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1.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健康石台”建设,把健康企业纳入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健康企业建设。鼓励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与劳动者健康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建成一批健康企业,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2.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在矿山、冶金、化工、建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管理等行业和医疗卫生、学校等单位,率先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考评活动。进行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有效提升劳动者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3.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培训等制度,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防护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专栏2健康企业建设

  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活动,带动企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打造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

  健康需求,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健康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增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建设内容:

  1.每年完成市县级健康企业指标。

  2.健康企业实行县域全覆盖。

  预期产出:全县健康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健康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增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稳步推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职业健康专家库和专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在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职业卫生人才队伍体系,推进职业病防治人才梯队建设,开展规范化系统化培训,补齐职业病防治技术人才短板。

  2、建立健全以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为主体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完善县级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网络,县疾控中心应独立设置职业病防治科室或设置以职业病防治为主的职能科室(专职人员不少于1人),不断充实专业技术力量,提高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医疗卫生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和放射卫生工作。推进各级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人才队伍和信息化等达标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专栏3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建设目标:健全完善县级并向重点街道(乡镇)延伸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建设内容:

  加强县级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机构监测与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县级公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

  预期产出:职业病监测评估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职健发[2020]5号)要求。

  (六)大力加强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

  1.依托全省一体化的职业健康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

  2.加强卫健、发改、经信、民政、人社、自规、生态环境、住建、应急、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及时交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信息、劳动者职业健康信息和职业病工伤保障信息等数据,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职业健康信息协作运行机制。推动用人单位加强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

  3.规范职业健康信息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强化数据统计和分析,充分发挥数据在职业健康监管决策中的作用。

  专栏4全县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目标:依托全省职业健康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加强全县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职业健康信息的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和动态管理,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决策的支持能力。

  建设内容:

  1、依托全省职业健康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构建全县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加强职业健康数据综合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的软硬件环境。

  2、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管理、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职业健康监护与诊断管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科普宣教培训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等关键业务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预期产出:依托全省职业健康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构建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与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信息的互联互通。

  (七)切实提高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1.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推进职业健康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5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