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山水名城建设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山水名城。
(一)高标准布局“一轴一环一城一园”发展空间。按照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要求,统筹推进山水轴、龙凤环、大学城和城市后花园建设,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推动山水轴配套建设。保障丰大宜康府及五星级酒店建设,完成原恒大酒店招商运营,推进恒大珺睿府商业街和观澜府保交楼,推动市立医院二期病房楼完成建设。奠定龙凤环规划基础。完成大龙山风景区调规和石塘湖备用水源地调整。提升大学城承载能力。加强商业服务配套,推动产城融合、科教融合,深化与安庆师大、医专、黄梅戏职业学院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市一院医联体建设,推进与市中医院合作建设中药健康基地。保障后花园建设用地。开展乡村土地整理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清理盘活农村存量资源资产。
(二)一体化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外环北路延伸线、s228、s465、天天高速、安庆绕城高速、长风港铁路等项目建设,完成红色旅游道路二期工程,推动规划环大龙山、环石塘湖一级公路,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交通枢纽。启动大学城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实施凤凰河eod项目,开工建设15公里凤凰河抗旱排涝一体化工程,完成大沙河治理和引江济淮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后续项目,提升菜子湖流域防洪抗旱综合能力。
(三)片区化提升乡村振兴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依托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按照大龙山、凤凰河、岱赛湖、菜子湖、鲍冲湖、石塘湖“一山一河四湖”空间布局,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定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建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扩大小红稻种植规模,新建优质稻种及深加工基地,打通小红稻全产业链。建设高标准示范片区。高水平打造小龙山与凤溪片区,建成狮岭“树蛙部落”、巨石山等高端民宿集群,推进休闲农业成片开发;着力盘活花溪茶谷与曰公片区,增加特色民宿、研学科普和游乐业态,建成曰公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推动茶、果、旅深度融合;市场化推动岱赛湖片区系统开发,推进严凤英故居3a级景区建设,升级改造菊花加工基地;全面提升鲍冲湖片区功能,发挥杨桥现代农业示范园优势,推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扩大白泽湖片区设施农业规模,建设高标准水生蔬菜和城市“菜篮子”基地;加快布局大龙山镇云龙路沿线林业示范带,大力发展经果产业。加快特色产业振兴。按照“一乡一品、一季一特”要求,遵循市场化规律和农民意愿,科学规划发展几个叫得响的主导农特产品,集中资源财力久久为功,切实把特色农业规模做大、链条做长;创建农文旅融合品牌,按照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要求,推出彰显龙山凤水特色的系列文旅产品;加快推进罗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提升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以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33.6公里,推进道路联通工程和等级提升工程,重点建设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乡村道路;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治理当家塘92口,改厕376座,创建美丽乡村中心村7个。
(四)系统化守护绿水青山。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厚植龙山凤水生态底色。纵深推进污染防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提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5个村(社区)农村污水治理,巩固大寨河、谷桥河、石塘湖等水体治理成效;实施矿山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固废危废排查治理。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营造林4300亩;实施菜子湖生态补偿项目,建设湿地生态监测站,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加快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落实“双碳”战略,开展碳汇项目试点,严把“两高”项目;推进清洁生产,支持旺旺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光盘行动”等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资源化处理项目,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
五、加快共建共治共享,持之以恒推进怡人福地建设
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实施惠民暖企行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企业满意度,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一)构建亲清一体政商关系。落实“十做到、十严禁”要求,创建企业满意的一流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满意度高于95%,70%以上的评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对标对表长三角先进做法,深入实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高质量“皖事通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全程帮办代办,推广应用“好差评”制度。推深做实“企业管家”,常态化开展暖企行动,建立企业诉求闭环办理机制,推动惠企政策在线办理和直达直享,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实现企业预期之稳。常态化开展“宜企向未来”沙龙、重点产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搭建政银企担产学研对接平台,扩大企业朋友圈。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扩大“四上”企业规模。
(二)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暖民心行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还建安置。建成安置独秀大道还建点,基本建成开发区还建点,加快建设总铺还建点,完成叶祠东苑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教育质量。建成朝阳路二小并招生,完成大学城新初中部建设,创造条件启动晴岚中小学建设,引进1-2所优质品牌学校合作办学,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筹建学前教育集团和区属公办幼儿园。加强社会保障。推进“三公里”就业圈试点,新增就业4000人;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10个,改造提升敬老院3个;统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工作,稳步提高城乡社保、基本医保覆盖率。完善公共服务。建成1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服务机构,杨桥卫生院建成投用;新增公共停车位800个,推进大学城大型车辆停车场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推动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新增穴位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