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水文化软实力

  水文化软实力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规划通过对徽州水文化的研究,从遗产保护、产业培育、教育传播三大方面,全面提升水文化软实力。

  1.水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

  (1)水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收集水利文献与档案资料,整理治水时间、治水人物、治水工程、治水事件及涉水艺术作品等水文化遗产信息。开展水文化遗产普查,全面摸清水文化遗产的地点、数量、特征、所属年代及保存环境等情况,建立水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

  (2)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分析总结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水文化遗产保护方案。通过原址展示、陈列展览、实物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复原、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发行等技术手段,加强水文化遗产的宣传与展示,并以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建立“徽州水文化遗产展示馆”。

  2.水文化产业培育

  依托徽州的特色水文化资源,推动水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构建水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水文化产业运营、培育水文化产业市场,促进水文化活力。产业培育的主要工作是建立水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价值体系网络,提出产业功能布局与产业发展指引。

  3.水文化教育传播

  通过开展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通过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和宣传平台,开展水文化研究交流、策划水文化品牌活动等方向的努力,推动社会参与水文化精神建设活动,提升水文化普及水平,扩大徽州水文化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1)水文化教育基地与宣传平台建设。依托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公园、广场、展馆与水利系统等场所建设水文化教育基地,并面向高校、相关单位、社会群众开展水文化教育活动。采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宣传从线上到线下的无缝衔接。综合线上线下媒体,以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依托各类阵地,搭建水文化宣传平台。

  (2)水文化研究与交流。围绕具有徽州特色古代水文化、近代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加强对治水历史、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措施等的研究与交流,从中提炼科学的文化内核,形成一批水文化研究成果,为未来水生态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3)品牌活动策划。水文化品牌活动策划能提升,徽州水文化的社会关注度与品牌影响力,促进文化交流,提高社会参与,开拓相关市场,推动水文化可持续发展。具体活动类型包括民俗与节庆活动、艺术表演、水上运动赛事等。

  (二)建设精品水文化工程

  规划立足现状与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面向未来发展与需求的精品水文化工程,从历史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现代水文化优化提升两方面,提出重点建设项目,推动精品水文化工程项目建设。

  1.历史水文化景观恢复

  发挥徽文化底蕴厚实的特色,做大做强徽文化产业,打造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标杆。以历史文化与景观的文化脉络串联多处历史水文化景观节点,加快推进徽州水文化与旅游、礼仪徽州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依托万安古码头文化、休宁古城文化旅游集聚区示范区,加强宣传古村落、古水利、桥梁等水文化景观,展现悠久的水文化与水景观特色。

  2.现代水文化展示

  规划依托河流水系、湖泊、湿地、水利风景区、水景公园、广场等水文化建设载体,建设现代水文化展示工程。通过现代水文化展示与水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强化徽州水文化名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带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展现现代绿色发展的建设成果与独具特色的水文化风貌。

  (1)河流水系景观提升工程。结合“一河一策”、“河道蓝线”规划及河道提升整治工程,梳理江、河的重要水文化、水景观资源,通过河流水系景观工程与多处重点提升段建设,结合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有针对性、适度地进行景观提升,重点建设区域为城市门户的滨江地区以及河流城区段,建设具有徽州特色的河流景观工程。

  (2)湿地景观提升工程。规划通过加强现有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并对重要门户节点、重要生态节点、城市重要节点区域的湿地进行景观提升,并增加率水、横江等兼具门户、生态与城市重要功能节点的湿地建设与提升项目。

  (3)水景公园、广场建设规划。水景公园、广场作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重要的游憩服务绿地,具有可达性强、使用频率高、受众广泛等特点,是水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现状已建成横江滨水旅游景区位于中心城区,具有一定的水文化资源与历史内涵,为市民提供了日常休闲、游憩的场地,也是展示徽州水文化历史与现代水文化风貌的重要场所。规划在现状公园基础上,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与市民、游客游览需求,在重要门户、重要文化节点与水系绿地资源集中区域,进一步建设水景公园及广场。

  第五节 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 提升水利智慧化水平

  切实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水平。通过建设水利感知网、水利数据仓库、应用支撑平台、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基础保障支撑环境、标准规范体系等六大方面内容,实现智慧感知信息健全、智慧分析能力提升、智慧应用业务协同,以期达到水利智慧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建设四大方面内容:智慧水利感知网、智慧云服务中心、智慧水利应用集成体系、三大保障体系等,具体建设智慧水利综合门户、河长制综合管理系统、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综合管理系统和水利电子政务系统。

  完善水利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型水库与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设施,以及重点区域防洪排涝水文监测设施,进一步优化土壤墒情、水质自动监测站、高分辨区域面雨量自动监测设施布局,努力提升重点地区水土流失与重要水源地保护区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基础大平台、建立水利大数据、整合应用大系统、建设网络大安全。

  第五章 强化监督 提升涉水事务监管水平

  贯彻新时代治水方针,准确把握当前水利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休宁县水利行业监管现状,加快建立务实高效的监管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第一节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水行政监管队伍建设,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完善涉水事务合力监管机制,规范水事监管行为。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依法行政,完善巡查制度,实施挂牌督办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敏感水域执法监管,对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严厉打击涉河库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防范水事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以河长制湖长制建设为契机,深化“河长制 ”协作机制,延伸河长制工作内容,发挥相关行业、部门的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结合河长制信息化工作平台,推进监管平台监测建设,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水利综合监管能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提升处置效率与监管水平,推进水利监管体系现代化。

  完善监管管理体制。抓住河长制湖长制建设有利机遇,健全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促进日常监管与督查暗访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夯实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完善涉水事务合力监管机制,强化水利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涉水行为监管统筹协调。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建设监督载体,引入第三方评估,强化社会监督,建立监督渠道及举报激励机制,激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水利监督。

  第二节 强化河湖监管 持续改善河湖面貌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护好盆里的“水”,持续开展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管好河道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着力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监管,全面实现河长制由“有名”向“有实”转变。

  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按照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规范设置界桩,进一步明确管理界线、管理单位,以及管理要求,推行河湖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全面覆盖、网格到底、人员入格、责任定格”的管理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监管率。加大侵占河道岸线、水域空间、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排查力度,推进“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常态化,建立动态台账,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巩固清理成果,保持河面清洁整洁,保障河势稳定。落实率水、横江等重要水系水域岸线利用规划,设立河道水域和岸线资源的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强化岸线分区管控,保证水域和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执行涉河工程建设方案审查等制度,加强许可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采取科学合理的恢复和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河道及岸线的不利影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48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