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多园”,加快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山东建筑大厦、住友科技城、通汇资本供应链金融创新中心等项目,在中央商务区北片区塑造绿色产业聚集区。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济南国际贸易大厦载体作用,助力本土企业模式、技术、品牌出海,深度参与国际市场。聚焦拓展新赛道,大力发展电竞产业,积极对接腾讯、米哈游等头部企业,引进国内国际知名电竞赛事,策划打造电竞产业基地。聚焦闲置低效载体盘活,发挥国有平台资源整合作用,加快舜井商厦、圣凯摩登城等载体资源导入,激发新活力、释放新动能。聚焦腰部企业培育发展,强化与一亿中流等咨询平台合作,打造企业服务加速器,推动亿元级腰部企业集聚发展。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驻区高校合作,共建科创企业孵化器,推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广泛应用。
(二)坚持稳中求进,着力提质增效,持续增强中心城区内驱力。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发展韧性活力,不断汇集企稳回升的积极因素。
以更实举措促进消费跃升。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围绕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着力激发消费潜能,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组织策划“乐购历下”系列促消费活动50场,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持续提升消费供给,加快姚享荟、银丰天地二期、金岭大厦等商贸载体建设,推进泉城路、中央商务区等核心商圈智慧化改造,引入线下体验、特色演艺、网红展览等新消费业态,新认定国家钻级酒家、中国绿色饭店5家以上,新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旗舰店20家以上;持续完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大力发展小店经济,丰富多层次消费供给,让“小商铺”迸发“大能量”。
以更强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切实将投资作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明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80个重点项目实施,确保齐鲁医院综合楼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78亿元。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统筹预算内投资、财政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源,加快轨道交通、长岭山公共停车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包挂机制,协助解决控规调整、立项审批、手续办理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加大项目策划储备,抢抓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全省城市更新十大工程等政策利好,紧盯浆水泉水库周边、中井村、明湖东等重点片区,策划储备一批投资大、产业优、前景好的项目,努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群众生活改善互促共赢。
以更优服务全力稳企惠企。坚持把减负强企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挖重点企业“支撑”,大力开展固本强基行动,巩固“招商服务年”常态化成果,围绕全区200强企业持续开展对接走访,提升重点企业贡献能力,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四梁八柱”。深挖楼宇企业“富矿”,持续开展精准服务行动,为中央商务区五大超高层为主的高端商务楼宇配备60名专属服务员,持续做优泉管家网格化服务;稳步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企业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扎实做好高质量纳统,争取更多优质企业释放新活力。深挖民营企业“潜能”,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扶持一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10亿元、50亿元的实力企业;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搭建国企民企双向对接合作桥梁,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生态圈,打造民企发展首选区。
(三)坚持创新驱动,加速转型升级,持续增强领先领跑竞争力。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创新激活力,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走在前、作表率。
精准施策,巩固楼宇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米均效益”管理服务模式赋能支撑作用,强化动态感知能力,围绕全区182栋大型商务楼宇,定期自动生成楼宇企业分析报告,运用智能决策辅助,持续更新优化助企惠企政策,提高分级分类管理精准度。提升楼宇发展品质,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对贡献高、业态优、管理好的楼宇运营机构给予支持奖励,引导楼宇围绕历下产业发展定位开展招商选商,加快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由追求租金效益向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强化平台数据分析,将帮扶政策与企业精准匹配,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实现免申即享;推进“政银企”数据互联互通,加速科技赋能普惠金融;梳理重点企业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促进产业协作,打造区域经济“微循环”。
放宽视野,推进双招双引大提升。大力实施全员招商,坚持领导带头“招”,紧盯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开展上门对接;坚持精准沿链“招”,联合中央商务区五大超高层开发企业和链主企业,瞄准现代金融、高端商贸、信息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链“高精尖缺”和价值链“前端”企业,梳理名单、靶向招引;坚持拓展路径“招”,充分运用qflp、reits、pre-reits等国际化、市场化融资渠道,吸聚全球优质资源。持续做优人才生态,创新“猎头引才”“候鸟引才”模式,完善引才图谱,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推进海右人才学院、人才课堂建设,完善人才成长护航体系,打造温暖温情、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高地”、品质生活“绿洲”。
面向未来,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依托山东科技大市场,打造集成果展示、成果交易、政策服务、金融赋能为一体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加大对科创企业投资力度,丰富“齐鲁科研贷”等科创专属产品供给,构建涵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金融产品体系;发挥省融资担保集团、省科技金融增信服务平台、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等平台优势,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向融资授信有形资金的高效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