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坚持抓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1500余件、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14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68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调整充实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涉及行政诉讼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强化府院、府检联动,依法依规解决涉地历史遗留问题18宗、企业历史遗留“办证难”问题41项,志高动漫、日芯光伏等项目处置取得重要进展。审计监督、统计督察反馈问题加快整改,政务公开居全省前列。建立重点问题整改定期调度、政府性投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招商引资合同审查等10余项制度机制,政府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廉政勤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决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干部干事创业的状态越来越好、劲头越来越足、氛围越来越浓。
各位代表!一年来取得的成绩,的确十分不易。这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淮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奋斗在防疫和发展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淮南各项事业发展的上级各单位和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市发展水平与区位资源优势还不匹配,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适应。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依然是我市最大的短板。新兴产业占比不高,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县区园区支撑力不强。龙头企业、高端企业缺乏,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城市布局大而散,功能品质不优,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较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任重道远。民生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政府系统少数干部开拓创新意识不强,争先进位劲头不足,为民为企服务的主动性不够,抓工作习惯大而化之,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对此,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二、2023年工作任务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党中央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为我们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能源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我们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平台数量较多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难得机遇;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为我们发挥战略叠加优势、扩大开放合作、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难得机遇。省委对淮南提出“一升一降”和经济总量五年左右翻一番的总要求,寄予了我们加快晋级进位的更高期待。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淮南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提速增效发力期、跨越发展窗口期的重大判断,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发展主要目标和“两个同步走”的策略安排,增强了我们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振老工业城市雄风的信心决心。我们已经看到,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进跨越的干劲更加饱满,淮南重拾历史荣光、开创美好未来之“势”正在形成。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日益凸显的区位交通、历史人文、产业基础、丰富资源、科教人才、发展空间等优势条件,集中力量加快发展,奋力在全省发展方阵中晋级进位、走在前列。
做好明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把稳经济促发展摆在各项工作首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向稳向好,加快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奋力推动五大攻坚行动取得更大进展,各项工作在全省实现更大进位,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迈出更大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建议明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粮食产量、碳排放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坚持抓主抓重、创先创优、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加快产业转型,在建设工业强市和强化县区支撑上聚焦发力。工业强,则淮南强;县区强,则全市强。必须树立大抓工业、大抓县区、大抓园区的鲜明导向,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制造业扩量提质增效,六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芯视佳微显示器、英众智能电子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围绕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中安联合二期、年产60万吨铁基新材料等31个项目建设;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推进蔚来电驱动二期和整车二期、创维商用车等40个项目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推进国晟异质结双碳产业园、中车瑞达电机等50个项目建设;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抗生素原料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等35个项目建设;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中电投主粮农场、稻香饮食文化产业园等60个项目建设。实施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新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个三年倍增计划,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5家、战新企业70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小巨人企业4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新增上市企业1家、首发上市在审企业1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