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深化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加强品牌高中建设。落实国家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促进普通高中理念创新、内涵建设、文化培育和特色发展。按照市教委关于品牌高中建设工程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数字化校园建设等项目。到2025年,力争打造一批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特色突出的优质高中。深化特色高中建设和特色学科建设,重点打造1至2所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办学特色更加鲜明、育人效果更加显著,具有先进办学理念、核心品牌价值突出的市级品牌高中。
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全力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争创市级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落实我市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基地项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创新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科专业指导,开发一批精品课程,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提升区域整体教学实力。根据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课程建设、选课走班的指导意见,完善选课走班教学机制,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与国家高考制度改革的有效对接,增强学生选课的针对性、合理性,推动学校实现多样化发展和多元化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争创市级学生发展指导示范基地,真正落实对学生职业体验和生涯规划指导。普通高中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尝试开展普职融通师资培训和教育活动,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对学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引导。
(六)保障特殊群体接受教育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发展体系。不断增加特殊教育资源供给,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提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学质量,对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通过就读特教学校、送教上门、远程视频等方式实施教育,使每个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均能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支持特教学校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特教中心职能作用,完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差别化教育安置、个性化教育培养评价,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教育。深入实施融合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延伸。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落实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证书制度。实施新一轮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医教结合康复技术培训和“特殊教育教师培元计划”。
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利。为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保障其受教育权利。严格规范招生入学工作程序,确保“五证”合格且完成学位申请的随迁适龄儿童均能在我区公办小学就读。凡符合我市政策规定,所有要求转入的随迁子女都能进入公办学校上学,保持入学率100%。随迁子女与本市户籍适龄儿童混合编班,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爱残疾儿童少年,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个性化特殊教育和康复医疗服务。完善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各级各类学校资助金的落实、拨付、发放工作,加强督导检查。
(七)深化职业教育高标准领先发展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促进中职教育特色发展。积极对接服务市、区重点产业,着力打造中药和学前教育2个特色专业。巩固发展“十三五”办学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成果。积极探索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完善智慧校园和专业资源库建设,构建智慧校园管理体系。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标国家“职教二十条”、天津“职八条”任务要求,积极支持、拓展高职院校教育与培训职能,秉持“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思路,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申请政府专项债建设泰兴路校区实训、服务综合体。积极发挥高职院校服务中小微企业作用,不断加强学前教育、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人才培养培训,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培训新机制、新方法、新模式,打造职业技术培训品牌。
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任务和要求。坚持“校政企社”合作,建立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紧贴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开展特色专业群建设、开发培训项目和课程,完善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吸纳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进一步推进“1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落实,强化顶岗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训的组织管理。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八)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完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学习型城区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街道、社区、家庭等建设,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服务社会治理的功能。加强市民终身学习基地建设,发挥其核心辐射作用,构建“市民终身学习圈”,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积极开展“道德模范”“百姓学习之星”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学习,引导市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营造学习型城区建设氛围。形成开放融合、方式灵活、资源丰富、学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推动继续教育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
加快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开展市民学习需求调研,整合各类优质学习资源,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为学习者在线学习和凯发k8国际的线下活动提供凯发k8国际的服务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完善职业院校与社区联动机制,培育多元办学主体,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河北区老年大学,完善社区老年教育网络,鼓励各类教育机构面向老年人开放教育资源,支持职业院校为老年人提供课程资源。探索养教结合模式,推动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开展老年教育。加强服务终身学习的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内涵建设,健全全民学习周和职教周“双周”推动机制,探索网络学习新模式,推进河北区“e家园”终身学习网建设,提升“职继协调”“职老协同”品牌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