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创新引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

  创新是镇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必须不断突出创新“首位度”,以创新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夯实创新主体基础。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增加100家、200家以上。持续开展“三清零”活动,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达到45亿元,新增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0家。全力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全面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引领评选活动,推进科技企业培育发展量质齐升。

  提升创新协同能力。鼓励区内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实验室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紧抓甬江科创大走廊建设机遇,做好东方理工高研院首批招生,建成投用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加快推进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建设,新成立数字经济、质谱技术2家研究院。打造镇海科技市场升级版,实施区“十四五”技术攻关重大专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等多领域互动和多要素联动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深化科技服务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服务效能,发展多层次科技金融,完善科技信贷风险代偿机制,继续做好第四轮“科技贷”。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个人50个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4100人。建立完善人才暖心保障体系,新增人才安居专用房600套,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聚焦做强实体,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命脉,是强区之基,必须心无旁骛把实体经济发展好,壮大体量、提升质量,全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锚定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目标,大力发展“122”千百亿级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抓紧抓实5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培育数字化车间10个、智能工厂3个、“未来工厂”2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隐形冠军”企业1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建设石化新材料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体3家。培育“十百千”工程标杆企业3家,完成提升项目30个。深入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行动,新建、改造提升小微企业园3个,出清高耗低效企业50家以上。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价值延伸,重点发展液化品、油品等大宗商品交易,推动油品集疏运网络建设,提升发展港航物流产业,交通业增加值达9%以上。支持研发服务、检验检测类企业发展,引培服务业总部企业5家,生产性服务业营收突破1800亿元。培育壮大文化体育、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规模、上档次。实施数字产业倍增工程,加快智能家居家电等新兴产业发展,持续壮大数字商贸、新零售等规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增长25%。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构筑大学科技园-萌恒片区的“数字 ”楼宇生态圈,全力推动镇海大厦打造“亿元楼宇”。完成集成电路产业园规划,推动产业园首批项目落地。

  (四)聚焦城乡统筹,进一步提升区域功能品质

  树精品意识,下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打造有靓度、有高度、有温度的幸福美丽家园。

  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构建“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空间规划“一张图”。开展城市风貌、城镇社区、园林绿化等专项规划研究。进一步整合、挖掘存量土地资源,优化完善城乡功能配套,开展老城滨江、镇海电厂、新型研究型大学等重点区块规划研究。统筹谋划村庄发展和空间布局,做好耕地“两非”整治,推进建设用地复垦、未利用地垦造耕地。

  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分类推进招宝山、庄市、九龙湖风貌区创建,推动澥浦镇、蛟川街道创建美丽城镇样板。启动箭港湖南岸地块建设,加快庄市老街、骆驼老街、“团桥一河两街”等区块建设进度,全力打造4条精品线路和4个特色街区。加快后海塘等片区城市更新。实施“城中村”集中连片改造,完成拆迁12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湖滨、总浦桥、白龙等未来社区创建。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道路、公园、绿地、广场等养护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世纪大道高架北延、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等项目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二期后通段通车,7号线开工建设。完善区内骨干路网,加快杭甬复线澥浦互通连接线、威海互通连接线、明海大道(镇浦路-海天路)建设,提升改造中官路(东外环-镇骆路)。完善公共出行网络,新改建公交候车亭53个,新增路侧智慧泊位800个。改造“四好农村路”15公里。启动镇海非遗展示馆、西大河综合性公园、古海塘公园二期等项目建设,谋划推动“一场两馆”建设。

  (五)聚焦绿色低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必须把一城山水守护好,让绿色成为镇海最动人的色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5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