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立体化全覆盖的监测网络,提高气象灾害的精密监测能力。加强一体化气象综合预报预警平台本地化应用,更好地应用北上台风、暴雨(雪)、强对流、雨雪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指标。提高气象灾害的精准预报和精细服务能力。推进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开展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风险业务体系。
(二)提升粮食和生态安全气象保障工程。
完善双辽现代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强化农业气象观测,更新和建设自动土壤水分站,提升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发展综合、智能、协同的气象观测业务。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强化气象灾害易发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国家安全重点区精密立体观测能力。统一区域站型号,加快通讯模块升级,提升气象通信网络,提高数据可用率,增加数据精确度。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影标准化作业站点建设,开展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升级改造,全面提升作业能力。推进吉林省人影弹药物联网系统的正式运行。
提升粮食安全气象保障能力,加快智慧气象农业建设。建立针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精细化服务产品;持续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管理;逐步实施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建立精细化农业气象观测和灾害监测布局,切实抓好自然灾害、病虫害等防控;建立精准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新机制;完善基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基层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网。
(三)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基层气象台站建设规划,实施台站配套设施改造和相关业务设备购置项目。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新需求,着力打造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智慧高效、环境友好、绿色安全的现代化气象台站。台站基础设施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对基层气象业务服务运行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综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快科技创新和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提供有力支撑,为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夯实基础。台站综合环境更加友好,党建、精神文明和气象文化支撑环境明显提升,基层干部职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显著增强。台站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更加全面、更加明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常态化、制度化,为双辽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推进党的建设和气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推进。
(三)加大投入力度。
落实国家支持气象发展有关政策,推进气象部门中央和地方财政保障范围划分政策落实。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气象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建设项目经费、地方津补贴及奖励政策等落实,建立健全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拓宽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渠道,探索建立主要受益行业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源参与气象科技创新与服务供给。
(四)加强督促落实。
要细化落实本规划目标任务的职责分工,强化督查督办抓落实,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健全规划实施评价标准,适时组织开展实施情况评估,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规范气象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