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营商环境。坚决落实各类惠企纾困政策,千方百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行政审批“极简化”,全面推开“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加强“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提级办理“说不”事项。每季度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常态化倾听民营企业意见建议,做到见事建档、闭环办理、事毕销号。健全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新方式,倾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保障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四)综观全域、内外兼修,全力以赴提升城市品质。统筹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环境。
坚持城市有机更新。编制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规划,分步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发力征地拆迁,实现姚家湾地块“清零”交付,接续推进新淮村、淮南油厂、龙湖水街等地块征收,做好德邦化工周边居民搬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建成北赵店一期、安成次中心b区、天一时代城,加快青丰砖厂、泉山路口西侧地块和曹庵佳苑二期建设,交付安置房2000套以上。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改造老旧小区12个,惠及群众2900户以上。加快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销号,确保万国广场等“保交楼”项目全部交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实施,开工建设淮河大桥、舜心路(东支一路)、湖滨路西延、经十四路,提升改造十涧湖东路、学院南路。加强“平急两用”场所建设,提升平急转换能力。加大破损路面修缮力度,改善居民通行环境。持续开展城市水系治理,实施20个居民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扩大停车设施有效供给,新增公共停车泊位650个。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之以恒补短板、强弱项、浓氛围,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服务品质,持续抓好洞山公园“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创建,建成投用一批城市综合服务驿站,高品质建成街头游园2处。加强垃圾分类源头治理和终端处置能力建设,新改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和公厕。整治城区架空线缆点位25个以上,让空中“蜘蛛网”变成美丽“天际线”。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精准管控措施,持续推进臭氧治理攻坚,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深度开展“四清四无”大排查,实施大化沟等区域水环境整治,确保水源地水质保持三类以上。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严格土壤污染管控,做好重点地块土壤风险监管。以eod模式推动淮河岸线生态环境治理,实现石姚湾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扎实推进中央及省市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田家庵。
(五)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力以赴实施乡村振兴。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力促产业精。聚焦居民多样化需求,做好“三头三尾”增值文章,增加草莓、甜瓜、麻黄鸡等绿色优质“土特产”供给;推动医用生物冰片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投产,力争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4亿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扛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实施庞岗灌区续建改造,新增耕地230亩以上。
力促环境美。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探索运用农村环卫管理新模式,实现全区村庄环境明显提升。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改厕260户。养护“四好农村路”14公里,延伸供水管网105公里,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高标准建设精品示范村2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个。
力促乡风和。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用好“积分制 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加快实现乡风文明从“一家好”向“家家好”延伸。唤醒农村沉睡资源,集体收入超50万元的行政村达5个以上。
(六)着眼未来、强核提质,全力以赴增强发展动能。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提升发展科技感。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争取重点领域技术攻关项目,以“校地联动”促“校地融合”,落地转化更多科技成果。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规上重点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打造高质量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2家以上。
增加改革创新性。紧跟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淮南联动创新区建设步伐,复制推广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开展财政绩效提升行动,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和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促进财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紧跟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步伐,提高土地要素保障能力。加快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管委会 公司”改革,全面提升园区运营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加快四宜控股集团市场化转型,力争营收突破10亿元;拓展嘉元公司担保范围,担保总额突破4亿元。
扩大对外开放度。做好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文章,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深化与虹桥镇结对合作,共建跨区域园区和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支持辖区企业扩大外贸出口基本盘,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落实“人才安徽行”“淮聚万才”等活动部署,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推动更多智力资源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