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国际贸易服务。加快自贸片区国际贸易创新产业园建设,力争形成30项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挖掘出口“新三样”潜力,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20家以上。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培育认定“安徽出口品牌”5个以上,扩大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范围。加快布局海外营销网络,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40%以上。

  深化数字服务赋能。打造算力中心城市和智算中心,提升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能级,布局各类算力供给,推动华为云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智算总规模提升至10000p以上。加快打造江北新区“中华数岛”。参与制订数据要素市场规则,通过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一体化服务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探索创建数据要素创新示范区。促进数据跨境流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加快推动服务器产业制造等项目建设,百度智能云项目投入运营。

  (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塑造“芜湖科创”品牌。

  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创新路径,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和管理服务体系,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热情,实现高效率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作为企业创新的要素,推动高校围绕优势产业设专业、围绕专业建平台、围绕平台搞科创,推动更多科研要素和创新资源向创新主体集聚,以“揭榜挂帅”形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聚力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围绕产业链布局建设创新园,加快推进南站科技园、龙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建成10个以上创新园区,引育汇聚增量创新资源,打造创新活力迸发、创业生态优越、科产城融合的创新生态。依托安徽创新中心等平台,链接更多海外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世界前沿创新成果在芜转化。支持海螺、奇瑞、国营芜湖机械厂、埃夫特等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安徽(芜湖)高等研究院落地。创建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8家以上。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加快引育创新型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360家。加快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运营科创集团,设立科创基金,聚焦优势产业培育,靶向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90个。常态化征集发布应用场景需求和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新发布应用场景120项以上,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迭代升级、产业孵化。支持西电芜湖研究院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创新平台,吸引产业链企业入驻。

  做优人才服务。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新引进大学生10万人以上,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上线“芜湖人才码”,推动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打造招才引智最优平台和城市人才服务专属标识。建立多元化创业融资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创业场景模拟,促进孵化成果转化落地。持续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五)聚焦供给侧发力,提振“芜湖消费”品牌。

  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升级现有街区、古城、主题公园等消费场所,打造“环镜湖—中山路步行街—雨耕山”商圈,塑造“夜芜湖”核心品牌。培育发展“首店经济”,支持知名品牌、企业、团队等举办首发、首秀、首演、首赛、首展活动,提升我市对周边消费的吸引力。培育“中华老字号”2家。开展“芜湖消费”汽车博览会、家电博览会、皖南购物节等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开发低空游、露营游、研学游等新业态,创新数字化、品质化消费场景10个。

  激活城市文化消费。利用独特的历史山水人文底蕴,实施老海关等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项目10个以上,推动铁画等传统技艺创新发展,建设市公共文化艺术中心、芜湖古城三期、繁昌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渔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打造一批古今对话、中西交融、时尚经典的城市印记。满足“城市漫步”需求,编制实施城市漫游系统等专项规划。聚焦“欢乐芜湖”城市文旅品牌,建设汽车文化空间等项目。高标准举办神山音乐节、长江文化艺术交流周、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等活动。

  打造一流消费环境。顺应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完善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新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个。推进以县城为中心、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城乡高效配送。加强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秩序综合监管和治理,健全商品追溯制度和消费者维权机制,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六)精准对接协同,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发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芜湖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强化“借脑研发、柔性引才”,链接高端创新资源。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征集技术需求及科技成果600条以上。参与共建长三角场景促进中心,共同实施场景计划、推出机会清单。承办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本市场要素对接会。

  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建设,深度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联动发展区,打造上海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副中心。加强规划、项目建设等协同衔接,全面实施宁九高速和县至无为段等项目,推动芜常高铁、安徽南沿江高铁、北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促进与沪苏浙高效联通。

  引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支持沪苏浙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教育集团、学校联盟、委托管理等方式来芜合作办学。推进沪皖合作肿瘤医院项目,建立疑难重症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拓展“长三角政务地图”服务能力和范围,落实居民服务“一卡通”同城待遇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拓展社保卡在文旅等领域应用。招引沪苏浙品牌机构建设高质量医养、康养、旅养、颐养项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7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