管理,通过流动服务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措施,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节庆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精品文化进社区进军营、书画摄影巡回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区文旅体局牵头成立的“徽州优秀文化传播文艺轻骑兵”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化惠民“月月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二)文艺创作展演推陈出新

  文艺创演成果丰硕。精心编创《舞和合》、《柳翠娘》、《渔翁戏蚌》、《跳钟馗》等徽州民俗剧目。舞蹈《翔》代表安徽省赴北京参加第八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大赛,夺得“小荷新秀奖”;创编的以新四军在岩寺为题材的情景剧《一把椅子》,获安徽省第十届皖江八市群艺(小品)大赛金奖;创编舞蹈《画中行》参加黄山市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获得“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奖;创编的少儿舞蹈《我的礼物》获省市“六一”文艺汇演一等奖。

  文体品牌持续创新。创新“文化 ”“体育 ”形式,创建“一乡(镇)一品”文化体育品牌活动,岩寺登高节、西溪南音乐节、潜口腊八节、呈坎西瓜节、富溪茶文化毛峰节、洽舍冬欢节、杨村香榧节知名度不断提升。

  (三)非遗传承成效显著

  非遗传承保护屡创佳绩。十三五末,徽州区共有非遗项目3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5个,市级非遗项目6个,区级非遗项目24个)。非遗传承人82人(国家级3人,省级10人,市级54人,区级15人)。非遗传习基地5所,竹艺轩雕刻有限公司成为我省唯一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非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创造活态传承环境,提升非遗保护与传承影响力,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全区现有徽州三雕等传统技艺学习者500余人,培养青年徽匠30余名,为“非遗”传承注入年轻因子。开展徽州板凳龙、跳钟馗、柳翠娘等徽州民俗活态展演,举办“灯彩徽州吉祥年”、岩寺“上九”庙会、潜口腊八节、潜口板凳龙、上朱跳钟馗,蜀源舞草龙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同时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遗民俗表演和非遗项目展演,进一步扩大了非遗项目社会影响力。

  非遗融合持续创新。大力实施“旅游 非遗”战略,推动集观光、体验、学习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潜口民宅博物馆实现黄山毛峰绿茶制作技艺固定表演,徽州民歌常态性演唱,景区内入驻制墨、竹雕、木雕等表演,实现活态传承。呈坎景区引进“徽州九绝”等非遗文化,培训民间艺术人才,开展学生穿汉服、学礼仪、开蒙礼等体验活动。唐模景区结合“家风”、“水口”、“忠孝”、“翰林”等徽文化底蕴,整合推出“学唱黄梅戏”、“国学课堂”、“唐模碑刻拓片”、“宣纸制作”、“豆腐制作”、“毛笔制作”等研学主题产品,开展实景教学。

  非遗文创化效益凸显。竹艺轩和竹溪堂创新理念,开发了竹戒尺、竹钥匙扣、小竹板等产品,提高了受众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了非遗传统工艺的生机和活力,大力发展了非遗产业。

  (四)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深化

  文物保护成果丰富。十三五期间,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新增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新增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全区文物保护单位达到38处。着力抓好文物资源普查工作,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区不可移动复核工作,现存文物点449处;完成了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调查登记工作,登记可移动文物774件。重视文物保护编纂出版工作,安徽省第一部文物工程报告《潜口民宅搬迁修缮工程报告》出版发行,获得2018-2019年度黄山市社会科学奖三等奖,参与完成《徽州百祠》、《徽州文物谱系》的相关编撰工作。徽州区成功纳入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文物项目建设49个,总投资9545万元。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2个,总投资8476万元,完成呈坎文物保护样板工程一二三期修缮工程、呈坎村程春光宅、罗嗣海宅保护利用工程、罗东舒祠彩绘数字化保护工程、潜口民宅消防、防雷和环境整治、白蚁木蜂专项防治、潜口民宅库房微环境提升、岩寺文峰塔维修工程、西溪南老屋阁及绿绕亭修缮工程、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修缮工程等重点项目;省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5个,总投资695万元;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32个,总投资374万元。

  (五)市场行政监管规范有序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审批质效”工作,减少跑腿次数和办理时限。开展“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完成政务服务清单认领122项,清单编制122项。十三五期间,实现个人事项全程网办率100%,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100%,网上申报办件100%。开展“互联网 监管”工作,完成行业监管清单认领176项,清单编制176项,开展监管事项录入87项,监管检查录入138件,完成10家印刷企业行政审批工作和5家网吧的申请许可。

  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净化文旅市场环境,“十三五”期间,共拆除26个非卫接收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开展“平安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全区检查网吧540余家次、歌舞娱乐场所380余家次;对全区印刷复制企业进行“五项制度”巡查;积极推动软件正版化、印刷绿色化工作;对照《2015-2020年政治性有害出版物查堵目录》,对全区出版物销售单位进行专项检查;联合安徽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黑广播”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损害游客权益的不法行为,集中整治“黑导”“黑社”“黑车”“黑店”等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提升旅游监管执法效率和质量。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扎实开展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旅游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结合小长假、黄金周等重要节点,对全区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酒店、民宿客栈等开展旅游安全检查,2016-2019年共开展安全检查110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345项,确保游客生命财产安全。落实景区流量控制机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协调处理旅游投诉纠纷,共受理旅游投诉104件,均及时妥善进行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三、体育事业和产业开创新局面

  (一)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完善

  城区共有各类体育场地41个,其中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3个,25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3个,足球场2个,门球场2个,全民健身路径35个,室外游泳池2个,城市健身步道(绿道)1条,国家级高水平体育俱乐部1所,省级青少年俱乐部1所,省级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1个。城区全民健身晨晚练点21个,有公园、广场4个,公园、广场内均建设有体育设施。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乡镇全民健身广场7个,全民健身苑7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