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深化平安会宁建设,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数字化逐步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式,“城市病”得到有效解决,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更加成熟,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县域社会治理共同体基本形成。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筑牢返贫防线,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深入开展“五整五创”和“一推进四提升”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紧盯成果抓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收入变化,落实“4 7 12”责任体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高标准推进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完善农村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加快县级医院薄弱科室建设,稳步提升乡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水平,保持已脱贫人口和重点监测对象参保全覆盖。严守农房动态监测“四制”要求,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实施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程,健全完善三级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用水稳定性监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定期对易地搬迁安置户开展就业服务,加快扶贫车间向乡村就业工厂(乡村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多措并举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扎实抓好新“两园”建设,确保达标覆盖增效益。继续实施好防返贫综合险项目,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金融保障。乡村建设强引领。坚持以祖厉河沿线和国省交通干线为轴,以“郭河一体化”为切入点,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序编制乡镇和村庄规划,推进特色小镇、美丽村庄创建等行动,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产业中心村、美丽乡村、清洁村庄,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争取规划建设s35景礼高速会宁段,启动实施g309汉岔至祁家南山段、s225会宁至华家岭段(南辉旅游公路)、x503会宁至八里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实施乡村畅通工程,加快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园区路建设进程,每年硬化乡村道路300公里以上。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建成一批电气化试点示范工程。统筹县乡村物流体系建设,新建农产品市场3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20个。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协作帮扶聚合力。用足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政策,进一步建立与天津市和平区、中投公司以及省市县等帮扶单位长期固定帮扶关系,坚持县级领导包乡抓村机制,管好用好驻村帮扶队伍。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暨“光彩会宁行”活动,接续做好项目支撑、社会帮扶等工作,打造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典型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二)聚焦现代农业,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会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根本出路是现代农业,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在招大引强、补链延链强链上谋实招、求实效,积极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稳定粮食产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耕地撂荒治理和土地流转,探索“土地银行”模式,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节余指标跨省区交易政策,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力争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努力创建国家级产粮大县和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持续抓好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0万亩,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0万亩、年产量50万吨以上。做足兴水文章。加快引洮二期农业灌溉配套工程建设步伐,推动实施干旱塬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现代农业战略,打造“长藤结瓜蓄”“围追堵截拦”“智能用水节”三大灌溉系统,充分利用“旱变水”“坡改梯”等现代农业技术,全面推广李家塬丝路寒旱农业产业园建设模式,争取新建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30万亩。优化产业布局。紧盯祖厉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带,以“一园一镇三区五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补齐沿线节点乡镇在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发展短板。围绕“南牛北羊、东南药材、特色杂粮、瓜菜果薯”产业重点,坚持系统思维,按照“产业集群、龙头集中、技术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总体要求,深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做大做强朝阳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土高、新庄万亩生态牧场,建成现代富硒功能农业基地10万亩,培育1个国家级、5个省级、5个市级、20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优势产业链。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以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依托甘肃开盛、新疆润丰、京岚智联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蒙生养殖等规范型专业合作社,建设肉羊、肉牛、丹参、食用葵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施优势区域品牌营销战略,扩大“甘味•会宁”影响力。大力建设数字乡村,加快智慧农业发展步伐。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新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家、龙头企业50家。新发展农民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400家。新培育10个10亿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努力打造全省农业产业主体功能区。
(三)弘扬红色文化,坚定不移打造会师之城。立足红色资源禀赋,着力发展文旅赋能型县域经济,以会师之城建设引领城市转型升级,持续放大红色初心文化核心影响力。坚持规划先行,优化空间布局。按照“红色引领、双向拓展、生态固本、数字赋能”的总体思路,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突出会师之城红色定位,突出祖厉河城区段后续治理提升,突出教育名县聚集效应,突出城南高铁小镇带动,不断优化县城国土空间布局,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会师之城。坚持品牌创建,打造红色经典景区。全面启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以会师旧址拓展提升为核心,改造提升长征胜利景园、会宁红军烈士陵园,推进景区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高景区品质、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实施红色风貌提升工程,以会师大道等城区骨干道路、桥梁为主,改造一批红色街区,建设以南辉路为代表的红军路,打造以南什为代表的红军村,实施以会宁服务区高速出口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驿站”项目,拉长红色旅游链条,形成“出发在红色驿站,参观在会师旧址,瞻仰在大墩梁、慢牛坡,体验在胜利景园、红军村、红军路、红色街区,受教育在干部学院、红军小学”的旅游闭环。坚持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摸清城区老旧小区、棚户区底数,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市场。高标准完成祖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加快斜坡治理末端美化加固、东河渡槽不稳定斜坡治理及南城、北二十铺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集防洪、休闲于一体的蓄水景观工程,带动城区祖厉河两岸全面繁荣发展。持续健全城市配套功能,实施通宁路、祖河路等一批道路项目。规划建设东河大桥、文星街桥等一批桥梁工程。建成一中什字、南关什字等一批人行天桥。新建汉文化广场等一批休闲广场项目。按照生态园林化思路,有序推进西岩山、桃花山、东山公园化改造,启动建设状元历史文化公园,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加大城区及周边绿化力度,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5平方米。抢抓定西—会宁—平凉铁路建设机遇,启动建设城南高铁站,辐射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会宁县城天然气输气管道接入项目,完善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加快文星街、枝阳街等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和集聚能力。坚持智慧化管理,建设数字城市。实施“互联网 ”行动,全面推动“5g”站点建设和“大数据”应用,积极推进政务云、工业云、商务云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数字化服务,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人性化管理水平。引进保利物业、驿停车等企业,以信息手段解决群众停车难、老旧小区管理难等问题,逐步推行园林、环卫、物业、停车等市场化运营,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社会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