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也是武进加快推进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攻坚突破之年。今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532”发展战略,围绕在“万亿之城再出发”中提升贡献度、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扩大首位度、在“两湖”创新区发展中干出显示度“三大任务”,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统推进城乡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进新实践。支持常州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外资、外贸稳中提质,能耗和环境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努力争取更好结果。

  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深化产业转型,让“智造”名片更加闪亮

  牢牢把握产业这一发展命脉,坚持走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之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处布局、向高处攀登、向深处拓展、向前端延伸,构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力强链补链延链,优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持续优化“95x”现代产业体系。稳住传统产业基本盘。坚持“强龙头、稳链条、促转型”,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乘势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建圈补链、生态优化,全力保障理想汽车重大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支持理想扩产能、提效益,强化关键零部件项目招引,以整车带动零部件集聚、以零部件支撑整车生产,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产业集群。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布局,聚焦化合物半导体、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建好用好龙城芯谷、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中心常州分中心,支持承芯半导体、纵慧芯光等加速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规模,加快高端整机项目招引,着力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稳步提升医疗健康、新型碳材料等产业竞争力。推动未来产业蓄势突围。拓展氢能、合成生物等领域布局,推动普罗吉等重大项目落地,发挥常州氢湾、合成生物创新产业园等载体作用,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的产业链条。扎实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优化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超8家。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壮大信息技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好满足产业升级和居民消费需要。

  坚持高质高效高新,攻坚产业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聚焦重点产业赛道,健全“大招商”机制,统筹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平台招商,引进一批具有支撑性和牵引性的重大项目,集聚一大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小而优”“小而美”“小而强”项目。招引总投资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以上、30亿元或3亿美元项目6个以上、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18个以上,新增外资项目76个以上。进一步提升项目“招推服”效能,完善项目审批“一件事”全链条服务体系,常态落实信用承诺预审、“拿地即开工”等举措,深化“用地清单制”改革。强化重大项目空间保障能力,坚决打好低效工业用地腾退攻坚战,改造低效工业区块24个。

  瞄准最高最优最好,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滚动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不断彰显“a武进”品牌内涵。深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强化审批监管执法联动,高质量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现流程更优化、程序更简便、办事更便捷。优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非申即享”实现路径,完善“管家式”企业信用修复服务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加快补足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优化涉外法律服务,更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市场、抢订单。

  二、全面系统优化创新生态,让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生态体系,激活创新强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

  全方位激活创新主体。优化科技型企业全周期成长路径,形成以领军型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创新集群,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力争有效高企数量突破2100家。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在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卡位入链”,确保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保持全市首位。支持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面向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强化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力争在更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8个以上。

  全域化做强创新园区。激活园区内生动力和辐射能力,为全域创新提供有力支撑。中以常州创新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核心区“一轴三线”框架,发力双创载体建设、国际资源导入、标杆项目引进等工作,争创国家级改革试点,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示范园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做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做大机器人产业规模,强化集成电路技术攻坚及成果转化,提档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产业常州创新中心等平台,当好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排头兵。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深耕“一高四新”产业领域,构建“一谷一港一湾一岛”平台体系,布局建设高端教育、医疗、商贸、文体等城市配套项目,加快打造产业新地标、城市新中心。绿建区紧扣“绿色建筑 ”发展方式,做强中欧(常州)绿色创新园、长三角碳管理体系研究院,放大在建筑科技、国际合作等方面带动作用。津通工业园、工研荟、湖塘科技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加大资源集聚力度。加快建设龙城芯谷、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凯发k8国际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96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