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坚持公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的公益属性,首先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托养服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管理和运营,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从设施布局、资源配置、服务供给等层面促进养老服务普惠普及、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确保中等收入及以下家庭老年人找得到、住得起养老院,享有充分、多元、便捷的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效运营机制,动态更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清单,不断满足多元化专业化深层次服务需求。

  3.建立家庭照护支持体系。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基础性功能,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陪护照料住院父母。拓展社区居家数字化养老服务,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家庭照护者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免费或低偿的喘息服务。2022年前,完成存量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实现愿改尽改,适度拓展适老化改造受益范围,采取“政府补助、社会参与、个人分担”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普通家庭适老化改造。

  专栏1 家庭养老床位

  以养老机构为依托,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

  (三)拓展品质养老专业服务

  1.打造医康养联合专业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布局规划有效衔接,鼓励采用“医养联建”“毗邻建设”等方式科学布局。建立健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机制,推进医疗服务需求对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将65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满足失能、失智、高龄老年人的刚性需求。探索建立社区护理站,增强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服务的能力。以康养联合体建设为抓手,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普遍建立康复室,积极开展优秀护理员转型提升为康复护士培养计划,在康养联合体建立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急救护培训师工作室,所有护理员都具备基本的康复和急救知识,高级护理员掌握康复和急救技能,能指导老年人开展康复训练。完善康复辅助器具租售平台,推进基本型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纳入当地养老助残福利服务补贴范围,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更精细的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租售服务。

  专栏2 康养联合体

  依托养老或康复机构,整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和护理员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康复护理服务。市、县(区)、镇(街道)层面都建立康养联合体,不同层级的联合体确定不同定位。到2025年,建设100个康养联合体。

  2.加强数字适老化建设应用。落实新基建智慧康养设施建设,引进人工智能减轻护理压力,形成“养老云”数据,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和养老社区。支持家庭安装智能监控设备等智慧终端。降低老年人应用数字技术的难度,保留线下服务途径,便利老年人获取养老服务和老年福利。设立线上智慧养老管家,搭建养老服务政策、设施、项目等咨询平台,实现养老地图功能,为老年人及家庭提供老年政策福利享受、养老服务机构选择等信息咨询和建议。

  专栏3 智慧养老院

  建设智慧安防、智慧服务、智慧监管的养老机构。到2022年至少建设1家智慧养老院,到2025年至少建设3家。

  3.加大认知障碍照护供给。认知障碍照护从分散转向集中,规划建设3家专业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按需求在养老机构设置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落实完善认知障碍老年人筛选评估、服务评估、服务提供及设施配件等标准,加强专业护理人员和师资培训。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索设置认知障碍照护站,引入专业照护组织,为认知障碍老年人提供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专业服务,提高失智老年人生活质量。到2025年,每万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床位数达到20张。

  专栏4 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养老机构设置专门区域,集中收住经需求评估和认知障碍专项测评后符合入住要求的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日常生活照护、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精神支持、社会交往等专业性、全方位服务,并为社区内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持性服务。到2025年,每万老年人口配有20张认知障碍床位。

  (四)创新养老服务体制机制

  1.探索养老服务精准按需配置。探索开发养老服务精准按需配置系统,建立长兴县养老服务需求常态化分析评估机制,建立专业评估队伍,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动收集养老服务有效数据,形成服务需求评估调整闭环,根据常态化评估大数据分析结果,精准制定养老服务供给政策、开设个性化服务项目、解决供需矛盾。创新公共财政有效促进机制,平衡好保基本和促发展关系,统筹和整合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助、运营补助、星级评定补助、养老服务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根据养老服务发展阶段性特点和矛盾,逐步实现财政补助方式从“补供方”转向“补需方”。

  2.构建养老数字化服务治理体系。推进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建立“1 2 n”的“长安养”服务管理系统,推进与“浙里养”县智慧养老平台的无缝对接。整合、链接各类服务资源及养老服务数据,构建完善养老服务精准按需配置系统,提高数字服务决策、服务监管、服务供需对接的能力,推进养老服务信息与户籍、医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信息资源对接,完善养老服务支付系统,实现养老服务数字化新飞跃。按照“总体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建设”的原则,重点构建“资源查询-入住预约-评估服务-补贴发放-品质监管-清单反馈”的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大闭环和“需求评估-服务供给-效能监管-运行评估-补助拨付-效果反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大闭环,开发智慧监管、智慧养老社区、康养联合体、养老人才培育等一系列场景应用。

  专栏5 “1 2 n”的“湖智养”中枢系统

  “1”是指建成1个“长安养”综合平台,全面承接和交互“浙里养”“1 5 n”框架功能,以“需求综合评估应用”为重点构建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系统。“5”是指以老年人需求采集为起点、反馈评估为终点,拓展优化养老服务治理链,以机构和社区居家两个养老服务数字化治理闭环为骨干框架,统筹谋划、延伸串联一批服务管理应用场景,畅通养老服务供需大循环。“n”是指结合“浙里养”试点和长兴实际,谋划开发n项智慧养老场景应用;以四大体系、五个中心为基本流程,细化分解长兴个性特色的养老“微应用”,若干个“微应用”组合成不同的养老服务综合场景。

  3.促进养老服务全社会参与。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挖掘老年人传承价值,养老服务由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向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不断拓展延伸。探索深层次养老服务,鼓励老年人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活动和公共事务,提升个体价值感。依托幸福邻里平台和社会工作优势,持续探索完善家庭养老、互助养老的路径模式,切实育强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拓展老年人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的平台空间。探索“时间银行”“银龄互助”养老模式,促进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倡导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2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