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重点项目服务供给。推动“三大球”社会化发展,促进建立更多“三大球”社会培训机构。因地制宜规划和建设一批小型多样、简易便民的“三大球”场地,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建“三大球”队伍,开展联赛、达人赛、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我区“三大球”普及发展。(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教育局、区总工会、乡镇街道)

  大力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以“全民冰雪运动会”“百万市民上冰雪”“冰雪运动进校园”为依托,推动冰雪运动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进厂矿、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以辽宁省承办第十五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以“冰雪抚顺”为主题,以我区“禄霖滑雪场”为代表,积极推进“禄霖滑雪场”滑雪场等冰雪项目建设,提升我区冰雪运动普及率和竞技水平。组织冰雪运动培训,提升群众冬季科学健身意识和能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把冰雪运动纳入学校课程,开展“师生共同上冰雪活动”。积极创建冰雪特色学校,创新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适时举办全市青少年冬季运动会。(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教育局、乡镇街道)

  (三)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1、深化“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和体质健康干预计划。促进学生和青少年赛事融合,整合学校比赛、u系列比赛等体育赛事,建立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体系。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依托,开展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冰雪及传统体育等项目培训。在社区、公园等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推动幼儿园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游戏活动。(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教育局、区民政局、乡镇街道)

  2、推进“体卫融合”。坚持大健康理念,促进全民健身与医疗服务融合,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健康、慢性病防治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在医学检查、体质测定、健康评估、运动健身、预防治疗和康复保健等方面协同合作的健康服务模式,依托学校和医疗机构资源,开展体卫融合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引导中小学生树立强身健体观念,加强校内外体育活动,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的发生与发展。(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教育局、区卫健局、乡镇街道)

  3、促进体旅融合。引导全民健身与旅游、康养融合,促进全民健身产业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打造体育、文化、休闲、商贸、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带动体育消费。推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以运动为主要元素,开发休闲度假运动,发展抚顺特色的体育休闲旅游产业,有效利用城市闲置景区空间、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区域,打造体育旅游综合体、户外探险拓展区,并融合历史人文和赛事节庆,策划内涵丰富的体育旅游项目。(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乡镇街道)

  (四)促进全民健身智慧发展

  1、推动科技赋能全民健身治理。依托“数字辽宁”建设,参与构建全省全民健身大数据平台,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社会组织、赛事活动、国民体质监测等管理数据纳入统一平台,促进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为制定政策、供给服务提供精准依据,推动全民健身治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精准化。(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乡镇街道)

  2、推动“智能化 科学健身”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全民健身电子地图、线上健身咨询、线上运动项目培训、线上体育赛事等服务。建设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和“室外智慧健身房”,推进智慧健身路径、体育公园、体育场馆建设,提高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网络化、智慧化服务水平,以数字化升级打通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工信局、乡镇街道)

  (五)营造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引领,加强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教育,开展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推广全民健身文化,不断增强健身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传承和保护民俗民间体育项目,推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奥运冠军、体育明星的传播影响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民宗局、乡镇街道)

  (六)促进全民健身消费升级

  重点推进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一批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冰雪、森林、湖泊、河流、湿地、山地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健身休闲集聚区和产业带,带动高端健身休闲消费。通过各类健身休闲活动、业余体育赛事增强健身休闲消费粘性,以大数据、云平台等提升消费者健身休闲消费体验,鼓励以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形式,引导激励更多居民参与健身消费。(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牵头,区自然资源局、乡镇街道)

  三、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高治理能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向更高水平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加强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维护)、活动实施、组织建设、人员配置等保障体系建立的投入支持力度。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兴办全民健身公益事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51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