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推进300个重点项目、300个加快前期重点项目环评、节能审查等要件办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全年开展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4批次、开工项目600个以上。持续开展项目投资“拉练评比”和“明星项目”“蜗牛项目”评定,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提速推进华纳碳酸钙等175个重点项目。统筹做好项目建成投产竣工验收和试运行条件准备工作,推动曾家山旅游度假区基础设施(一期)等84个重点项目尽早竣工投产,确保全年完成投资47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重点产业专班作用,以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双拼双提”、重点产业项目“揭榜攻坚”三大行动为引领,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引进省外项目新增实际投资增长8%以上。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健全完善民间投资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扩大民间投资,办好“投资四川·瞩目广元”大蜀道文化旅游暨生态产业投资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等领域项目建设。
二、坚定不移抓实体、夯根基,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的重要要求,深入开展产业集聚提速行动,加快构建富有广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突破增长。聚焦“1 3 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铝基新材料首位产业,力争实现产值350亿元以上;推动硅基新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建材家居、机械电子、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产值达425亿元以上。以打造中国绿色铝都为引领,召开中国绿色铝产业发展大会,深入实施“百企千亿计划”,挂牌运行西部再生铝贸易中心,设立铝基新材料产业基金,启动建设铝基新材料省级质检中心,争创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开展“五未项目”整治专项行动,力促美宝高端硅基材料、宏和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等50个项目实现开工,加快建设通威工业硅(一期)、千川门窗西部智能制造基地等15个项目,推动广美新材料、优珍食品等51个项目竣工达产,办好中国西部(广元)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大会。新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盘活问题企业(项目)10个以上,推动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以上。加快旺苍嘉川、苍溪紫云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和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重点园区拓面扩容,力争新增园区开发面积3000亩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推进各行业领域5g融合应用赋能,加快千兆城市建设,引导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
促进商贸服务业提振恢复。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完善服务业市场主体进规入统支持政策,力争新培育限上批零住餐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100户左右。办好2024年物流产业发展大会,加快推进中欧(国际)木材物流园、国际铁路物流园、高铁快运物流基地(二期)等项目,争取开行“点对点”跨省高铁快运线路,打造全国高铁快运创新示范基地,加速融入国家“通道 枢纽 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新增信贷投放150亿元以上。围绕“消费促进年”,办好秦巴山区年货节、川陕甘汽车博览会、家装博览会等活动,开展生活消费品促销,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实施消费基础建设、“广元造”产品推广等“七大行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做好“蜀里安逸”消费券争取发放工作,加快推进“烟火利州十二坊”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聚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围绕打造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完善和实施景区提档升级规划,持续深化景区“二次创业”,加快曾家山、唐家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推进米仓山大峡谷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盐井河大峡谷和黄猫垭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入推进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创新开发非遗之旅、文博之旅等产品,提升翠云廊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古蜀道徒步游”等文物主题游径。加强以“三线建设”为代表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积极发展工业旅游。推进大蜀道交旅融合发展,深化体旅融合、康旅融合,加快白龙湖、亭子湖重点康养度假区建设,办好大蜀道山地越野赛、城市半程马拉松、曾家山冰雪季等赛事,积极开发森林、温泉、中医药、水上运动等康养产品。加强文旅人才培养引进。常态开展“四季游广元”“坐高铁游广元”活动,创新举办中国(广元)女儿节、第十四届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
三、统筹协调抓载体、强县域,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重要要求,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严格落实城市20条、集镇10条、农房15条建设管理规范措施,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聚焦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强化“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持续做优市主城区“一核”,推动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北部城区“三片”与市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增强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吸纳能力。深化城市更新试点,实施老城区旧城改造、上西火车站片区功能优化提升等更新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5个。加快国家级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持续推进“两江四岸”综合提升改造等项目,着力建设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典范。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城市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不断优化交通组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配套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更新老旧公交车辆。实施新型城市建设工程。促进房地产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培育入库建筑业企业30家以上,建筑业产值增长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