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质量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互联网 医疗健康”建设深入推进,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服务保障更坚实有力。政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筹资渠道更丰富多元,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

  鼓楼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规划目标情况表

  一级指标 序号 二级指标 单位 目标值 指标属性

  居民健康水平 1 人均期望寿命 岁 80 预期性

  2 婴儿死亡率 ‰ ≤3 约束性

  3 孕产妇死亡率 1/10万 ≤12 约束性

  4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4 约束性

  卫生健康资源发展 5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人 ≥3 预期性

  6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 人 6.76 预期性

  疾病预防与公共

  卫生 7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8 预期性

  8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 % ≥90 预期性

  9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 80 预期性

  10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 80 预期性

  全生命周期健康

  管理 11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个 4.5 预期性

  12 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 25 预期性

  13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 ≥72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化健康鼓楼建设

  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人民至上、健康至上,切实将“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强化政策出台前的健康影响评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推动健康鼓楼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投入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城乡建设发展与居民健康保障紧密融合,充分支持和满足卫生健康发展需求,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深入开展健康促进系列活动。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宣传和健康科普教育,大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将全民健康行动与公共卫生治理、爱国卫生运动、素质教育等紧密结合。以传染病防控、合理膳食、视力保护、健康行为等卫生健康科学知识和健康技能为普及重点,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企业等,全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疾病防治、自我保健能力和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构建联合宣传工作格局。整合区域资源,以“科普健康信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全力构建联合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协调联合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形成宣传合力,与卫生主流媒体合作,覆盖舆情监测应对、健康科普宣传、健康活动培育、健康环境建设等方面内容,筑牢阵地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借助“医师节”“世界艾滋病日”等特殊时间,着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推广疾病防控与健康普及知识。借助新媒体快速传播优势,扩大信息分享渠道,实现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等多个终端可见,充分体现全媒体宣传效应。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爱国卫生运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卫健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公安局、教育局、城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为主要成员,每年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爱国卫生工作问题。以数字化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提高爱国卫生工作效率。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动员居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栏以及上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重大节假日和“爱国卫生月”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加强除四害有关健康科普和卫生防疫科普宣传,各社区均设有1面以上健康教育宣传栏。加大主要场所、重点区域、重要环境的除四害消毒消杀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充分改善全区环境卫生整体面貌。

  第二节 着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辖区医疗机构布局,根据鼓楼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医疗卫生服务半径和服务患者等因素,积极推动辖区西北部、西南部等原有医疗卫生资源较薄弱、新兴社区较多的区域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分布。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完善硬件设施,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安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所设施“双达标”建设,织牢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现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所、设备100%达标。

  积极推动社区医院体系建设。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短板和本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的薄弱环节,以提供公平可及和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调整鼓楼医院办医定位,推动鼓楼医院转型升级为社区医院,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健全科室设置,拓展服务范围。探索社区医院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社区医院建设,进一步完善房屋、设备、床位、人员等资源配备,加强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提档升级,重点健全临床、公共卫生、医技等科室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成社区医院后,仍然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不变,已有的财政补偿水平和优惠政策不降低。探索社区医院住院病房建设,合理设置床位,主要以老年、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床位为主。力争到2023年,服务能力较强且具备周边辐射能力的湖前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2025年辖区建成2家社区医院。

  大力支持基层机构品牌建设。鼓励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自身优势和群众需求建设特色科室,持续推进鼓楼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中心、一特色”建设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知名度和服务能力,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硬品牌。统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特色科室的人才使用,建立相关人才合理流动、激励机制,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科室建设工作提供助力。重点打造基层机构口腔品牌专科建设。依托联合协作形式,与省口腔医院形成集中、长效、可持续、针对性强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关系,借助省口腔医院品牌效应,善用人才政策招引口腔医疗专技人才,整合升级辖区内现有口腔医疗资源,在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鼓楼口腔医生培养基地(省口腔医院鼓楼门诊部)。

  引导社会办医有序发展。基于本区医疗资源密集、交通效率较低现状,为避免医疗机构重复率过高,保障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现状以及人口结构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促进辖区内社会办医多元发展,进一步拓展社会办医疗机构空间,鼓励重点发展特色专科、高端服务及个性化医疗机构。引进一批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项目,实现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在儿科、耳鼻喉、精神、康复等领域创业发展,以弥补现有专科不足,提升薄弱学科。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第三节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筑牢全民健康屏障

  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按照国家有关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国家、省市机构改革精神,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以及职责和人员配置。强化落实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达标建设,2025年前区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实现“三达标”。强化区级公共卫生机构对镇街、村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自治组织的业务领导和分工协同,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

  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按照省市关于公共卫生机构改革意见,同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依托本级卫生健康部门设置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局。优化疾控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进一步明确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功能定位、职责任务,理顺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机制,在场地设施、人员编制方面等方面加大机构保障力度,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扎实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优化医疗资源投入结构,适当增加公共卫生相关岗位招聘。加强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整合、优化检测项目和检测参数,实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等达到国家规定的区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并且主要能力建设和业务指标达到全省同级疾控机构领先水平。强化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疾病防控体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防控工作规范,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网底。推动疾控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发展,明确疾控中心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强化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作用。做好各类传染病的监测防控,强化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和疫情防控机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利用大数据实时监控和主动发现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综合各类医药服务、网络舆情、校园缺课等信息,建立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实时性、灵敏度和反应力。推进疾控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形成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实现检测技术标准化和同质化。建立社区发热预检分诊点,联合街道、居委会完善登记和跟踪制度,强化哨点检测能力,促进重大疫情早发现、早防治。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构建完善区-街-居三级重大疫情防控、传染病隔离救治、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体系。联合多部门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公共卫生职责任务、协调机制。建立分级分类的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定期开展不同风险情景的卫生应急预案演练,形成动态调整修订预案制度。以街镇为单位科学划定网格化检测区域,推动组建核酸检测采样应急队伍。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转换为应急设施预案以及临时可征用的公共建筑储备清单,确保全区设有 1—2 处可在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的公共建筑。按照国家和省市安排部署,以“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实物储备与产能储备”相结合为原则,合理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科学配置应急物资储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2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