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水利强监管要求不断提高,河湖管理常态化任重道远

  受限于地方财力,河道综合治理无法全面铺开,河湖长制工作无法及时落到实处、发挥实效。基层河湖长制办公室人员不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基层信息化水平落后,制约了河湖长制工作推进;现状执法人员及装备配备不足,监管执法力度得不到保障。现状农业供水水价机制单一,水资源和水利工程收益严重偏低,难以维持水利工程正常的日常管护。水利工程特别是圩口堤防工程管护不足,局部渗流破坏、岸坡失稳频发,致使威胁防洪工程安全稳定、无法长期高效运行。水利工程建设投融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尚未形成市场化、多元化及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

  5. 行业能力与新形势治水理念要求不适应,水利现代化水平尚需加快提升

  新形势治水理念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湾沚区目前物联网普及应用程度尚无法满足智慧水利要求。水利行业内未形成多元采集的智能感知信息采集综合体系,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有待加强,既往积累基础数据不健全,运用大数据处理能力不足,数据挖掘分析程度不够,直接影响综合决策能力的提升,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要求。在灌区工程监测中,计量设施计量率偏低,对后续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征收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各镇水利站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基层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亟待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配备及专业能力储备不足。

  (二)新时期水利发展要求

  当前全国水利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 新时期治水方针为今后水利工作指明方向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国家水安全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思路和治水方针。“节水优先”就是要把节约用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施节水行动为抓手,完善节水制度标准,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使节约用水真正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空间均衡”就是落实以水定需,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前提下,兴建必要工程,加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同时,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坚持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系统治理”就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治湖、治草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既要通过一批必要的工程,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也要通过河长制、湖长制等系统监管手段,推动生态系统各要素和谐共生。“两手发力”就是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在解决水问题上的协调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水利体制与机制改革工作。

  2. 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为水利工作提供重要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将生态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未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水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要素,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加快水利建设的要求,并将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安徽建设,全面对标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补齐补强水利薄弱环节短板,大力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化水治理制度体系,全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

  3. 区域发展战略为水利工作实践提供重要抓手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国家层面提出了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域战略。从地方发展层面,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了建设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和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对水利基础支撑作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水利工作也必须面向于、服务于区域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区域战略的实施也为水利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抓手和主战场。

  四、水利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落实国家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布局,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及“建设幸福河湖”水利建设新理念,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为前提,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为主线,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积极破解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新老水问题,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湾沚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基本原则

  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把共抓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严守生态红线、环境底线、资源上限,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范标准,按照最大程度保护生态、强化资源节约、构建生态屏障的要求,严守水环境质量底线、水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红线,为推动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改变,

  以人为本,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防洪排涝、饮水、灌溉等问题,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节水优先,高效利用。坚持并落实节水优先方针,牢固树立全社会节水观念,把节水减污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严格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强化排污控制,加快实现粗放用水方式向集约用水方式的根本转变。

  空间均衡,量水而行。空间均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区域差异,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和已有工作基础,充分考虑各区域发展阶段和生态保护要求,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透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按照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强化需求管理,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均衡。

  因地制宜,系统治理。坚持河湖水域系统治理,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综合考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协调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合理确定近远期规划方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5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