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增强应急管理创新能力

  (一)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1.加强应急管理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专业人才比例,加强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研究建立重点行业、乡镇(区)应急管理、安全监管人员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双向挂职交流机制,拓宽学习实践载体,积累一线工作经验,提高应急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和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能力。

  2.加强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支持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发挥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作用,加快培养应急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在高危行业企业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计划,推动从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大幅度提升。健全应急管理职业荣誉机制,表彰表扬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建设应急救援专家技术智库。加快建设自然灾害全灾种应急救援专家组团队,覆盖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燃气、金属冶炼、特种设备、渔业、消防、电力等安全生产各专业应急救援专家组团队。完善与专家队伍咨询和辅助决策的有效机制,加强专家队伍团队规范化建设,2023年前,形成专家智库,有效发挥专家队伍参与预警、指挥、救援、评估和恢复重建的智囊决策作用。

  (二)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强应急指挥中心。建强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应急值守、信息接报、监测预警、决策支持、应急救援等业务系统,升级智能会议管理系统、融合通信指挥系统、视频会商系统、音视频扩声系统、基础支撑设备设施等系统,实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横纵联通、数据共享的应急指挥效能。

  2.强化应急管理通信系统建设。重点建设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完善电子政务网建设。推进综合专网、互联网、宽窄带无线通信网、北斗卫星、通信卫星、无人机、单兵装备等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

  3.构建全县覆盖的感知网络体系。充分应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成果,推进城市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整合利用,完善跨部门、跨地域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全县全域覆盖的感知数据采集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水、电、气、油、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等安全数据监测和管理,实施燃气监测检测技术改造提升行动,健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和管网运行安全监测,加强城镇低洼易涝点、地下室(车库)、地下商场以及城市地下通道、人行地下道等安全监控与隐患排查,大力提升城市运行安全监测预警能力。

  4.完善应急管理大数据。按照“数据集成,数用分离,智能驱动”的总体思路,统筹建设诏安县应急管理数据治理体系,着力完善风险隐患、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资源基础数据库,加强政府和城市各项应急感知数据归集,融合和治理,全面采集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整合有关部门(单位)应急相关数据、社会行业数据、互联网关联数据,形成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全面治理的良好局面。

  5.健全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智慧应急”为主线,通过汇聚、关联、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和跨层级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全面提升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和综合监测预警、综合风险评估、综合研判分析等应急管理综合性应用,形成对灾害事故的预测预警、指挥调度、应急处置和政务管理的精准服务。

  6.强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等自然灾害监测网络系统建设,建设防灾减灾“一张网”。充分运用物联网感知、卫星遥感感知、视频感知等途径,以及应急通信网络、公共通信网络、感知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构建新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手段,完善沿海、近海防台风重点海域海洋观测设施建设和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冶金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隐患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不断扩大重点灾害事故监测覆盖面,增加监测点密度,改进技术和手段,提高监测预警灵敏度,推动多灾种、跨领域、全流程的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努力建成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灾害事故综合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体系。

  7.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加快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并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平台相融合,进一步扩大应急信息传播面,加强灾害易发区、人口密集区、救灾避难场所、车站、社区广场、重要经济目标及毗邻区、防空地下室、高速公路隧道等重点区域应急广播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设形成县、乡、村三级贯通,与省、市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应急广播体系,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

  8.完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完善灾害事故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加快制定完善以台风、暴雨、海浪、干旱、地震、山体滑坡、森林火险等灾害事故为重点,分类管理、相互共享的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深入推进“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平台共享、统一发布、分级负责、规范标准”的运行模式,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权限和流程,拓展完善广播、电视、报刊、短信、互联网、电子显示屏、“村村通”等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三)注重创建应急管理技术新优势

  1.突出信息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依托或结对共建高校、科研院所和信息技术品牌企业,推动应急技术力量超越提升,广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科技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集成,开展新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关键技术、先进装备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灾害应急监测、风险防控和抢险救援技术水平。

  2.推动应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积极制定出台应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应急产业发展培育计划、政府购买应急服务指导意见等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和机构聚集应急产业,开展应急关键技术装备和智慧化管理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制造,推动应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区域性产业链生成。

  五、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应急格局

  (一)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1.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推进以有场地设施、有装备物资、有工作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推动基层职业化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第一响应人”制度。推进专兼结合的综合性应急队伍,培养发展基层灾害信息员、安全生产“吹哨人”,加强综合业务培训,提升应急管理知识和技能。支持乡镇建设小型综合性应急队伍,加强和规范微型消防站建设。引导村(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增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应急功能。

  2.加强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动员响应体系,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应急管理网络化管控体系,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网格重要工作内容,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网格化治理格局,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工作。完善社区安全隐患和各灾种信息直报、定期发布机制。强化基层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信息传播、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能力。

  (二)提高全民应急文化素养

  1.建设应急管理宣教平台。推进应急(安全)宣教体验馆建设,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推动建成“场景式 情景式”的具有城市特色的防灾减灾救灾多功能体验馆场(所)、安全生产教育体验馆、移动式应急体验馆,引导和支持企业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培训演练、自救互救体验馆,以及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小学校有关场所,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把应急与安全教育纳入社会公益性义务宣传范畴,深入开展全民公共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应急避险教育,提高公益性宣传的传播能力。发挥各类媒体的引领作用,加强安全生产与应急教育公益宣传的传播能力和微博、微信及客户端建设,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

  2.加强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安全宣传“五进”,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在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全覆盖。加强抗震、抗洪和防台风等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强应急科普宣教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提高公众安全应急文化素质。

  3.广泛开展学习培训。充分利用党校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活动。开展交通运输、旅游、教育、渔业等行业从业人员救援能力专业培训。强化中小学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强化企事业单位员工生产安全自防自救能力建设,加强以自救互救为核心的应急技能培训。

  4.深化安全文化示范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示范点创建活动,推进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和安全发展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发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示范典型带动作用,推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提升社区防灾减灾能力水平。

  (三)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1.建立健全动员机制。健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应急的工作机制,完善志愿者招募、注册、技能培训与管理,引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有序参与应急救援与服务。加强志愿服务相关制度建设,明确志愿服务范围,保障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发展专业性应急志愿者队伍,提升应急志愿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引导社会应急力量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参与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支持和引导,研究和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防灾减灾救灾服务事项,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投身防灾减灾救灾,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大力激活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捐赠制度和服务措施,多方面拓展渠道,努力争取筹集更多社会资金支持应急救援事业。加强救灾捐赠管理,健全救灾捐赠需求发布与信息导向机制,完善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机制。

  3.建立完善补偿政策。建立政府调动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的费用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抢险救灾社会车辆免费通行机制,加快健全完善应对灾害事故征用社会资源与征用补偿办法,做到依法依规征用,合理补偿征用损失,大力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优势参加应急救援。推动发展应急救援社会化专业队伍技术有偿服务,有效补充政企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力量不足。

  (四)发挥市场参与应急作用

  1.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应急物资采购、紧急征用、应急志愿捐助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和信用记录,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加快推进安全生产信用管理,实施信用等级评定、安全生产“红名单”、不良信用记录“黑名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等管理制度,出台对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的具体措施办法,完善安全生产激励和违法惩戒机制。推进与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对接的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信用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实现企业和个人安全生产信用信息、违法信息向社会公开与运用。

  2.拓展社会化服务。制定完善政府购买应急管理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社会专业机构等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拓展社会化服务模式,采取政府购买、行业互助、企业自助等多种形式,协助解决安全生产或管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强化社会化服务监督管理,推动技术服务机构建立全过程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规范社会化服务机构,引导技术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巨灾风险分担机制。全面发挥安全生产责任险事故预防作用,有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依法推进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投保,突出在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等高危行业领域,激活保险参与安全事故预防兜底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保险市场机制,开展风险评估管控、事故预防、损失补偿、恢复重建、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多元工作。丰富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品种,加强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保险保障,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四章 重点工程项目

  一、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一)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全面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诏安县应急指挥综合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接入漳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平台,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业务应用系统覆盖应急管理局职能,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显著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指挥救援等保障能力,力争实现“现场情况看得见,一线人员呼得通,应急资源调得动,监测风险能预警,事件信息全掌握”,为实现全县应急管理工作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为打造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全县“一盘棋”应急管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应急通信及感知网络建设工程

  构建空天地海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运用综合专网、互联网、宽窄带无线通信网、北斗卫星、通信卫星、无人机、移动装备、单兵装备等手段,建成空天地海一体、全域覆盖、全程贯通、韧性抗毁的应急通信网络。构建全县覆盖的感知网络体系,实现对自然灾害易发多发频发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全方位、立体化、无盲区动态监测,为全县风险信息多维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三)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国家应急广播标准规范要求,推进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多灾易灾地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覆盖,部署应急广播终端,建立县级应急广播平台,配套完善乡镇、村适配平台,实现纵向与上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横向与本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连通,面向全县城乡居民及时播发应急信息。

  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

  (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

  深入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效摸清全县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抗灾能力,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开展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风险要素全面调查,突出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和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查明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的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基于国家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评估与制图系统,开展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应用需要编制县级1:50000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制修订主要灾种区划,编制综合风险区划和灾害综合防治区划。

  (二)自然灾害预警能力建设工程

  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公共服务等相关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全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接入漳州市自然灾害高风险等级精准预警发布平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预报预警保障服务能力。

  (三)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重点山洪沟治理等洪涝防御体系建设项目。推进诏安哈溪重要引调水和水库工程建设,实施诏安县农村供水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小型水库、城区高水高排等类型项目。

  (四)海洋防灾减灾提升工程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要求,加快实施列入规划的中心、一级渔港工程。继续推进海洋渔业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支“反应快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海洋渔业应急队伍。推进海堤除险加固及生态化建设,加快推进防洪防潮、闸门防洪挡潮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抵御台风、风暴等海洋灾害能力。

  (五)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

  推进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

  (六)地震灾害防治提升工程

  实施地震灾害风险防控工程,开展地震灾害致灾孕灾风险要素调查,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优化地震应急响应系统工程,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烈度评估、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现场现代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地震救援队装备标准化建设,更新补充救援装备,提升队伍能力。优化观测网布局,建设宏观观测可视化系统,强化监测点科学管理,继续推进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系统建设,为政府救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七)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项目建设工程

  根据《福建省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规划投资和任务分解分工,重点推进专业扑火队伍、监测预警、通信指挥和现代治火等项目建设。

  三、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一)风险分级管控提升工程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数据库与重大事故隐患动态分布图,实施事故隐患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和重大风险管控挂牌警示制度,提升行业安全水平。加强源头监管和重点区域安全风险防控。加强有关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的安全把关,防止从源头上产生隐患。对高危行业企业实行更严格的安全准入、强制安全投入、关键设备安全强制许可和职工特殊保护等制度。依法规范各类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重点区域安全规划和风险评估工作,推动企业开展危险源分类分级及防控,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二)工业园区安全提升工程

  推进化工园区示范建设,实施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企业本质安全提升工程,建设化工园区风险评估与分级监控云平台。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工程。实施“工业互联网 安全生产”融合应用工程,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

  (三)实施保护生命工程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生产安全事故预防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强力开展重大隐患清零行动。全面推进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渔业船舶、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以及工业园区等功能区、危险废物等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一批高风险领域安全隐患,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四)消防安全系统提升工程

  1.实施“智慧消防”工程。注重将“智慧消防”信息技术纳入我县数字建设,引领带动全社会普及应用,全面提高火灾防范和处置的科技能力,推动实现火灾防控精准化、应急救援智慧化、公众服务便捷化。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积极推广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火灾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火灾监控、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

  2.优化消防基础设施布局工程。统筹城市消防站点建设,新建诏安大队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在现有执勤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的地区和其他重点地区,建设1个小型消防站,提高出警效率,实现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目标。

  四、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程

  (一)综合救援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转型升级,优化力量布局和战斗编成,打造专常兼备消防救援队伍。结合我县灾害事故特点,依托消防救援大队,加强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等灭火救援队伍和台风、地震、洪涝、泥石流等多灾种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提升重特大灾害事故快速响应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森林防灭火、危险化学品、防汛抢险、地震和地质灾害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提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训及救援工作能力。

  (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尽快建成纵向到底、横向衔接、规模合理的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开展协议储备,建设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数据库和统一应急物资管理系统。组建应急运输保障队伍,加强应急物流保障,加快应急物资调运速度。

  (三)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建设工程

  建成若干“场景式 情景式”、具有灾害事故特色的应急管理科普教育基地。建立标准化应急知识科普库、网上应急科普平台和应急虚拟体验馆,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提升社会公众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及展馆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1-3个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四)安全宣传示范建设工程

  扎实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系列安全宣传活动,把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街道、社区,普及各类事故灾难常识和应急处置措施。打造安全宣传“五进”典型示范,提高城市、社区、村镇、企业、园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通过发挥示范典型的带动作用,用安全文化引领全县安全发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程序健全应急体系工作机制。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建立推进本《规划》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保证《规划》实施责任到岗到人,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优化资金,加大投入

  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明确应急救援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做好预算安排,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健全应急管理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培育和规范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技术服务市场,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良好合作关系。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科普宣传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投入。落实应急管理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落实到位。

  三、强化评估,务求实效

  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加强指导、组织、协调与监督,建立健全《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评价制度,定期评估《规划》任务的执行情况,加强《规划》评估结果的应用,推动解决《规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附件:1.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2.重要指标(名词)解释

  附件1

  拟建设重点工程项目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年限 牵头单位

  1 诏安县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建设包含:应急指挥中心综合平台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网建设工程、卫星通信网建设工程、无线通信网建设工程等12项工程。建成覆盖重点风险领域的感知网络、多手段融合的应急通信网络,业务应用系统覆盖应急管理局职能,在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阶段的应对处置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21-2025 县应急局、县直有关

  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2 消防安全系统提升工程 (1)实施“智慧消防”工程。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推广应用物联传感、温度传感等感知设备,加强消防安全智能化、信息化预警监测,实现消防数据物联感知、智能感知。

  (2)优化消防基础设施布局工程。推进诏安县消防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建设。 2021-2025

  县消防救援大队

  3 自然灾害防治提升工程 开展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开展综合风险评估,编制综合风险图和防治区划图。 2021-2022 县应急局、县直有关

  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

  4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 (1)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等洪涝防御体系建设项目。

  (2)推进诏安哈溪水库枢纽工程,实施诏安县农村供水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以及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小型水库等类型项目。 2021-2025 县水利局

  5 海洋防灾减灾提升工程 推进海堤除险加固及生态化建设,加快推进防洪防潮、闸门防洪挡潮等项目建设,切实提升抵御台风、风暴等海洋灾害能力。 2021-2025 县水利局

  6 气象现代化提升工程 气象保障六大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气象“监测精密”能力、气象“预报精准”能力、气象“服务精细”能力、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数字气象支撑能力、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 2021-2025 县气象局

  7 地震灾害防治提升工程 (1)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及展馆建设工程。争取建立1个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或科普展馆(展厅)。 2021-2025 县地震办,教育局,

  科协等部门

  (2)完善工程抗震性能普查,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在已开展的危旧房、石结构房屋等普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工程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在开展隐患排查和风险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加快督促落实隐患治理,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实施加固或拆除。 2021-2025 县住建局、应急局,地震办,卫健局、教育局、文旅局等部门

  (4)加快地震救援队装备标准化建设,更新补充救援装备,提升队伍能力。 2021-2025 县应急局,地震办,消防救援大队、武警诏安中队

  7 地震灾害防治提升工程 (5)继续实施城市旧城、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城区历史遗留砖混(预制板)结构建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抗震能力差的房屋建筑,应结合城镇化建设,尽快纳入城市旧城改造予以拆除;符合棚改条件的,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 2021-2025 县住建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

  8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项目建设工程 (1)加快森林消防指挥平台建设。利用北斗卫星、无人机、高清摄像机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天、空、地全方位监测,建设县级数字森林信息化监测平台,在重点林区,搭建户外热成像双光谱重载云台,连接至县级森林消防指挥中心的林火预警监测平台,为全县森林火灾预警、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及时出警、扑救提供实时数据,提升全县森林火灾救援效率,加强同市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的对接。

  (2)按照市级统一部署,升级改造火险监测站,新建、改扩建及租赁专业队伍营房,加大配套森林防灭火装备采购力度。 2021-2025 县应急局,气象局

  9 诏安县中心粮库充氮气调改造项目工程 建设包含:投入约736万元,改造诏安县中心粮库18间仓库,实施仓内气密性改造、仓内空调系统改造、仓内监控系统改造、充氮控制系统改造等储粮仓库设施改造施工。 2022-2024 县粮储局

  10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适时更新应急救援装备器材。 2021-2025 县应急局,地震办,消防救援大队、武警诏安中队

  附件2

  重要指标(名词)解释

  1.p10页:灾害事故信息上报及时率达到 100%;

  2.p10页: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 90%;

  3.p10页:森林火灾受害率小于 0.8‰;

  4.p10页:因洪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例控制在 0.7%以内;

  5.p11页:基本实现灾害发生10 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

  生活能够得到有效救助;

  6.p12页: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装备达标率达到80%、专业人才占比超过 60%;

  7.p35页:应急广播主动发布终端人口覆盖率达到90%。

  注:1-7指标设置——来源:省市专项规划

  8.p15页:“五不两直”明查暗访。“五不两直”指:“督查检查考核不专门布置、不事先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9.p15页:“一案双查”指:严格执行问责机制,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10.p39页:安全生产“红名单”指:安全生产守信联合激励。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9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