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确立“双自联动”运行机制,持续完善“高新区”、“经开区”议事规则,做好政府权力承接与下放“加减法”,推动“六区叠加”优势互补、协同联动、高效运行。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用足用好《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赋予的人事自主权,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全面建立“绩由事考、人以绩论”的绩效考核机制,让“奖优重干”在新区蔚然成风。不断巩固提升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改革创新成果。
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有序组建建投、产投、自贸区发展建设等产业集团,更加突出基础性、公共性、先导性定位,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区域地质灾害、压覆矿产一体化评估改革,优化新型产业用地m0管理制度,深化“保险(金融)综合服务联合体”改革,再复制一批深圳改革创新案例,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一批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智慧街道等基层事务性“微改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驰而不息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对表国际评价体系和国内一流标准,实施“营商环境3.0版”专项行动,确保2023年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单项指标位列前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推进“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无感续证”等改革全面融合,完善“智能秒批系统”,探索“etc”快捷服务,加快建设“无证明新区”。探索实施“签约即发证”改革,启动实施政策兑现“免申即享”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行政成本。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和干预。深入推进“包联企业直通车”改革,探索建立标准化、规范化、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体系,提升为企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
(二)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面深化国际合作中践行新区使命。突出对俄合作主题,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好把握rcep机遇,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启动对外开放“三年倍增”行动,推动对外开放“最前沿”变为开放合作“新高地”。
持续深化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投资保护、项目跟踪和投诉工作机制。深入推进自贸片区协同,强化跨境口岸合作,推动“三区一港”联动,探索辟建哈尔滨新区暨自贸区“飞地”,努力推动人员、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运输“五个自由便利”更加畅通。
提升金融服务开放水平。深入推进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建设,积极申建qdlp(境内合格有限合伙人)试点,试点开展跨境保险业务,推动省交投集团对外投资项目迅速见效,促进境内外资本高效流动。支持出口型企业设立国际贸易结算中心。支持哈尔滨银行设立对俄结算专营机构,搭建对俄离岸金融服务专业体系,增强本币结算服务核心能力。协同各银行争取在b2c、b2b出口和跨境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不断扩大外贸规模。完善对俄及东北亚国际贸易促进中心功能,积极建设“高水平消费品出口加工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功能平台,充分发挥中俄班列、富祥供应链等龙头带动作用,贯通多式联运体系,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地方特色应用,完善“店”、“厂”、“仓”分立分设特色体系,制定出台更大力度政策激励措施,吸引外向型产业和龙头企业向新区集聚,支持万科等对俄产业园区发展壮大,鼓励扶持中林实业、三都国际等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力争全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20亿元以上。
广泛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办好“国际招商大会”、“对俄经贸周”等系列跨国招商活动,充分发挥格林伍德离岸开放平台作用,强化专业运营力量,探索实施“国际协同孵化”新模式,确保全年引进域外高科技项目、团队和技术30个以上。谋划建设中俄绿色食品、现代物流等国际化专业园区。畅通对俄合作产业链、科创链、物流链,拓展对俄合作领域。搭建与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平台,优化日韩招商代表处,新设香港办事处,加快推动中德装备制造产业园、台湾食品产业园签约落地。
(三)聚焦科技创新,在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中践行新区使命。坚持“四个面向”,以深入贯彻落实自创区《建设实施方案》为引领,全力打造创新主体多元共生、创新要素多维聚变、创新服务多链融合的一流创新生态,让创新之火在新区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推动科技创新“先行区”变为科技创新“领跑者”。
强力推进深哈产业园建设。抢抓科技部大力支持宝贵机遇,加快深哈产业园建设步伐,带土移植深圳科创培育模式和工作机制,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户,积极承接科技部科技成果产业化重点项目,全力筹备并办好国家级科技创新大赛、重大科技成果路演等系列科创活动,力争复制推广“深圳经验”20项,新增注册企业100家,把深哈产业园打造成为科技赋能东北振兴的示范样板。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生命健康、创新药物研发等前沿技术,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全力支持哈工大航天高端装备未来科技产业园建设,着力在航天器制造及应用、宇航空间结构、航天新材料及器件等6大领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服务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新光光电、科友半导体、龙江碳谷及49所、703所、哈玻院等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军民融合、生命健康、物联网等特色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推进第三代半导体、航天装备制造及卫星应用、石墨烯等高技术产业企业聚合、技术整合、融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