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等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

  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强大引擎,坚持谋划建设并重、招引争取并举,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硬核”支撑。

  抢抓机遇全域谋项目。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扶持重点,围绕特色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能源化工、生态环保、文旅商贸、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八个方面,谋划论证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新项目,对接实施一批拉动投资增长的大项目,争取落地一批当下非干不可的好项目,促进项目结构更加多元、更趋均衡、更有质量,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盘子,向上争取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

  提高质效全力引项目。突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取向,紧盯“六大产业链”,精心编制产业链布局图、招商目标图,瞄准重点区域、关联企业,开展集群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坚持以招商引资论英雄,压实招商责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投产率,到位省外招商引资资金增长15%以上。全面推行项目代办制,完善容缺预审和并联审批机制,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快、建得好。

  健全机制全员抓项目。全面落实领导包抓项目制度、“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产业链链长制,完善项目开工、统计、调度、督查、奖惩等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综合考核和管理问效办法,形成“人人肩上挑担子,个个头上有任务”的工作格局。扎实开展“冬日无闲·大抓项目”活动,围绕“签约抓开工、开工抓推进、在建抓竣工、竣工抓投产”四个核心环节,做实项目前期,做优要素保障,开复工各类建设项目7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以上。

  二、持之以恒强龙头延链条,做大做强生态工业集群

  鲜明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的发展导向,以非常之志、非常之策、非常之力、非常之招,推动工业经济扩规增量、突围增效。

  主攻突破综合能源产业。坚持风光氢醇多能互补,发输储用造一体化发展,加快实施中船20万千瓦风电及机舱罩生产、风电运维中心、上海电气20万千瓦风电及混凝土塔架、储能pcs系统生产等项目,推动风机叶片制造、风电整机装配及储能电池等项目建成投产。立足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加快推进已批复的500万千瓦光伏治沙大基地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争取200万千瓦碳中和基地、250万千瓦“沙戈荒”风光电一体化基地早日批复。一体推进风光资源开发、产业链延伸配套和场景应用拓展,谋划实施“光伏 ”、光热发电、新能源制氢等项目。组建成立能投公司,通过资产入股、合作经营等机制,深度参与新能源、碳资产管理等项目建设,让新能源发展红利加速释放、更可持续。

  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推进合黎山区矿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盘活用好“宝贵家产”,努力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200万吨石英砂、60万吨新型节能建材、20万吨氟化铝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工业硅、光伏组件等项目,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打造全省重要的硅石、萤石等新材料循环产业基地。

  不断壮大煤炭循环利用产业。扶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实施20万吨中温煤焦油加氢技改项目及油品质量升级改造工程,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确保满负荷生产。持续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加快120万吨捣固炼焦、10万吨焦化粗苯加氢、余热发电、油气合建站等项目建设,提升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水平。聚焦布局“新赛道”,谋划实施6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1000万吨煤炭物流园等项目,加速形成涵盖“煤、气、醇、电、油、氢”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拓展优化盐硝精细化工产业。更加注重安全、环保、高效,加快常州瑞盛60000吨医药及有机材料中间体、鼎圣化工5000吨丙酰氯、安隆科技2000吨二苯甲酰甲烷等项目建设,力促云昊科技二噻烷、恒业生物苯甲醛等项目投产达产。加快推进省级化工园区认定复核,支持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引导现有化工企业由生产中间体向生产农药原药、医药原料药方向拓展,不断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

  三、锲而不舍锻长板扩优势,加快“一区一地”示范创建

  聚焦“守底线、‘土特产’、能致富、现代化、增活力、强保证”,加快建设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守牢巩固成果和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三个总体稳定”要求,健全完善“831”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锁紧巩固成果“责任链”、筑牢防止返贫“保障网”,坚决防止因病因灾返贫致贫问题发生。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先,培育壮大富民增收产业,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实施好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36万亩、18万吨以上。用足用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56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