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深入推进系列促销优惠活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提振家电家具消费,推动健康、养老、育幼等消费提质扩容,引导麻城广场、文化小镇等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扶持重点商贸企业发展壮大,新增限上商贸单位80家以上。支持发展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美食经济、研学经济、节会经济。争取龟峰山5a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创新推进龟峰山、浮桥河、五脑山、狮子峰“四大功能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格美康养等重点文旅项目,打造武汉都市圈文旅康养服务基地,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总部经济、检验检测、工程和产品维修、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工贸分离”“产销分离”,新增主辅分离企业3家以上。
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聚焦智能、绿色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支持麻一建等本土企业练好内功、抱团发展、开拓市场,创新工程总承包、投建运一体化、全过程咨询服务等模式,补强交通、水利行业资质,新增一级及以上总承包资质企业2家,新进规建筑企业10家以上,实现建筑业产值12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新兴产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点,以增量崛起带动结构调整。面向武汉都市圈,探索专业园区、专项政策、专项基金等,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板块。大力引进光电子专用材料、光通信、新型显示、芯片封装等领域企业和项目,加快导入北斗等新项目,着力培育数字经济。
三、强化产业发展赋能,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聚焦产业发展所需,推动“平台、创新、枢纽、环境”为产业赋能、为发展提质,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建设“三化”园区。聚焦“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把园区打造为工业经济主引擎、招商引资主平台、项目建设主阵地,推动“一区三园”整体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扁平化、高效化管理,争取设立闵集街道,理顺园区管理秩序。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提升“一区三园”专业化水平。鼓励乡镇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档升级园区道路15公里以上,建成园区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三个园区万亩大征迁,推动工业“标准地”出让,做到“地等项目”。坚持“亩产论英雄”,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税收增长10%以上。推进“腾笼换鸟”,盘活低效、闲置用地500亩以上。
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扩大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投入,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实施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省级1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家以上、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以上,国家级单项冠军、绿色工厂实现新突破。实施规上工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新增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5家以上、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2家以上。开展“技改提能、制造焕新”行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35亿元以上。支持麻城湖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为省级研究院,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以上、研发活动实现全覆盖。鼓励企业引进“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力争签约产学研合作协议10项以上。探索柔性引才,着力引进一批高端型、技术型产业人才和园区管理人才。完善人才流动、评价、激励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更多英才汇聚麻城、逐梦麻城。
建设陆运交通枢纽。开工建设沿江高铁麻城段,全力争取京九高铁与沿江高铁在麻城并站,建成石材铁路专线,加快建设大别山通用机场,全力推进举水河航运开发,常态化运行石材铁海联运专列,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现代集疏运体系。实施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积极发展园区物流、冷链物流和专业市场物流,加快建设进川物流产业园,新增规上物流企业2家以上。加快建设大别山物流大通道,完善“市级中心、一乡一站点、村村有网点”物流网络。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供应链经济,围绕菊花、蔬菜、石材等产业,增强销售流通、科技研发、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服务功能。支持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拓展外贸市场,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2亿美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做好各项改革试点工作,着力形成一批具有麻城辨识度的改革品牌。实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推动国有企业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容缺预审、并联审批、联合验收,整治“体外循环”“隐形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推动资源、服务、平台向乡村下沉,打造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做实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强化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整合,努力打造成本最低、审批最少、效率最高、企业获得感最强、发展氛围最浓的一流环境。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板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清单,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产业发展、扩大就业等长效帮扶机制,一体推动定点帮扶、区域协作和社会帮扶走深走实。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确保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