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四轮驱动”和内外联动,聚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准确把握川渝全域联动新机遇,以“成渝氢走廊”等重大产业合作项目、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协同平台、“川渝通办”等关键性事项为切入,扩展合作范围,提高合作实效,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合作承载地、重点发展引领地。着力在重庆都市圈打造城市高端承载地、展示地,着力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以“五个见行动”推动“四轮驱动”战略快进提级,更好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抢抓重大政策机遇见行动。聚焦中央在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方面的“五大政策取向”,抢占政策窗口期,积极对接、主动承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动更多项目纳入上级政策资金类、示范试点类名录和平台,提增政策性资金总量、努力突破百亿大关,纳入国家政策支撑项目2—3项,进入国家名录和平台项目1—2项。全域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地落细重庆“十项行动”和重点任务清单,着力做强一批重大平台、推进一批重大改革、抓实一批重大项目、争取一批重大政策,闭环量化出进度、出形象、出成效。认真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快完善区级发展政策,配套政策做到应配尽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经济发展壮大等创新特色政策做到应有尽有,积极推动发展新领域、开发新模式、未来新经济政策研究出台。切实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突出规划赋能,全力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抢抓扩大内需战略见行动。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提振经济能级。发挥西部(重庆)科学城、南部人文之城集聚效应,擦亮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引流名片,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速建设航空航天产业园、特色进出口贸易产业园,加快推动工业倍增、服务业提级。激发市场活力。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精心策划房交会、购车季、文旅节等十大消费会展活动。围绕吃穿住行、娱教医养大力发展“商圈经济”“四首经济”和“夜间经济”,推动服务业贡献超70%。释放消费潜力。充分发挥综合市场、专业市场重要作用,大力倡导大宗商品、资源能源、高附加值产品等重点领域开展定向消费、定制消费和合作消费,大力培育新型消费。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比重达10%以上,限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销售额分别增长15%以上。

  抢抓大数据战略见行动。聚焦“数字赋能、管用好用、三生融合、实战实效”,超常规推进数字变革。完善顶层设计。构建“1 3 1”数字化发展机制,发挥渝数科技公司牵引作用,精心谋划打造数字“大脑”。推动数字赋能。以“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政策”为引领,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着力在“芯屏端核网”产业集群上锻长板、求突破、开新局。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智能网联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5g融合、开源软件等特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力争新培育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数字化示范企业100家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达34%以上。实施数字治理。制定完善数字化转型示范行动政策体系,全力开展数据治理示范,聚焦城市安全、交通出行、社会保障、文旅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精品应用,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社会。

  抢抓民营经济提振战略见行动。示范践行新发展阶段支持培育民营经济顶层部署,全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强化政策支持。出台《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对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环境,围绕政策推送、市场开拓、融资贷款等方面分企施策、专班跟进、贴身服务,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全区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2%以上。提升能级水平。开展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坚持龙头企业个性培养、中型企业行业培养、小微企业孵化培养,培育龙商发展新优势,力争新增全市百强民营企业2家,民营经济总量增长10%、增加值占比达60%。注重创新引领。大力培育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激励和服务保障,全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民营占比分别达95%、90%,民营创新型企业实现倍增。

  抢抓营商环境国家试点见行动。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深度融入全市营商环境国家创新试点建设,全力打造样板示范区。锚定一流水平。精准对标世行新一轮评估指标,建立目标导向、清单推进、结果倒逼闭环管理机制,全力以赴做优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加强要素保障,营商环境考评始终站稳全市第一梯队。塑造一流品牌。聚力打造营商环境“九久满意”服务品牌,优化提升“全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质效,示范建设水电气讯等“一站式”服务平台,精心擦亮“数治营商、九龙政务、科创支撑”等9张营商环境名片。共建一流生态。积极融入全市“山城有信”营商平台,建立推行服务对象反向评价机制,大力倡导“行业协会 自主服务智能平台”的自治智治新模式,给予贡献企业信用评分激励支持,着力构建多元共推良性格局。力争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2%、总量突破25万户。

  (二)统筹改造升级和新兴培育,聚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业专项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打造先进制造业升级版。加快传统支柱产业转型提升。加快推动材料产业向高端化轻量化方向转型、汽摩产业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突破、氢能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比提升至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力争突破1600亿元。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融入全市“2 6 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提升培育行动,聚力建设新能源、融合创新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全力助推西南铝年产值突破300亿元规模,高质推进博世氢能全球研发总部项目,加快建设“轻量化材料之都”和“西部氢谷”。对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链主”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升规入统企业50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双倍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38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