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贡献迈上新台阶。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投资拉动、税收增加、就业稳定的贡献持续提高,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到2025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8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52%左右。
结构效益跃上新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能级显著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品质持续升级,服务业新兴产业集成创新和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2.4亿元,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30%左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左右。
集聚发展呈现新格局。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类型进一步丰富,布局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示范带动效应更加凸显。到2025年,新增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家,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引领作用的服务业企业和品牌。
品质服务实现新提升。服务业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扩容提质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全面推广,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亿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达到10%。
专栏一 黄山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2020年 2025年
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73.34 108
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 61.4 62
3 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 % 47.1 60
4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 % 51.49 52
5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万元/人 14.53 18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2.8 80
7 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 亿元 7.31 年均增长10%
8 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数 家 — 4
9 新增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 家 — 2
三、业态空间布局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紧扣融杭接沪发展契机,着力促进全区服务业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形成“一核强劲、两带溢彩、三环支撑、多点共融”的现代服务业新格局。突出现代化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加强服务业多业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一批服务业标志性工程、重大项目,全面提升黄山区服务业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级,打造引领辐射全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图3-1 黄山区“十四五”服务业空间布局图
(一)一核强劲:强化中心城区集聚发展核
依托中心城区服务业发展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结合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园区拓展,通过各大片区功能提升,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家政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平台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强化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构建全区服务网络,形成凝汇产业、人才、资本和信息的服务高地,打造引领全区服务业三级联动、协同创新、能级跃升的集聚发展核。
(二)两带溢彩:构建两条错位互补高速沿线发展带
以合铜黄高速为服务业发展主线,以谋划建设的祁门经焦村至城区并向黄山区东部延伸的高速公路轴线为服务业发展副线,有机串联沿线各区域服务业发展要素,增强沿线服务业经济带动效能,全面提升全区对外形象和辐射集聚能力,打造全区对外形象展示、对内辐射集聚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服务业发展带。
(三)三环支撑:打造三处协同联动山湖城环绕组团
环城区组团:包括中心城区、耿城镇、仙源镇、三口镇和甘棠镇城郊片域,突出“拥河”发展。立足浦溪河滨河产业带和城区、高铁新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带四区”,深耕厚植健康养老业、现代商贸业、家政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构建点状支撑、块状集聚、带状串联的服务业发展高地。
环黄山组团:包括汤口镇、谭家桥镇和焦村镇,突出“依山”发展。按照“锻造长板、加固底板、补齐短板”的发展思路,提速推进谭家桥镇打造黄山脚下旅游新名片,积极支持汤口镇重塑黄山对外“窗口”新形象,加快推动焦村镇未来发展多重机遇转化,加强山上山下互动、区内区外协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商贸业、商务服务业等,形成一门一特色、一镇多亮点。
环太平湖组团:包括太平湖镇、乌石镇、永丰乡、新华乡、新丰乡、龙门乡和新明乡,突出“环湖”发展。加大有效投入,高效整合资源,加快服务业配套设施更新换代和产品创新升级,提升太平湖风景区对环湖乡镇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健康养老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促进环湖乡镇充分释放农业之特、乡村之美、人文之韵,形成服务业环湖联动的“北斗七星”格局。
(四)多点共融:培育以服务业集聚区、微型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特色区
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向服务业高能级平台转型提升。引导太平湖、耿城等省级现代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规模与实力,创新发展,打造服务业知名品牌,谋划推进谭家桥、汤口等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积极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服务业微型产业集聚区。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鼓励各乡镇聚焦优势资源,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引进优质市场主体投资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错位发展一批文化旅游、运动休闲、生态康养、田园度假类产业集聚区。
服务业特色街区。立足旅游底色,挖掘原乡文化、知青文化、商贸文化等深刻内涵,坚持“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发展理念,增添时尚元素,在商业功能定位、商旅文业态配置、智慧街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建设浦溪河特色商业街区、谭家桥商业中心、高铁站区商业圈等一批休闲旅游特色街区,打造黄山区城市消费新名片、对外开放新窗口。
专栏二 黄山区“十四五”服务业产业
推动耿城颐养微型产业集聚区、永丰文艺微型产业集聚区、新华皖南竹文化微型产业集聚区、三口生态康养微型产业集聚区、汤口民宿旅游微型产业集聚区等创建省市级微型产业集聚区,支持省级东黄山国际旅游微型产业集聚区,市级新明猴魁微型产业集聚区、谭家桥知青微型产业集聚区做精做优,加快太平湖省级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打造省内运动休闲行业的“单项冠军”。
东黄山国际旅游微型产业集聚区以“慢生活”为基调,以“旅游 ”为主脉,以创意农业、科技文创、智慧康养、品质服务为主体,着重发展旅游融合创新业态。耿城颐养微型产业集聚区将大美黄山的优良资源、长寿沟村长寿基因与互助式养老模式有机结合,开创中国养老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永丰文艺微型产业集聚区依托萱草基地、农民博物馆等平台打造,以花为媒,以节兴业,促进产业升级融合,加快文创产业发展。新华皖南竹文化微型产业集聚区围绕竹文化,建设雷竹科技示范园,新华乡现代农业物联网系统,竹文化体验园等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农文旅综合体。三口生态康养微型产业集聚区依托燕窝里景区、归山隐民宿、千亩油菜花观赏基地等建设,助力打造“水墨三口”、“康养三口”品牌。汤口民宿旅游微型产业集聚区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唤醒乡村沉睡资源,以现有民宿为集点,发展特色民宿集群。谭家桥知青微型产业集聚区,运用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双链”模式,打造泛长三角区域“品牌农业 海派旅居”主题农旅综合体。新明猴魁微型产业集聚区统筹推进茶业生产、精致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名茶富乡”转型升级。太平湖运动休闲小镇立足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打造体育精品赛事品牌,提升黄山区运动休闲特色。
四、聚焦七大重点任务
(一)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提升
1.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业
打造“旅游 文化”名片。系统梳理茶文化、民俗文化、黄帝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爱情文化等文化资源,深度阐释文化内涵肌理,探索创新文旅融合模式,全面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渗透性和文化吸引力。挖掘利用山水林田园村等自然景观要素,建设一批最佳摄影点,培育“爆款”品牌和“网红”打卡地,举办摄影大展,打造全国摄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集聚科技、资本、媒体、高校等高端要素资源,推动“文旅 文创”发展,探索开发融入地方特色的文化ip、游戏ip和文化展演项目,打造综合性在线文旅节庆服务平台,推广云邀约、云办节、云漫游、云惠民、云联动和云分享等云上体验活动,培育跨时间、跨空间、跨业态、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文旅节庆品牌。
丰富“旅游 研学”供给。坚持“文化为魂、自然为核、生态为师”,结合中小学素质教育,探索开发系列主题研学课程和线路,培育发展文化研学、体育研学、地质研学、生态文明研学、农业研学、国防研学等研学旅游新业态。创新传承区域文化,加强蒋家山文化遗址公园和苏雪林、杜冠英等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推进开展文化研学,依托省级太平湖微型产业集聚区等成熟体育休闲基地加载体育研学,盘活洞天湾、石门峡等地质资源拓展地质研学,加快九龙峰自然保护区、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发展生态文明研学,全力打响黄山区研学品牌。积极参与研学营地(基地)标准化认定和创建,建立全流程监督指导机制和指标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多类型研学旅行营地和国家级、省级研学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