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2月19日在屏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屏南县人民政府县长 柳 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充满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外部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千方百计稳大盘,全力以赴攻难点,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更大韧性。

  (一)突出精准施策,经济大盘稳健运行。坚持“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才能稳”的理念,主动、积极作为,用好用活一揽子稳经济政策,全力保住市场主体、全力稳住经济大盘,主要经济指标承压见韧、稳中提质。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24条措施,民营经济企业数量、税收贡献占比均达90%以上,规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0%。全面兑现助企纾困政策,办理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07亿元,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6.8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零的突破。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创造,全社会研发投入是2022年的13.86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时代新材料入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瑞幸咖啡入选省级绿色制造企业。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增长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09亿元、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8亿元、增长2.3%,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09亿元、完成预算数102.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6亿元、完成预算数100%。

  (二)突出强链延链,主导产业集聚加快。工业支撑不断壮大,园区平台更加优化。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培育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6家。邦普新材料7.3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润能锂离子电池材料一期、新能源电池托盘配件、旅贸家居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投资5.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园7条区间路建成通车,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2万平方米小微园建成投用,入驻企业13家。家居制造产业园生产生活配套持续优化,vocs源头减排项目完成建设。签约落地招商项目14个、总投资31.75亿元。高山农业提质增效,品牌效应更加凸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化“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0.4万亩,补充耕地530亩,粮食产量4.73万吨,认领水田3318亩、复垦撂荒地1088亩,兑现各类种粮补助2200多万元,成功举办大食物观和粮食安全研讨会,四坪建成全国首个“大食物馆”,柏源获评省级粮食安全教育基地。修订高山冷凉花卉产业发展11条措施,文心兰鲜切花、多肉种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70%,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4.89亿元,在海峡两岸花博会上获7金16银18铜,被省林业局认定为2022-2024年林下经济重点县。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用,高山蔬菜产值达4亿元。国家(福建)珍稀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成投用,新增设施大棚2.57万平方米,食用菌产值突破10亿元。“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正式发布,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岭下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上楼、前溪、山墩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第三产业加快复苏,文旅融合更加深入。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暨宁德市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网络播放量超2.7亿人次。策划“浪漫屏南、缘梦之旅”“我在屏南等你来”等主题宣传,四坪柿子、柏源稻田等特色ip热度高涨,实现“一季游”向“游四季”升华。文旅基础设施投入资金1.64亿元,康养、研学、文创等3条精品主题旅游路线基本形成,寿山获评省级金牌旅游村。全年接待游客552.14万人次、增长29.6%,旅游综合收入45.87亿元、增长27.2%。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屏南乡村影视基地、代溪影视培训孵化基地投用。网络零售额9.2亿元、增长6%,电商产业创新做法被省调研咨询工作联席会议在《调研文稿》上刊登并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三)突出项目攻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8个、完成投资24亿元。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城市公益性公墓等项目建成投用,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库、智慧屏南一期等项目动工建设。争取上级各类补助资金11.7亿元,获批专项债券8.77亿元、增长22%,获批用地600亩、用林2000亩。策划储备项目106个、总投资348亿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大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实施城市品质提升项目58个。中心农贸市场完成提升改造,“内涵”“颜值”实现双提升。长坋中路安置小区基本建成,长坋中路、国宝支路正式通车,城市基础设施品质提升项目加快推进,城区“内循环”进一步得到畅通。金造溪城区河段防洪工程建成投用,第三水厂动工建设。新改建口袋公园2个、福道10公里、燃气管道7公里、供水管网80公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乡村振兴热度指数综合排名全省第8、全市第1。实施乡村建设项目266个、完成投资3.17亿元,熙岭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寿山、北墘、南湾、漈头、塘后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小梨洋、前汾溪入选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提升改造农村公路3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2公里、农村电网22.7公里,路下获评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双溪片区供水工程基本完成,寿山-村社共建综合体建成投用。成功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相关做法被住建部列为第一批可复制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国家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3次。成功举办乡村振兴机制创新、“美丽庭院”创建等省级现场会,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典型做法入选中宣部创新案例选编,新华社《访传统村落,寻文明之根》直播栏目走进龙潭,中央、省级媒体报道我县乡村振兴工作180多条次,乡村振兴“屏南故事”越传越远、越讲越深。

  (四)突出标本兼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保护力度不断强化。成功入选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7%,重点流域考核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生态治理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新建安全生态水系15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98万亩,植树造林1.3万亩,森林抚育4.3万亩,封山育林1.7万亩。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玉洋溪安全生态水系工程、棠口溪白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金造溪漈头河段防洪工程、长桥溪后圪溪防洪工程等项目建成,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仙山牧场入选第三批福建林业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上楼水松林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屏南水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面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控,是全市唯一“无疫区”县份。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版”村庄14个、“特色样板”村庄4个、中级版以上“绿盈乡村”7个,路下获评省级“绿盈乡镇”,南湾获评省级森林村庄,北墘微景观入选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129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71个村实现垃圾分类。8个乡镇污水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一期基本完成,新改建乡村污水管道29公里。

  (五)突出群众关切,用心用力保障民生。社会保障坚实有力。面对刚性支出增加、可用财力不足的现实困境,坚持“财力再紧不能紧民生”的理念,民生领域投入资金15.6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80.16%,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5个、完成投资3.12亿元。发放低保金3400多万元、特困供养金1500多万元、优抚安置金1200多万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5场,举办技能培训9期,新增就业605人、再就业130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306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4元、增长8%。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应急备用水源龙虎岔水库引水工程春节前通水,城区6万多名群众饮水安全更有保障。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家,新增长者食堂12个,提升改造三星级以上农村幸福院12所,全市首家公办医养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普惠托育托位150个。教育卫生取得突破。教育事业投入资金2.2亿元,机关幼儿园建成主体,双溪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30个。成功导入福师大附中、鼓楼一小等7所省内优质学校资源,有效推动教育人才“总量、质量”双提升。中高考成绩取得突破,中考成绩位居山区县第一,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全市第一,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超过市下达指标74.2%,高分通过“两项督导”市级核查。屏南二中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屏南一中入选省科研协同创新基地校,华侨中学等6所中小学、幼儿园入选省科研实践创新基地校(园),实验小学“双减”做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长桥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成主体,岭下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新增床位490个。新增名医“师带徒”工作室3个,远程医疗、对口帮扶、百名医师下基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获评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文体事业向好发展。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强,万安桥修复基本完成,重点文物安消防项目全面动工。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20场,仙山牧场(仙山学习馆)、龙潭分别入选省级、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第一矩阵”推荐对象,耕读文化博物馆入选2023-2025年度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名单,甘国宝文化研究会入选第一批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乡村造梦记》荣获省百花文艺奖二等奖、第九届徐迟报告文学奖。全民健身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体育中心正式启用。

  (六)突出自身建设,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司法夜调”便民机制、“网格入企、企业入格”服务模式等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1.53%,“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事项分别达20项、118项,新增各类经营主体2500多户。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整合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服务窗口,累计办理诉求件4400多件。社会大局安定稳定。“八五”普法通过省级中期评估,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持续发力,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警务室”等一批乡村治理创新机制得到省级主流媒体报道推广,全市首个“五星级”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成投用,“两队一室”改革加快推进。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攻坚专项行动,化解特殊疑难信访问题14个、“治重化积”信访件54件。创新“三联动”基层网格化服务模式,相关做法被《中国改革报》《长安》等国家级媒体刊载。推进“两项清单”管理,食品药品安全态势良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有力,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应急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招投标和预结算评审管理机制,干部廉政勤政意识明显增强。严格执行县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点项目责任考评、重点工作督查专报等机制,政府抓执行、抓落实能力明显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察、社会等监督,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办结县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92件。

  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民族宗教、政务公开、党史方志、老区、老干、档案、外事、农机、气象、水文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台港澳、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侨联、工商联、社科联、新阶联、关工委、科协、计生协、老科协、老体协、退教协、贸促会、老促会、企联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这一年,面对大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叠加的客观环境,我们知难不畏难、知重敢负重,以超常规的决心和力度应对超预期的困难,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鼎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屏机构、驻屏部队、公安干警、消防应急救援队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挑战:重大产业项目滚动接续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效不够明显;城乡基础设施还有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有待优化;财力依然吃紧,“三保”压力仍处高位;部分干部进取意识、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发展要求等。对此,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要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我们既要认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以及自身条件不优、基础弱、底子薄所带来的发展压力,更要把握上级系列利好政策以及县域产业基础、城乡品质日益优化所激发的发展动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保持定力、迎难而上、奋发有为,集中精力办好屏南的事。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主动融入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大局,以全面推动“三个一流”产业发展为总抓手,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在实际执行中,争取更好更快。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致力“三个一流”,持续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产业强县、实业兴县,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强绿色工业集群。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家居、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扩能延链成群,全力保障时代电子科技电池配套、pcba生产线扩产、电池基地箱体精加工一期、华阳新材料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完成工业产值70亿元以上,新增规上企业5家以上。加快瑞幸咖啡数字化改造、德茂无纺二期等项目建设,力争时代电子科技石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产业化三期、莲安智能二期等项目动工建设,完成工业投资5亿元以上。全面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一厂改扩建,基本完成溪角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二期)项目,动工建设古政高速跨线桥。完善家居制造产业园、绿色产业园物流、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园区亩产效益。优化标准化厂房、小微园服务配套,助力小微企业“轻装上阵”。

  提升高山农业质效。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硬任务、硬责任,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确保耕地面积18.1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6.37万亩、粮播面积12万亩、粮食产量4.73万吨以上。持续推进“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提档升级,推动更多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应用拓展。深化高山果蔬、食用菌、花卉、红粬黄酒等优势农业全链条升级,完善“一产一策”扶持措施,新增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30家以上。加快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建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期、食用菌产业园二期、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二期、闽东(代溪)高山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期、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推动南部果蔬产业园建设。做好“屏南800”生态公共品牌运维,推出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屏”字号产品。

  做优乡村文旅康养。全面打响“浪漫屏南”品牌,持续深化“屏南凭什么”营销话题,力争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红色精品旅游带、漈下等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建市级金牌旅游村16个,完成文旅投资2.4亿元以上。持续推动鸳鸯溪国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改造升级,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加快推进仙山牧场、双溪温泉等康养基地建设,争创全国全省康养试点县。深化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建设和专业化运营,加快寿山、罗沙洋等摄影基地建设,推动《铁血红心》等本土影视作品拍摄播出,打造独具特色的影视产业集聚区。大力支持前汾溪创建国家级研学营地,深入挖掘新四军五团、六团等红色故事,加快推进“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研学旅行目的地。全方位提升药膳文化,打造“知县菜”等一批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品牌。

  增强第三产业活力。加强电商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培育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本土电商企业,全年网络零售额10亿元以上。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在大宗物流、工业设计、会计法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实现突破。加快发展电池充换电、共享储能等新能源业态,新建一批光储充检站、充电桩。加强房地产市场研判分析,推进房地产行业更加良性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力争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提升改造一批特色商圈、精品夜市、主题街区,全年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1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

  (二)致力项目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高质量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为屏南发展强势赋能。

  扩大有效投资。全年拟实施重点项目43个、总投资144.38亿元,申报省市重点项目13个、总投资55.01亿元。推进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库、智慧屏南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动工建设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农村公路水毁修复等项目,全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30个以上。深化项目前期“3 n”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南丽铁路、屏南至建瓯高速、熙岭(代溪)至古田鹤塘省道等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并适时启动前期工作,全年谋划储备重大项目45个以上。

  健全项目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属地、行业双挂钩责任机制,健全问题收集、协调、督办、反馈、销号闭环管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推行“项目专员”机制,实行一个重大项目匹配一名“项目专员”,全过程跟踪项目进度、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全链条监管机制,制定项目报批、招投标、建设、验收、财审等重点环节一揽子监管清单,着力破解监管难、难监管问题。推行项目晾晒考评“红黑榜”机制,建立项目前期、项目建设、项目管理三张“责任清单”,形成“比学赶超、争先晋位”浓厚氛围。

  突破重点环节。统筹项目布局和招商政策,完善“全员招商”激励措施,建立“一产一目录”“一产一机制”,全面落实签约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力争全年签约招商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40亿元以上,落地项目履约率、开工率、投产率达60%以上。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券等支持,全年争取各类资金补助11.8亿元、专项债5亿元以上。持续加强要素保障,推动各乡镇设立项目前期工作和安征迁专班,审批部门继续推广应用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快审快批”模式,力争用地用林报批1000亩以上。

  (三)致力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发展动能再释放,让高质量发展更可持续、更有效率。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不论大小、投资不论内外、企业不论新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做到既“无处不在”又“无事不扰”。加快推动综合窗口改革,最大限度“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跑动”,持续扩大“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掌上可办”范围,“一件事一次办”联办事项提高至95%以上。推动政企互动常态化,深化“局长服务日”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更加精准、更具实效的产业扶持政策,让更多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完善惠企政策线上直补平台和线下代办流程,积极兑现减税降费等政策,真正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

  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小微企业“行稳而致远”。深化科技创新扩面升级,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4项、完成投资1.5亿元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水电开发、竹木加工、红粬黄酒等传统行业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新增各类科技型、创新型企业5家以上。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支持企业、协会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扎实推进重点改革。强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和资产盘活,支持县乡两级国企联动合作,引导国企积极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运营等领域,提高国企发展质量,县属国企自营收入增长9%以上。优化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涉农贷款分别增长15%、4%以上。坚持“引”“留”并举,创新教育、卫生、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人才自主评价认定机制,提高人才各类待遇,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屏南、扎根屏南。

  激发乡村创新创造。创新推进乡村分类治理,精准谋定村庄发展方向,推动各类要素科学合理配置。深化乡村振兴研究院理论成果转化,总结提升片区党委、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等改革实践经验,让更多资源、更多人才流向乡村。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农房资源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整合运营,鼓励跨村联建、产业联动,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支持乡村文创人才创新创业,推动“文创 ”业态高质量、多元化发展。

  (四)致力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坚持一体推进,围绕“一主三副两片区”县域发展目标,推进中心城区与乡村建设互促互融,打造更具融合力的县域格局。

  做美中心城区。常态化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高标准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面开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全力保障外东环路、长坋东路东段、长坋东路西段、横向支路二、国宝北路东段、长坋路、宝庆西路、文化路西延、龙湖路等9条城区路网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城西路建设,全力推动文化东路二期动工建设,努力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舒坦。推进城乡垃圾综合处置、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第三水厂等项目建设,力促供电公司综合用房建成投用。全面启动城区全域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统筹推进污染治理、生态补水、景观提升,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改建雨污管网12公里、燃气管道7公里、城市绿地120亩、口袋公园2个、福道1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100公里。坚持从老百姓感受最直接的细节问题抓起,持续完善背街小巷环境卫生保洁和“1 n联勤联动”常态化交通管理模式,完善市政设施“见坏即修、见脏即清”维护管护机制,大力整治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油烟直排等市容乱象,保持“两违”“两乱”整治高压态势,打造“新绿亮洁”城市街区。

  加快集镇发展。坚持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屏城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方面与中心城区互联互通,优化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打造研学集散地。代溪重点推进集镇亮化美化、旧村文旅改造、河道综合整治,提升黄酒文旅康养小镇品质。路下重点推进文旅业态升级,加快融入仙山牧场生态旅游区建设。熙岭重点推进文创服务中心、交通综合服务站等项目建设,推动“乡村文创”产业提级、功能提档、配套提升。甘棠重点推进蔬菜、芙蓉李等特色农业和传统村落连片保护,打响“国宝故里,甘棠有李”品牌。长桥重点推进以万安桥为核心的周边环境整治与整体风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万安古镇。棠口重点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做实东棠大道沿线土地要素保障,加快实现与中心城区产业互联、资源共享。双溪重点推进文化古迹保护利用,加快完善温泉康养配套设施,擦亮古镇名片。岭下重点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优化集镇面貌,完善产业链条,打造高山农业示范区。寿山重点推进集镇品质和内涵提升,大力发展“沉浸式”乡村文旅业态。

  建设和美乡村。坚持重点抓与全面抓相统筹,实施农村建设项目200个、完成投资3.6亿元以上。全面推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项目建设,保护提升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文物及革命遗址。深入推进县道晋级、乡道“单改双”、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力促岭下至东峰、上楼至灵峰、康里至南山、凤林至灵峰等道路建成通车,力争动工建设甘棠至长桥便捷通工程,深化长桥至仙山牧场便捷通工程前期工作,建成“四好农村路”30公里。完成裸房整治800栋,改造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村庄4个,打造“五个美丽”示范点183个。推动长桥片区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岭下-村社共建综合体、双溪供销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厚植生态优势。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分区管控,坚决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水源保护、供水建设、污水治理,建成投用棠口溪岭下段和金造溪甘棠段安全生态水系、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示范区项目,加快推进大中小型水利灌区项目建设,确保各类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实施林长制,健全森林资源管护体系,精准推动森林防灭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完成植树造林5410亩、森林抚育3.9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以上,修复废弃矿山170亩。大力发展茯苓、山苍子、金线莲等特色林下种植,新增林下经济面积5000亩。全面落实“双碳”战略,积极谋划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商品林赎买等生态红利有效释放,全力创建“零碳县”。

  (五)致力优化供给,着力提升民生福祉。坚持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全心全意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民生服务更加精细、更有温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力推进稳岗就业工作,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新增就业600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抓好养老、医保等保险扩面及续保缴费。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脱贫户挂钩帮扶,推动返贫致贫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消除。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加快推进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长者食堂8个以上。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成机关幼儿园,动工建设第二实验小学、职业中专综合培训楼和宿舍楼以及进修校、电大、党校新校区等一批项目,完成教育项目投资8000万元以上。全面对接福师大附中、鼓楼一小等7所省内优质学校,拓展深化合作领域,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大教育优秀人才奖补力度,大力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培育一批高水平教育人才。深化拓展紧密型共同体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多样化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发展家庭教育、老年教育、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长桥卫生院医技综合楼建成投用,全面动工总院扩容提升改造项目,新增床位530张以上,医疗项目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推进县总院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做优做强针灸推拿理疗、脾胃病等重点中医专科。树立良好医风医德,开展争当“好院长、好医生”活动。高位嫁接市医疗集团、泉州二院等优质医疗资源,推动人才、技术双向交流,加强乡村全科医生培养,打造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优化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推动10个乡镇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全面达标。落实促进“三孩”生育政策,新增婴幼儿照护床位100张。

  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和文物安全,加快推进万安桥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重点文物安消防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深入挖掘廊桥、戏曲、民俗、武术、茶盐古道等传统文化,鼓励各文艺协会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和屏南气息的文艺精品,精心打造一批文化ip。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多样化推进非遗文化展演,申报一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各类活动赛事40场以上,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平安屏南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屏南。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着力从源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信访问题,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加强阵地建设和网络综合治理,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强化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积极化解政府债务,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严监管食品药品,筑牢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防火墙”。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完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体系,深化军民融合,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持续拓展与台港澳、海外华侨华人交流合作,建成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办好甘国宝闽台武术文化周活动。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做好民族宗教、政务公开、党史方志、老区、老干、档案、外事、农机、气象、水文等工作,统筹推进文联、工商联、社科联、关工委、科协、计生协、老科协、老体协、退教协、贸促会、老促会、企联会、红十字会、慈善总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等事业更好发展。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诠释担当。我们将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传承弘扬“四下基层”等优良传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把对党忠诚作为第一品格。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仙山牧场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35周年系列活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二)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导向。树牢“抓而不紧等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的工作理念,让抓得实、推得动、落得下成为政府系统鲜明特质。畅通乡镇、部门“双向”交流渠道,不为办不了找理由、只为办得好想办法,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干一桩成一桩。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走出机关大门、走进群众家门”成为常态,让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成色更足、感受更强。

  (三)把依法行政作为第一准则。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加强府院、府检互动,建立行政执法片区协作机制,推进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规范化,大力压降行政败诉率。深化政务公开,落实权责清单,主动接受监察、审计、社会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把清正廉洁作为第一操守。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县实施办法,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成为共识。坚持过“紧日子”,把更多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为全面推动“三个一流”产业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2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