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试点建设,全力提升城镇建设水平。积极争取省道104线南滨河至夏官营段快速公路项目列入省市交通建设计划,协调推动轨道交通延伸至和平镇、连通创新城,探索加载夏官营机场通航功能,构建外畅内联交通网络。启动探矿厂片区棚户区改造,攻坚完成和平棚改、栖云四季等15个住宅项目,不断提升城市形象。更大力度推动市政设施建设,新建续建经十路、纬四路等12条市政道路,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更新老旧供热管网40公里,完成文成中路等6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期,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产业承载力。推动榆中县、生态创新城共享共用高新区国家级开发区政策,凝聚招商合力、打造投资洼地、共建产业集群。支持和平地区加快布局文旅康养、商贸物流、有色冶金等产业,筑牢城乡融合产业支撑。持续壮大定连片区生物制药、中医药产业,奋力打造全省生物制药产业基地。聚焦科创研发、居住休闲办公发展定位,系统提升市政路网、数字信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关镇、夏官营融入主城区半小时经济圈。积极吸纳行政服务、金融商圈、文化会展功能抽疏,打造兰州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全力建设“双碳”示范区和城市副中心核心区。
坚持提升品质内涵,精细精致管理城市。严格城乡用地审批和建设规划执行,开展城关、和平、夏官营片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持续推进“精致兰州、品质榆中”创建活动,常态化开展违法建筑拆除、空中“蜘蛛网”清理、户外广告治理,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整治力度,打造安全整洁的城市空间。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利用市民公园周边已征收土地,布局临时停车设施,打造千亩观光花海,扮靓城市颜值。紧扣“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充分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双拥共建示范街”。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助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五、围绕新发展要求,聚力美丽榆中建设,坚定不移治污染、促修复、优生态,进一步厚植生态文明新优势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高起点推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努力让榆中青山永驻、碧水长流、空气常新。
坚持严管严控,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提标扩面,启动榆中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新建甘草生活垃圾高温裂解项目,全面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深入开展重点领域环境污染专项整治,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全面防治工地道路扬尘,争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00天。建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持续提升农业面源防治水平。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坚持全面修复,深入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行动。统筹推进宛川河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全面修复宛川河生态系统,再现榆中人民母亲河昔日青绿、山水乡愁。实施宛川河龙泉至高崖段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国道309线东南面山集流排洪道建设,加快推动全域水生态功能修复。建成运行榆中污水处理厂,实施宛川河下游沿岸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持续改善黄河榆中段水质。压紧压实河湖长制,构建“巡河、护河、治河”责任体系,动态清除河湖“四乱”。加压推进机井关停工作,促进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坚持系统施策,深入开展全域生态修复行动。全力推动森林草原生态修复,组建国储林项目投融资平台,启动1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全面完成11.8万亩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持续推进萃英山、青龙岭绿化工程,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压紧压实“林长制”,加强42万亩公益林和草原管护,构建林草资源工作新格局。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形成规模治理效应。全面加强矿山修复治理,完成金崖巴石沟片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启动京兰水泥小石峡采矿区综合治理,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坚持双碳同步,深入开展绿色节能减排行动。加快建设榆钢节能减排降碳项目和卧龙川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持续推进北山风电基地建设,实施生态创新城新能源供热项目,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大力推行eod生态融资模式,系统编制项目库,科学制定路线图,促进生态保护和产业开发紧密融合。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全面完成年度污染物减排任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节水、节地、节能示范创建活动,健全水电气和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持续纠治餐饮浪费行为,让低碳节约成为社会新风尚。
六、扛起新发展使命,聚力激活要素潜力,坚定不移保安全、抓改革、优环境,进一步汇聚加快发展新动力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安全发展能力,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县域高质量发展活力。
科学统筹发展安全,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坚持“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统筹用好政策工具箱,稳妥化解重点房企风险。健全完善高风险金融机构化险机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全面完成年度清收处置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稳妥化解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确保债务安全可控。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防重症、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