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4月24日在平定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平定县人民政府县长 郭满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锐意进取、躬身实干,全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9.3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全市排名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市县区中排名第一;财政总收入完成17.7亿元,同比增长42.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特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1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速排位全省第九;全县涉税主体完成税收13.5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创国地税合并以来最高水平。
——生态环境稳步改善。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改善率全省排名41位,综合指数成功退出全省“后十位”;白羊墅、地都两个国控断面均保持优良水体,水体优良率100%,南坪省控断面稳定退出劣ⅴ类,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1万亩,治理历史遗留私挖滥采点、涉煤涉矿坑点0.4万亩,全面完成约束性考核任务。
——城市名片增添底色。成功举办首届娘子关女子半程马拉松赛、华北五省市门球精英赛、山西省第六届工艺美术陶瓷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承办全市首届文旅发展大会、南京招商推介会、“龙的传人”游长城等活动。“平定砂器”成功申报山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莹玉陶瓷文创产品系列“春碗”连续四年登上央视春晚,“中国砂器之城”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平定以开放的格局加快融入全国大市场。
——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606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90元,同比增长7.5%;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777元,同比增长17.9%,全市排名第一。城乡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升,发放各类补助救助资金1.3亿元。
——风险防控扎实有效。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在收支平衡难度大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化解隐性债务1.4亿元,消化存量暂付款0.8亿元,保证了全县的“三保”和正常支出;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一批群体性上访事件,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6.7%;完成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县住建局被应急管理部评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先进集体”;准确把握雨情汛情,扎实开展预警响应、转移避险、救援救助、群众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有效应对7月份“杜苏芮”超强台风带来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一线、担当作为,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聚焦聚力动能转换、量效并增,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汇能煤业180万吨智能化煤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同意煤业年产120万吨建设项目转产运行,全年生产原煤614.5万吨,较上年净增109.3万吨,同比增长19.5%,煤炭优质产能有效释放。中能建二期并网发电,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占比分别达到21.8%和7.0%,新能源发电规模逐步扩大。新能源电池、砂陶、富硒农业三个专业镇入选市级专业镇。中烨锂电负极材料二期建设完成,贝特瑞、中烜、中冀投锂离子负极材料项目顺利推进,负极材料产能突破10万吨,新能源电池小镇规模稳步扩大。湖大特塑年产1万吨聚砜系列产品项目签约落地,星火弘源年产400万吨活性氧化钙项目加快实施,新材料产业再添新兵。非煤矿山整合工作成效显著,将53座非煤矿山整合为22个整合开采区,平均生产年限由原来的10年提升到18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提升,全省首家非煤矿山智慧监管与资源交易数字化平台建成运行,为整合后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提供有力保障。砂器文化示范区被省文旅厅授予“山西省文化示范园区”,砂陶产业总产值达到5.4亿元。2023年,规上工业“五大”支柱产业在价格明显下行的情况下,产品产量全部实现了正增长,为全县工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县转型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窗口期。8家企业完成“小升规”,收入上亿元的企业达到34家,制造业税收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产增加值完成95.2亿元,同比增长4.0%,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二是聚焦聚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加快推动潜能释放。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46户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营商环境3.0版改革高效落实,无人工干预的注册方式更加便捷,经营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7.4%,新增经营主体中企业占比达到51.8%。深入开展“两不一欠”专项治理行动,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8亿元。经开区“三化三制”改革深入推进,新能源电池材料园区被认定为全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聚区试点,成功申报省级独立工矿区,龙川化工园区升级为c类安全风险等级园区,转型项目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7.7%,“四上”企业达到49家,同比增长22.5%。农村改革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行。全面创优创新生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双创基地6家,在全市县区中排名第一,被评为“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
三是聚焦聚力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加快推动经济复苏。落实促进服务业政策措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7亿元,累计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18.8亿元、惠及企业1807户,涉农贷款余额141.6亿元,同比增长27.2%。规划建设“1街2区3圈5便民点”夜间消费聚集区,举办古州评梅之夜电音节、商品展销会等活动,开办家电、汽车展销专场,发放数字消费券、爱心消费券620万元。推进“乡村e镇”建设,建成了“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培育孵化电商带头人41人,线上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全县a级旅游景区接待91万余人次,综合收入2600余万元,同比增长275%,超疫情前水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99个项目开复工,完成投资49.6亿元,民间投资占到49.1%。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转移,开展精准招商,全年招商签约项目43个,新开工项目39个,新开工项目投资额70.9亿元,全部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外省投入平定的固投到位资金23.2亿元。2023年,全县三产增加值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2.9%。
四是聚焦聚力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加快推动城市建设。广阳经济带分片分区破局起步,开发土地并打造商业平台204亩,完成片区三拆迁1.9万平方米,中图商贸物流港、智慧物流产业园等广阳经济带开发项目顺利实施,“阳平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以创建国家卫生县为牵引,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亿元铺设雨污管网、供气管网、高压架空线入地管线30.5公里。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关于“停车难”意见建议,开工建设综合公共停车场6座,新增停车位89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面积12.5万平方米,全县老旧小区全部实现改造提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修补人行道1.6万余平方米,治理易涝积水点6处,雨水井、污水井、截流井清淤1330余座,更换窨井盖520余套,清理积存垃圾坡21处4500余吨,改造公共旱厕378座,新建消防主题公园,县城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线贯通,国道307、207阳泉市绕城改线工程建成运营,四好农村路建设里程完成71.6公里,建制村公交客运通达率100%,投资0.6亿元的化义路南延平定段建成通车,打通了通往市区的又一南北向通道。城市智慧管理进一步提升,县城核心区域15平方公里全面实现了数字化智能管理。8个a级以上旅游景点、41个传统村落串景成链,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作为唯一县区在全省城乡建设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五是聚焦聚力特色培育、村庄建设,加快推动乡村和美。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039万元,建设提升高标准农田2.8万亩,复垦复种撂荒耕地8310亩,全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狠抓“特优精”农业产业,建成12类富硒农产品基地3.5万亩,认证富硒品牌57个,占到全市一半以上,综合产值实现3亿元。甘泉井鱼菜共生、上庄村西红柿种植深加工、华盛农牧全自动蛋鸡生产线、酷能农业生物质颗粒等13个项目竣工投产,助力农村经济实力整体提升。学习推广“千万工程”,张庄镇获评省级文明乡镇,“张晓蘑”“张罗办”“张榜评”创出工作新典型,冠山镇河头村入选省级深化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鹊山移民安置区被省乡村振兴局授予“五好社区”,冶西镇尚怡村纳入“四规合一”百村联盟规划建设村,旧关、马山等11个村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美乡村展现新风貌、呈现新气象。2023年,全县一产增加值完成6.8亿元,增长7.1%。
六是聚焦聚力发展为民、实事惠民,加快推动民生改善。在县级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县政府千方百计优先保障民生,高效办理农村医疗体系建设、煤气气源短缺、马齿岩寺保护等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以打造“微工厂”“宅经济”为抓手,建成人社服务“就近办”站点249个,运营公益性零工市场,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县公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80岁以上老人全免挂号费服务,有效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购药负担,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过省级评估。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建设完成,我县被评为全省“人口和生育政策保障工作先进县”。集团化办学模式成效显现,二本b类达线人数连续三年破千,连续两年有学子圆梦清北。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等群众文化惠民工程2500余场次,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民生类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县中医院新建工程主体完工、文化中心主体竣工、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完成升级改造、3所公办幼儿园完成改扩建、3家a型养老服务站建成运营。切实做好气源保障工作,投资4700万元完成2万米老旧管网改造,发放煤改气补贴2000万元,耗资2600万元购置天然气690万方以补充煤气不足。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第九次荣获“山西省双拥模范县”荣誉称号。扎实推进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连续61个月杜绝重特大事故。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打造“五色预警”工作品牌,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6.2%,县公安局荣获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娘子关税务分局荣获全国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优秀单位,郝家庄检查站荣获集体二等功,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七是聚焦聚力政治引领、实干担当,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把讲政治体现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纵深推进法治、创新、清廉、服务政府建设。主动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预算支出压减2.5%。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41件、政协委员提案207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92件,行政应诉案件40件。12345热线受理解决群众诉求9497件,办结率100%。
一年来,国防动员、双拥共建、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扎实推进,工会、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港澳台、科普、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各位代表,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2023年,我们沉着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保持定力、心无旁骛,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作风,紧紧围绕资源型县区绿色低碳转型这一目标,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盯住干,一件实事一件实事盯着办,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地部队、公安干警以及驻平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平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经济增长面临需求不足、预期不稳等多重压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还需加快;经开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发挥不稳,科技创新、项目投入、资源要素对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还不够有力;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教育质量、医疗水平还有短板;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安全稳定风险不容忽视,生态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担当精神不强、执行能力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深化全方位转型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紧密围绕县委“坚持一个思路,创优两个环境,打好五场硬仗”任务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工作,以高标准建设促进城乡融合,以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以高效能治理护航安全稳定,以高水平党建引领转型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平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各类约束性指标要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并努力达到更好的效果。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产业转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平定一切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在于经济转型,转型的主要矛盾在于工业,工业的主要矛盾在于制造业。实现经济转型,我们要下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盘棋”。特别是要以制造业振兴升级为主攻方向,利用三年的时间,让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占的比重超过采矿业,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资源型县区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这是本届政府坚定不移的目标。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能源革命为抓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比较优势,扎实推进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改造升级,助推传统产业实现数智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煤炭产业要大力推进汇能等5家煤矿企业进行智慧化转型改造,丰泰煤业进入联合试运行,不断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煤炭总产量不低于630万吨,全力保障完成277万吨电煤保供任务。电力产业要支持阳光电厂超低排放、增容提效等技术改造,推动2×100万千瓦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保持火电产业规模优势,稳妥有序推进小火电关停工作;压茬推进国投、华润、中能建等光伏、风电项目建设,谋划实施生物质能发电、化学蓄能等项目,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冶金产业要持续推动节能技术改造,不断降低能耗强度;加快推进首钢废铝回收循环加工项目,布局电池箔、食品包装箔产业链,促进铝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低碳绿色发展。钙基产业要全力做好非煤矿山整合“后半篇文章”,谋划实施绿色智慧矿山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星火恒源、恒跃兴等龙头企业率先完成绿色低碳智能化改造;特别是抓好400万吨氧化钙及其后续的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活性氧化钙、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纳米碳酸钙等中高端产品,不断提升钙基产品附加值。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坚持以专业镇培育和产业链集聚为抓手,重点抓好贝特瑞、中烨、中烜、中冀投等新能源电池小镇项目和湖大特塑等现代化工项目,做大体量、延伸链条,推动战新产业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要加快推进中际诚航钛酸锂项目建成投产,推动贝特瑞一期、中烜、中冀投一期等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投产达效,负极材料产能要超过20万吨;积极对接山东汇纳集团,延伸引进“生焦--煅后焦--负极材料”等产业链重点项目,做强天元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产业,补强补齐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现代化工产业要充分发挥龙川化工园区产业承载和集聚优势,加快推进阿镁迈特镁基脱硫剂、谦源化工甲基吡啶项目建设,重点推动湖大特塑年产1万吨聚砜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建成试生产。围绕聚砜系列产品布局上下游产业,招引聚酰亚胺、聚苯醚、聚醚醚酮等项目。要继续加大力度盘活华阳项目占地,为化工项目落地创造条件,积极承接江苏、山东等地水处理膜、空气膜、血液透析膜、医药中间体、人体高端骨材料的产业转移,全力打造全国特种工程塑料研发生产基地。同时,进一步推动华阳集团乙二醇项目改造重启,pbat、气凝胶项目复工复产,助推现代化工行业焕发新动能。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力,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在这方面,我们要立足平定资源、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开展科研创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贝特瑞、西格里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发展碳碳复合材料、等静压石墨产业,碳碳复合材料今年实现量产;充分利用湖大特塑医用级、膜级聚砜材料合成技术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支持企业建设膜材料研究院、研发基地和中试基地,膜级聚砜材料合成技术将攻克国内“卡脖子”难题,实现从“0”到“1”的科技突破;支持星火恒源、恒跃兴延伸钙基产业链,发展高比表面积氢氧化钙材料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
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加快发展砂陶、文旅康养和富硒产业作为促消费、增投资的有效抓手。砂陶产业要持续推进“一镇三园区”优化升级,积极申报砂陶产业省级专业镇,加速推动中冶装饰陶瓷、宜兴顺辉紫砂陶板和工业化琉璃瓦等项目在陶瓷工业园区开工建设;积极申报“平定砂器工匠”省级劳务品牌,争取陶土资源纳入开采名录,吸引外地企业、客商来平投资建厂。同时,在太原、成都、宜兴、济南等地设立营销网点,持续扩大“平定砂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砂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要继续做好娘子关、冠山等核心景区的提质升级,推进冠山“一县一景”、娘子关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固关长城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优化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旅游产业布局,积极打造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亲水游乐、休闲康养、研学教育等具有复合型文旅商业价值的旅游布局,进一步激活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富硒产业要加大富硒农业产业镇建设力度,运用好“阳泉硒品”品牌优势,分类建设富硒生产基地,巩固提升富硒产品加工基地、物流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等载体,鼓励扶持富硒产业龙头企业发展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高附加值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产业“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扩容提质现代服务业。坚持以落实国家、省、市恢复扩大消费政策为重要抓手,创新消费服务新模式,办好各类促消费活动。传统消费要积极举办新能源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品促销活动,提质升级住宿餐饮业,稳定扩大传统消费优势。要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打造和提升“1街2区3圈5便民点”“烟火气”集聚区,结合“遇见娘子关”演艺,继续办好“夜游娘子关”活动,打造娘子关景区“商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新型消费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依托“乡村e镇”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和寄递物流产业贯通发展,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持续挖潜消费潜力。交通运输服务业要围绕煤和非煤两条主线整合散小运输企业,加快推进瑞泰物流铁路专用线项目,拓展誉丰恒达物流、鑫旺汽车运输、星火通宝等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规模,完成德运昌入规入统。
(二)突出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坚持以进促稳,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建设,以重大项目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紧盯2024年谋划确定的117个重点项目,特别是围绕太旧高速改扩建、星火弘源活性氧化钙等9个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和阳大铁路平定站站前街、迎宾路及站前广场、商贸物流港、粮食储备库等13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严格落实项目专班包联、定期分析研判、问题疏解闭环管理等工作机制,分类滚动建立进展情况清单,定期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一项一档跟进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按进度推进。
抓好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坚持把要素保障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引擎”,以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百日攻坚”为抓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前期手续办理。顶格执行国家、省、市融资贷款、建设用地等各项惠企暖企政策,全力保障资金、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供给,为项目开工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开春即开工。同时,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资金补助等政策契机,抢抓“六新”和“两新一重”以及专业镇建设、独立工矿区改造等政策窗口期,全力争取上级资金。
加大民间投资支持力度。坚持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摆在突出位置,执行市场准入激活民间投资30条,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开展公平竞争问题专项清理行动,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法律政策、招聘用工、创业培训等优质服务,支持民营企业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提升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精准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调整经济结构的“动力源”,锚定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化工材料、钙基新材料以及砂器等县域优势产业,探索产业母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和科创基金模式,用好招商中介、投资基金、行业协会合作等市场化手段,继续重奖在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中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大力推行“以商招商”,开展云端招商,实行“专班 专员”全流程服务机制,培育一批“专业专注”招商队伍,积极参加举办各类招商展会,既要招支撑牵引优质的大项目,又要引配套成群先进的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突出改革创新,汇聚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改革创新作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塑造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营商环境首位战略,突出法治引领,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深入开展“五清”“排忧”专项行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要发扬平定文化中开放包容的传统,在全社会塑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外商的浓厚氛围,让所有外来的投资商都能够感受到平定人的开放大度。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窗口受理”“涉企政策平台”“证照联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改革。要深化“府院”“府检”联动,全面整合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完善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提升“一网通办”效能,完善“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 监管”全方位监管体系,构筑优质营商环境“生态圈”。
推动经开区发展升级。坚持以省市转型综改牵引性集成改革为抓手,充分发挥经开区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的重要作用,紧盯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省定开发区发展指标考核任务,提升在全省工业类开发区中的排位。要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投资1.1亿元实施化工园区110kv变电站、蒸汽岛、事故应急池、综合管廊、污水处理厂以及张庄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工程,打造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产业园区。要坚持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围绕锂电池产业、精细化工、先进制造业,积极招引关联项目,以点代面逐步整合,形成产业集聚。要坚持“土地可供可控,项目可进可出”,建立完善项目和企业退出机制,组织开展“腾笼换鸟”攻坚行动,通过市场运作、腾引结合等综合措施,为优质项目落地发展腾出空间,提升产业用地亩均效益。
推进创新引领工程。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强县、人才强县战略。要继续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培育和吸引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先进技术,新培育省市技术创新中心3个、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5个,最大限度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为发展动能;要深化县院合作、校企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争取产业发展方面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四)突出城乡融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全力打好创卫攻坚战。坚持将创建国家卫生县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小型焚烧全国试点项目,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动改水改厕、人行道维修改造,加快推进新建停车场、便民市场等工程建设,县城旱厕改造590座,建设6处综合公共智慧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050个、公共充电桩230个。全力整治城乡环境,紧盯农贸市场、背街小巷、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等重要部位,重点围绕“3线4街5圈”,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彻底清理积存垃圾、门前“四堆十乱”、小广告,修复残垣断壁,重点整治破旧厂区、废品收购站和畜禽养殖等重点区域,启动再生资源体系建设项目;落实落细“七小行业”、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医疗机构、病媒防制等重点行业领域创卫标准。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锚定“北联、中优、东西扩展”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加快广阳经济带开发,重点推进广阳经济带片区三和总部经济平台打造,统筹推进广阳经济带水、电、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完善整个片区的功能匹配与产业承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建成区提质升级,投资1亿元启动燃气供应基础改造,保障气源安全,实施高压入地工程,全面消除安全隐患;要完善县城路网,建设二中路和南关新路,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纳入全县雨污分流改造计划,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要合理布局停车位及人行道区域,加快推进平定一中扩建、中医院、文化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县城品质。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完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持续推进撂荒地治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好1.1万亩大豆种植任务,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2亿斤以上。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整合“千万工程”、乡村振兴衔接、地方专项债券等多渠道资金,分三年实施44个行政村、惠及1.53万人的农村供水工程,全县行政村自来水入户普及率提升到96%以上。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接续开展村庄清洁专项行动,改造农村户厕3500座,开展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主题”,高标准推进冶西镇尚怡村“四规合一”规划建设,形成样板示范效应,打造鹊山、杨家沟、娘子关、甘泉井等20个精品示范村。
(五)突出底线意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巩固衔接、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种风险挑战。
强化巩固衔接质效。围绕“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要求,紧盯责任、工作、政策“三个落实”。聚焦驻村帮扶成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履职水平;聚焦就业增收,分类推进帮扶产业发展,以“四个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继续支持连翘、富硒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拓宽就业渠道,稳定脱贫人口年度务工规模,推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聚焦防返贫监测帮扶,抓实抓细监测识别,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构建生态环保屏障。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降尘、治企、控煤、管车、应对”五管齐下,加大道路扬尘管控,严格执行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强化协商减排力度,依法取缔“散乱污”企业,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抓好“两河一泉域三断面”生态保护和水质提升工作,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推动张庄污水处理厂5月份正式运营,持续推进县城雨污分流改造和南川河人工湿地生态治理项目,确保南坪断面水质进一步提升;抓好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重金属和新污染物治理。集中开展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加快高速高铁沿线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做好地质灾害治理、采煤沉陷区旧房拆除及土地复垦等工作,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水土流失治理,高质量建设2万亩营造林,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平定。
严守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压紧压实安全责任,落实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和现场安全监管员制度,严厉打击“三违”行为,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对标对表落实好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严、紧、深、细、实”要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行为。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将隐患排查、安全培训、安全监管、应急预防等费用列入财政预算,聘请专家参与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产能力水平。抓好应急预案的编修、备案和演练,加快各行业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储备,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委会的行业领域统筹协调作用和安全生产专家的技术服务支撑作用,定期召开安委会、专委会会议,执行安全生产每月研判和特殊时段重点研判制度,不断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筑牢社会稳定底板。深化“平安平定”建设,坚持“数治融合”综合治理,统筹抓好各领域社会治理和安全工作,拓展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县乡一体化行政执法指挥协调平台,强化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切实增强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紧盯自然资源、环保、教育等八大类舆情风险点,加强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信访、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广运用“三四五”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推动信访积案化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突出违法犯罪,深化禁毒教育,加强禁毒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突出惠民服务,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坚持以高品质生活增进民生福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大不小,不断夯实民生之基。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精准有效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宅经济”“微工厂”,持续促进居民就业增收;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深入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 就业”平台,打造全方位、一体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载体,推动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实现就业创业服务“零距离”;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培训帮扶,落实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稳住就业基本盘。
提质教育卫生质量。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办好高质量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和特色普通高中,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扩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推进公办综合托育服务中心投入运营,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加快平定一中改扩建(一期)、评梅学校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县医疗集团运营管理提质增效,加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互联网医院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急救转诊网络,建立医疗卫生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促进医养结合。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能力建设,抓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药物资储备库等建设项目,建成“防、控、治”三位一体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做好黑热病防治,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全面推动中医药发展、妇幼健康、人口计生等工作,推动县中医院完成新址搬迁并投入使用。
兜牢社会民生保障。严格落实养老、工伤、失业、医保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推进参保扩面。加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入开展“排忧行动”,扎实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落实工作。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加快张庄镇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西城社区省级幸福养老工程建设进度,提升改造50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全力推进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推动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扎实开展婚丧习俗改革试点县创建工作,推动县级公益性公墓开工建设。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三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培训入基层等惠民活动;持续强化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挖掘整理非遗传承项目,培育优秀非遗传承人,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实施低级别文物保护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积极筹备全省“太行一号公路平定段”山地自行车比赛、村ba篮球赛、广场舞比赛等精品赛事,承办“娘子关半程马拉松赛”等国际国内体育大型赛事。全力推动冠山健走步道建成投入使用,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
今年,县政府将继续强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间的沟通联系,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馈等方式畅通民意,倾听老百姓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全力以赴办好省市确定的民生实事,让政府的各项工作更能够体现民意。同时,我们将持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史志、港澳台等工作,更好发挥工青妇、残联、红十字等群团组织作用,汇聚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打铁还须自身硬。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政府系统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抓落实”重要要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定不移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高举旗帜,始终保持忠诚底色。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通弄懂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动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忠诚履职,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紧盯重点领域,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争先创优,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把抓落实、破难题作为政府系统的鲜明特质,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推动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始终保持敢闯、敢干、敢争先的精气神,引领带动各级各部门担当负责、勤勉尽责,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
求真务实,扎实践行为民宗旨。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落实“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制度,深入群众中把握改善民生最需要打通的关键点,真正将实情摸清摸准,科学决策、审慎决策,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要事,让民生福祉更有厚度、民生答卷更有亮度、民众感受更有温度。
秉持操守,坚决守住清廉底线。抓牢清廉政府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强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把过紧日子作为一种习惯,集中财力办大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全县人民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奋斗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谋转型,砥砺前行蹚新路,奋力谱写新时代平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平定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名词解释
“小升规”:规模以下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两不一欠”: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
“三化三制”:加快建设开发区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实行开发区领导班子任期制、全员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的统称。
“三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
“1街2区3圈5便民点”:“1街”:具有匠人手工创意和自然生态资源、文旅创意等多功能的砂淘特色街,“2区”:冠山书院小镇夜间娱乐经济集聚区和阳春楼历史文物及十字街区,“3圈”:坐标城商圈、七一广场商圈、东升商圈,“5便民点”:新北大街、粮源小区、南关广场、大林山大桥、东升平安街5个临时摊位点。
“乡村e镇”:一定区域内以产业为基础、以电子商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为支撑,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互联网应用基础的发展空间平台。
“特优精”农业产业:依据本县气候、土壤及野生连翘作物与传统有机旱作耕作习惯、传统制作工艺等特点,培育发展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优质连翘茶、富硒杂粮、艾草制品、黄瓜干、压饼、蜂蜜等优质农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产业。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张晓蘑”:采用大棚、窑洞、厂房三种模式,企业领路、村集体抱团,发展“张晓蘑”食用菌产业联合体,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张罗办”:针对村民出行不便、办事生疏、流程陌生等难题,镇村两级成立“张罗办”帮办代办工作队,开设代办专窗,明确涵盖民政、医疗、救灾等方面的25项代办事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张榜评”:按照“一定二评三激励,工作赋分做量化”的原则开展考核,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工作主动性、能动性,在全镇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好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五好社区”。
“四规合一”:村庄、产业、文旅、运营等规划融合。
“微工厂”“宅经济”:盘活利用村(社区)闲置资产,以解决村民(居民)就近就业为目的,引进一批工作时间灵活,适合村民(居民)手工加工等企业,实现村(社区)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就近办”:开展“强基层、建站点、就近办、优服务”专项行动试点工作,推动就业社保服务覆盖所有社区和行政村,推动人社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
“枫桥经验”:指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主要内容是在开展社会治理中实行“五个坚持”,即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
“坚持一个思路,创优两个环境,打好五场硬仗”:坚持一个思路,即坚持“人人谋转型,百业蹚新路”发展思路;创优两个环境,即创优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打好五场硬仗,即建设新能源电池小镇、启动建设广阳经济带、打造砂器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卫生县、推进智能社会治理。
“新质生产力”: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者是产业化的初期,它是具有显著的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一镇三园区”:一镇:市级砂淘专业镇;三园区:省级砂器文化示范园区、宋家庄陶瓷工业园区、砂器产业孵化园区。
“一县一景”:高标准打造冠山景区,挖掘冠山书院文化,推进主体景区、舍利文化园、冠山书院小镇一体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升级产品业态,建设华北地区知名的休闲度假康养生活目的地。
“六新”: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
“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五清”专项行动:问题线索“清仓”、明察暗访“清障”、提质增效“清梗”、执纪问责“清污”、容错纠错“清风”。
“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涉企政策平台”:通过全面梳理汇聚国家、省、市、县现行有效的涉企政策文件,打造了覆盖全面、要素完备的政策库,并将这些政策进行标准化、标签化、结构化拆解,确定了可申报、可享受的惠企事项,通过平台的“智能搜索”和“政策匹配”功能,企业可以“一站通查”,快速查询、匹配与自己相关的政策。
“证照联办”:探索开展营业执照与食品类、计量类、特种设备类许可联办模式,推进审批事项集成办理,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
“十大平台”:农业、制造业、文旅、物流、个体工商户、创业创新、城市烟火气集聚区、乡村e镇、数字经济、特色专业镇。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五小”: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
“3线4街5圈”:3线:河道沿线、铁路沿线、公路沿线;4街:东关街、城里街、金泰步行街、锦程步行街;5圈:高速路口周边、学校周边、农贸市场周边、交通站场周边、医院周边。
“四堆”:柴堆、煤堆、粪堆、料堆。
“十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拉乱扯、乱圈乱占。
“七小行业”:小餐馆,小食品店,小作坊,小美容美发,小浴室,小歌舞厅,小旅馆。
“北联、中优、东西扩展”:北联:坚持中心城区与阳泉市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强各要素流动,实现政策相通、基础设施相连、产业发展相融、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深度挖掘城市能级提升的新潜力;中优: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加速老城活力重塑,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东西扩展:西部依托广阳路经济带,高起点建设西部新城,推动城市空间拓展和功能完善,建设成为新的城市中心,东部依托开发区,建设东部产业新城,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四个一批”: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
“三保障”: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工地周边围挡100%,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在建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散乱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布局规划的;土地、环保、市场监管等手续不全的;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两河一泉域三断面”:两河:桃河、南川河;一泉域:娘子关泉域;三断面:国控白羊墅、地都断面,省控南坪断面。
“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三年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三四五”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三分析四精准五定性”工作方法;三分析:分类研判,分等研判,分级研判;四精准:精准排、精准判、精准调、精准访;五定性:绿、蓝、黄、橙、红“五色”定性定补。
“三个一批”:培育一批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挖掘一批乡土文化能人艺人,培养一批乡村文化带头人。
“送戏下乡”:送戏下乡活动是政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通过戏曲形式,将文化服务直接送到农村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