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品牌化发展。支持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服务专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连锁机构,推动品牌化发展,健全品牌管理体系。积极发挥财政基金、政策性金融贷款等引导作用,制定激励政策,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支持自我品牌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公共服务类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支持企业加快业态和模式创新,构建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圈。
第四节 坚持数字化,引导科技赋能公共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利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效能,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推动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开放,实现不同职能部门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加强公共服务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支持学会、行业协会、商会研究制定公共服务数据采集、应用、治理管理等标准规范,完善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和统计调查制度。依托各类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
发展智慧便捷公共服务。加强数字技术在准确把握公共服务需求、精准核算公共服务成本、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等方面的应用,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施“互联网 公共服务”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旅、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等领域数字技术应用创新,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数字民生服务体系。
专栏2 “互联网 公共服务”工程
互联网 教育。加快智慧学校建设和应用。到2025年,全县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教学点智慧课堂实现全覆盖,乡村普通中小学全部达到智慧学校建设要求,城镇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学校。
互联网 医疗健康。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数据应用,建设县级电子健康卡卡管平台,推进电子健康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与“安康码”互联互通;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
互联网 养老。实施智慧养老建设示范工程,推动智慧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搭建县级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为老年人生活、出行、就医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互联网 人社。规范运行管理“省集中”职工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等各项数据融通。扎实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和公共服务功能改造升级。
互联网 文化体育。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和数字文化社区等项目,积极发展数字电视、数字书屋、电子报栏,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网络。加快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
互联网 旅游。建成一批智慧景区、度假区和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推进“全域旅游e网通”分平台建设,实现门票在线预订、旅游信息展示,建设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与微信微博平台。
互联网 交通。重点推进公交智能化提升工程、智慧公路工程、交通大数据平台工程、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慧化改造、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程建设
互联网 政法。加快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智慧政法、智慧治理、智慧乡村(社区)、智慧安防”建设,加强社会治理物联网交互平台、“e”治理、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前哨”系统建设。
第五节 坚持均衡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保持人口总量势能优势。依法组织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完善支持措施。尊重家庭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生育政策调整与服务管理改革同步推进、配套政策措施同步制定,全面优化生育政策。切实降低生育、养育子女成本,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病残照料等家庭发展政策,切实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落实支持生养子女的税收政策,完善住房、休假、保险、就业等支持政策,积极吸纳国际社会有益经验,探索对生养子女给予普惠性经济补助、对困难家庭和残疾人家庭给予生活救助。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持续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更加完善的区域人口政策,优化以城镇化为主体形态的人口空间布局。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人口合理有序聚集。扩大县城人口规模。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发展趋势和空间分布,合理安排城镇住宅及配套设施用地,统筹布局各项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
促进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充分运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协调和工作落实,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建立常态化的人口预测预报机制,健全人口动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发布人口发展报告。深化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研究,促进人口发展综合决策。
第四章 重点领域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文旅体服务保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加快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聚焦幼有所育,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
进一步推动儿童优先发展,按照“家庭为主、托育补充,政策引导、普惠优先,安全健康、科学规范,属地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建设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加强家庭照护支持指导。全面落实产假、护理假等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为家庭婴幼儿照护提供便利,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依托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社区、妇联等力量,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为婴幼儿家庭提供膳食营养、生长发育、预防接种、安全防护、疾病防控等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不断增强家庭的科学育儿能力。
积极发展社区照护服务。鼓励建设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的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确保新建小区与配套托育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无托育服务设施的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可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补齐设施短板。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与社区服务中心(站)及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的功能衔接,发挥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