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严格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考、保、包、促、评”六字要求,牢固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意识,确保今年项目工作强势开局、高效推进、取得硕果。对省市重点项目、全市集中开工项目、重点固投项目实行台账管理,逐一明确包联领导、责任部门,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为重点项目全程保驾护航。加快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园、中视科创园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做好省、市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今年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数量大幅提升,最大限度争取上级在用地、能耗等方面的支持。
三是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围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强与北京有关部门、商协会和重点企业沟通对接,与副中心开展联合招商,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研究完善我县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制定出台吸引力强的招商引资政策及奖励办法。深入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招商引资,积极承办通州区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举办不少于5次专场推介活动,力争全年洽谈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签约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25个。积极借鉴先进地区招商经验,进一步强化招商意识,建强专业招商引资团队,建立完善科学严谨的项目论证评估机制,完善考核机制,不断增强招商选资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
四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争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为目标,结合企业需求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精简审批事项、流程,全面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办事成本。实施产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全面推行投资建设项目领办、代办服务机制,用“专人对接、全程服务、无缝衔接”的套餐服务,进一步缩短企业引进周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环保治理不搞“一刀切”,探索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做到有停有保。加强园区封闭式管理,严格落实入高新区企业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积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围绕协同发展关键环节,在破壁垒深融合上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四统一”对接落实。对照京津冀协同发展“1 5 12”规划体系及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提升国土空间布局,修改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力争年底前完成规划报审,建立健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规划体系。高标准完成与副中心“四统一”比较研究,积极引入首都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智库,对大厂与通州区各层面、各领域间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对比,精准分类施策,提出可行路径,健全完善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科学明晰、错位互补的功能定位和产业格局,确保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园区共建取得新成效。
二是深入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京唐铁路正线路由建设,确保9月份实现通车,加快大厂站和玉兰广场建设进度,确保同步投用,同时积极谋划高铁站周边区域开发建设,促进交通、产业、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厂通路建设工程,同步推进桥梁及引道工程,确保如期竣工通车,加快公安检查站建设,与厂通路同步建成使用。加快推进密涿高速公路大厂东互通连接线(大厂段)两侧新建并行道路建设工程,启动迁大线一期工程(大香线至密涿高速大厂西连接线段),做好双赵路西延对接燕郊东环、观潮路北连燕郊南环等工程前期工作。
三是深入推进产业项目融合发展。制定出台我县《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与北京市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关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进与副中心产业深度融合、错位发展,瞄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 科技创新“3 1”功能需求,掌握大局面、运作大资本、建设大项目。加快推进大厂数字经济总部商务区等新型服务经济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商务大厂新天地”。全力推进国家京剧院文旅融合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对标环球影城度假区、运河文化带,打造交相呼应的健康文化旅游地标,力争回迁安置社区9月份完成主体封顶,域见未来戏剧文化生活体验中心7月份建设完成并试营业,文旅度假景区、颐养社区11月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四是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与京津高校、优质医疗机构的对接沟通,深化交流合作成果。力促中德高级中学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加快推进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小学工程建设,确保2023年竣工使用,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吸引更多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与大厂开展教育教学合作。通过合作办院、设置分院等形式,推动在京优质医疗资源向我县纵深布局,积极引进北京三级综合医院,全面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围绕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在强平台增后劲上见成效。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上档升级。对照廊坊《2022年重点产业、非首都功能疏解、基础设施和公服城乡建设重大项目责任清单》(廊办传〔2022〕2号),全市“7 6”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厂实际抓好责任落实,确定产业项目盘子,列出时间表、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推进全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上档升级。完善“一企一策”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开拓市场、腾笼换鸟等措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鼓励支持牛羊肉屠宰加工、景泰蓝等传统产业转型创新,进一步叫响民族特色品牌。
二是加快提升园区能级水平。进一步发挥高新区主战场作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新建道路及管线等工程。完善工业用地产权分割管理、鼓励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等政策,取消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落实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等政策,提高土地亩均产出效率。加强区中园建设,重点引入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促进项目集群集聚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技改奖励等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