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能源产业拓宽赛道。聚焦风电、光伏、氢能源,着力构建多能互补的绿色能源供给体系。以金风科技、中复连众、中车永电等企业为龙头,引导风电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以安彩、盛达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及相关材料。抢抓国家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建设机遇,加快推进顺成氢能供应基地、利源氢气综合利用等项目。

  推动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5g应用、智能制造项目100个,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示范工程。积极拓展北斗卫星豫北服务分中心多场景应用。加快5g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软件与信息服务平台、地信产业园等重点设施建设,新增智能工厂(车间)6个,推动600家企业上云。

  (四)进一步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深化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实现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统筹抓好农业农村、财税、教育、金融、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

  扩大开放招商实效。深化央地对接,精心办好安阳招商大会,积极参加河南投洽会、全球豫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继续开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定向专题招商,签约落地一批前沿型、基地型、总部型、品牌型项目。加快农产品、纺织服装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申建安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主动对接河南自贸区和空陆网海“四条丝路”,进一步拓展rcep、“一带一路”市场。新设外资企业15家以上,引进省外资金840亿元以上。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牵引,拓展“跨省通办”场景应用,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深化有诉即办,全面推行审批事项“免证可办”。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招投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积极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隆重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

  (五)高标准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强力推进“中华字都”建设,加强甲骨文化、殷墟文化研究,举办安阳国际文创设计大赛、国际汉字大会、“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展等活动,推出甲骨文系列特色教育课程,建立汉字文化活化应用基地。办好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深入挖掘红旗渠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积极推进红旗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作推出《根脉·殷墟》等文艺作品,上线播出网络电影《天命玄女—妇好》,大力开发亚长牛尊、甲骨“福”字等独具安阳特色的文创产品。加强大运河、黄河等线性文化遗产安阳段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抓好三杨庄·二帝陵黄河文化遗址公园、道口古镇保护展示等项目。

  培育壮大文旅产业。继续抓好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广益佰年考古文旅小镇二期。完善博物馆体系,加快建设“中国博物馆名城”。拓宽红旗渠栈道,启动马氏庄园、永和桥等保护修缮,实施袁林、高阁寺、城隍庙等景区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开通郑州—红旗渠旅游专列,建设殷墟至曹操高陵旅游专线。打造“三千年殷墟”、“甲骨文”等研学品牌,建设安阳国际考古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办好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召开殷墟、红旗渠专题旅游推介会,组织“百家党媒看安阳”大型媒体采风。加强区域文旅合作,深入推进豫晋冀鲁四省八市协作区建设。出台文旅惠民新政策,定期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实施“民宿走县进村”行动,支持林州市打造精品民宿基地。

  加强文物考古保护。启动《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修编,推进殷墟王陵区、宫庙区、洹北商城等主动性考古发掘。争取商文明研究纳入国家重大考古专项,推动“殷墟大邑商布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加强八里庄遗址、陶家营遗址、三杨庄遗址考古研究。全面加强殷墟研究院和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打造一流考古研究机构。

  (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深入落实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375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推动种业振兴,新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0个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30万亩左右,生猪存栏175万头以上。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在安布局,加快中国农业科学院安阳创新基地建设,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持,打造区域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农业技术发展高地和农耕文明传播高地。依托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积极发展棉花产业总部经济。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打造市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15个,新增获证绿色优质农产品15个。建成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冷库、保鲜库)10个。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以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为重点,扎实做好政策衔接、资金衔接、帮扶衔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清五跃十”行动。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滚动推进“百家市直单位包百村”,扎实开展“百企包百村”。完成542个行政村背街小巷硬化。整村推进“厕所革命”,改造户厕1.3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继续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423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